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富二代的自我藝術修養

一個富二代的自我藝術修養

小朵說

現在,大眾眼中優秀的畫作,應該逼真得如同照片。可在從前,大眾卻認為一張好的照片,應該有畫的質感。

在19世紀,關於攝影與藝術的爭論就不絕於耳。在每個新事物誕生之初,都會飽受來自各方的質疑。這是一場保守派與開放派之間的拉鋸戰。攝影師們渴望被藝術認可,於是便發展出了向繪畫靠攏的畫意攝影。

畫意攝影是一種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興起的主流攝影審美傾向,它追求繪畫般的攝影效果,注重朦朧感、構圖和影調。其目標就是給人以美的視覺愉悅。

用一切手段獲得藝術的承認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和美國,關於「攝影究竟是不是一種可與繪畫匹敵的藝術形式」的爭論已經進行到了白熱化階段。如同歷史上所有新事物的發展歷程,在當時黑科技一般的攝影技術既讓人覺得新奇,又讓人覺得難以接受。

1869年,英國人羅賓遜在《攝影的繪畫性效果》一書中提到,攝影家們應該動用一切手段來爭取攝影獲得藝術的承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這本強烈主張攝影家的作品要有「繪畫意境」的書受到強烈追捧,被翻譯成法語、德語等,再版數次,被攝影家們奉為圭臬。然而,如何擁有「繪畫意境」,仍然需要摸索。

1897, Médaillon,by Robert Demachy

1886年,英國人愛默生髮表了一篇文章——《攝影:一種繪畫式的藝術》。他提出了一種新的思路:通過指出攝影與繪畫之間的相似性,來為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的攝影提供一種合法性。這樣的思路讓攝影師們發現了新的大陸,既然大家覺得攝影不是藝術,那我就用攝影作出繪畫的藝術效果!

於是,主張從形式到內容都模仿繪畫的意境與意趣的畫意攝影由此誕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法國攝影家——羅貝爾,德馬西(Robert Demachy)。

1904,Speed,by Robert Demachy

一個富二代的自我藝術修養

羅貝爾·德馬西,巴黎攝影俱樂部的創始成員之一。據記載,德馬西是個令人羨慕的富二代,生活富庶,不用為了生計而工作。童年時期在海濱別墅中度過,少年時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並成為了一名專業小提琴手。在二十歲左右的時候,他頻繁出入藝術聚會,結識了許多藝術家朋友,從而開啟了自己的藝術生涯。

羅貝爾·德馬西(1859~1936)

全名: Robert Demachy

國籍:法國

主業:小提琴手

副業:攝影師

主要成就:畫意攝影的忠實踐行者

或許是厭倦了上流社會的安逸生活,羅貝爾更願意在某個咖啡館的角落給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畫速寫。19世紀70年代,羅貝爾開始不計金錢與精力地學習攝影,很快,他就可以相當熟練地完成各種攝影工藝了。在接下來的三十年中,羅貝爾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拍照和寫作關於攝影的評論文章上。

1894年,羅貝爾開始嘗試樹脂重鉻酸鹽印相法。這項工藝十分複雜,但非常靈活,可以與其他古典工藝結合使用。並且,因為這項工藝過程中用到了水彩顏料,紙張以及畫刷,因此,它可以運用「手法」技巧進行創作。後來這個方法被廣泛應用於畫意攝影中。

1898,Girl Reading,by Robert Demachy

1904,Behind the Scenes,by Robert Demachy

德馬西尤其擅長選用各種特殊質地的紙作為感光材料的載體,並對影響畫面效果的影紋加以修整。非但如此,他還在已完成的照片上用畫筆再作修潤,使其具有繪畫的筆觸與肌理,並營造出一種夢幻般的氣氛。所以他的許多攝影作品從外觀上看起來幾乎可與色粉筆畫或素描媲美。

德馬西的畫意攝影作品可以說是當時歐洲畫意攝影的最高峰,他的作品以其唯美的情趣與優雅的格調而廣受歡迎。

1899,Cigarette Girl ,by Robert Demachy

1906,Portrait Mlle D,by Robert Demachy

他還告誡巴黎俱樂部的同好們要好好研究在美術館和定期沙龍中展出的繪畫作品的表現手法、構圖方式、背景設置及光線運用,並以此作為創作的樣本。

只是,過度地強調視覺美的結果導致了許多人只是注重表面效果,偏離了攝影作為一個媒介的本質。創作題材也局限於肖像、風景、人體和室內生活,相當狹窄。因此,在畫意攝影發展後期,有些獨具個性攝影師開始反思,後又逐漸誕生了印象派、分離派等。

相關畫冊推薦

《Robert Demachy》

編者著: Robert Demachy / Michel Poivert

出版社:Actes Sud

出版年:1999年

頁 數:61

畫意攝影背後的鄉愁

在不長的時間裡,畫意攝影成為一個國際性潮流,並向批評理論、展覽空間、傳播媒介、攝影團體等各個方面擴展自己的影響。1892年,以「儘可能賦予攝影以高度的藝術形態」為目標而結成的攝影團體聯歡會在英國誕生。1902年,攝影分離派在紐約成立。由連環會、攝影分離派推波助瀾而勃興一時的畫意攝影,以於1904年成立的國際性組織——國際畫意攝影協會以及同年在巴黎舉辦的第一屆巴黎國際攝影沙龍展為標誌達到高潮。

從現代意義角度來說,畫意攝影偏離了攝影本質的軌跡,但是也有其歷史原因和必要性。反過來說,如果沒有畫意攝影,人們就不會意識到回歸攝影本體的必要性。同時,這些感傷、鄉愁、神秘、退避於夢境之中的作品,也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於越來越物質化的現代文明與城市化進程的一種不安心理。

1904,Struggle,by Robert Demachy

回過頭來看一下繪畫與攝影的歷史演進,兩者其實是有相似之處的。在繪畫的誕生之初,也曾被認為:視覺藝術不過是在徒勞的模仿現實事物。古希臘哲人柏拉圖曾抨擊道,「藝術不過是製造了真實之物的影子,而且是『與真理隔著三層』的『影子的影子』」。經歷過漫長的歷史熏陶之後,人們才真正開始懂得,美術作品不是狹義的視覺藝術,不能單憑眼睛所受到的視覺刺激去判斷他的意義與價值,「好作品」不等同於「好看的作品」。想必攝影也是如此。

攝影史·記

走進攝影大師 輕鬆閱讀歷史

下期再會

對於我們的形式與內容

如您有更好的建議與想法

Contact Us

wechat:wenyixiaodu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亞朵圖文 的精彩文章:

TAG:亞朵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