味精和雞精的孰是孰非
平常勤於做飯的小夥伴們,
都會接觸到味精和雞精這兩種調味劑,
有好多人對於味精和雞精的區別,
困惑重重,百思不得其解。
去超市買調味劑時,
不曉得買味精好,還是雞精好?
這兩種物品到底是咋回事。
先看看這兩者的說明書是怎麼講的:
味精: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它是氨基酸的一種,是構成蛋白質的主要成分。食用味精多通過大米、玉米等糧食作物,採用微生物發酵的方法提取而成的。
雞精:大家平時若留心雞精的廣告語會發現常常有「上等的雞肉製成」等標語。但其實它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是有上等的雞肉加工而成的天然調味品。它的主要成分也是谷氨酸鈉,而且佔比達40%之多,另外還有雞肉,雞骨和一些礦物質元素等。
味精和雞精的營養效果:
味精和雞精都屬於調味劑,
食物的加工過程中適量放入,
可以增加食物的鮮味。
之所以感覺到雞精比味精更鮮,
是因為雞精中所含有的雞肉等成分,
本身就有助鮮的作用。
再加上與谷氨酸鈉的結合,
可大大提高限度。
因此,雞精比味精的營養價值更高一些。
味精和雞精的安全性:
生活中很多人不敢吃味精,
主要擔心它因加熱而產生的物質有致癌性。
谷氨酸鈉在加熱120℃後會形成焦谷氨酸鈉,
焦谷氨酸鈉有一定的毒性,可致癌。
不過,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
已聯合發表聲明稱,
味精和雞精在正常的食用情況下沒有任何危害。
我們在平時做飯時,
不要提前加入味精,
可在飯菜快熟時適量加入即可,
保持其加熱溫度在120℃一下的範圍。
什麼情況下忌食用:
高血壓及痛風患者少食用。
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少兒不宜食用。
不宜在過酸或過鹼的湯菜中加入,因為味精在鹼性情況下會發生一定的化學變化,生成另一種物質而氣味不良;在酸性環境中溶解度低,無法入味。
炒蛋時不宜加入,因為雞蛋本身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熗鍋時不宜放入,味精在高溫下會產生焦谷氨酸鈉,從而有毒。
更多詳情,請下載「食安快線」APP了解哦!
點擊展開全文


TAG:食安快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