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史鉤沉(15)趙匡胤一提議遭群臣反對 若實施可使北宋免於滅亡

宋史鉤沉(15)趙匡胤一提議遭群臣反對 若實施可使北宋免於滅亡

公元976年3月,趙匡胤召集群臣於紫宸殿。隨即,趙匡胤提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都瞠目結舌的提議——遷都洛陽。

自趙匡胤黃袍加身,受禪稱帝,建立北宋以來,一直都以開封為都城。統一中原之後,經過十幾年的建設與發展,開封早已成為市井繁榮,商賈雲集、漕運發達的經濟中心,初具帝都氣象。而反觀洛陽,唐末以來就屢遭戰亂,城池遭到嚴重損毀,經濟蕭條人口流失。

此時提出遷都洛陽的想法,究竟是心血來潮,還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呢?趙匡胤作為雄才大略的開國皇帝,怎會拿遷都之事當做兒戲。遷都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當趙匡胤平定南方和北漢之後,回過頭來才發現,北方的遼國已經變得強大起來。雖然遼國與宋朝暫時井水不犯河水,但趙匡胤深知,以草原民族的侵略性,南下侵宋是遲早的事。

而宋朝都城開封,與遼國僅隔一條黃河,中間一馬平川,缺少戰略縱深。黃河進入冬季就會結冰,屆時,都城開封將門戶大開,無險可守。若遼國趁機大舉南下,憑藉騎兵優勢,很容易就將首都置於遼人鐵蹄之下。

為了防備這種不利局面,只能用重兵鎮守開封,來替代山河之險。宋初的禁軍人數有十幾萬,到了中後期禁軍人數更是達到70萬之巨。如此龐大的軍隊,消耗了宋朝大量的財政收入。

雖然開封是六朝古都,但都是短命王朝。洛陽在防禦上有著諸多天然優勢,東有虎牢關,西有函谷關,南有嵩山,北有邙山。四面環顧,就算遼軍來襲,憑藉山川險要,足可靜待各路大軍進京勤王。

趙匡胤的這一想法,確實深謀遠慮,高瞻遠矚。遷都洛陽簡直一舉兩得,一可改變首都防禦態勢;二可裁撤禁軍數量,減少軍費支出。但是卻遭到了滿朝文武的反對,遷都之事一直僵持不下。

北宋經商風氣濃厚,大小官員均在開封置辦有產業,養成了貪圖享樂之風,一旦遷都,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就會被觸動,所以極力反對,拋出動搖國家根基、運輸不便等理由,實則貪戀開封的繁華便利、勾欄瓦舍。

不光大臣反對,親弟弟趙光義也不贊同,以天子守江山在德不在險,極力勸阻趙匡胤取消遷都提議。趙匡胤見孤掌難鳴,大臣不配合,弟弟不支持,遷都一事只得暫時擱置。五個月之後,趙匡胤駕崩,竟成了終身遺憾。

趙光義當然有自己的小九九,他擔任開封府尹多年,培植了大量私黨親信,這些都是他日後順利登上皇位的人脈支撐,倘若遷都洛陽,趙光義在開封十幾年的苦心經營就將化為烏有,能否順利繼承大統,也要打個問號了。

遷都之議150年後,金兵攻陷都城開封,徽欽二宗被金兵俘虜,連同皇室成員、嬪妃、宮女等三千人押解赴北,開封城也被金兵劫掠一空,北宋宣告滅亡。而此時,宋朝尚有幾十萬精銳,大將宗澤正在勤王途中,可惜一切皆晚。

如果當初在遷都一事上,趙匡胤不搞民主,固持己見的話,靖康之恥或可避免,北宋國運尚可延續。正應了趙匡胤當初的一聲嘆息: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宋史鉤沉(17)秦檜為何要陷害岳飛?真實的原因 宋高宗難以啟齒
宋朝的徽欽二帝結局如何?
她被廢黜後,帶髮修行,道號玉京沖妙仙師,宋仁宗再也尋覓不到她
史上最簡單樸素的朝代是宋朝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