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遇隨筆
作者
簡介
劉國萍,男,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大學畢業。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教育家協會會員,楊式太極拳第七代傳人,佛柳太極拳研修者,酒店業資深管理專家。
1979年在人民日報發表處女作,先後在《人民文學》、《詩刋》、《上海文學》、《萌芽》、《上海詩人》、《星星》、《飛天》、《江南》、《綠風》、《青年文學》、《文學家》、解放日報、文匯報、文學報及港、台、新加坡等報刋雜誌發表作品,曾獲得首屆上海市文學作品獎等多個全國獎項。
著有詩歌、散文、小說和《太極拳修鍊真義》四十二部,出版兩部。四十多年的文學寫作和太極修鍊,達到了文武相融、佛道相通的空明境界,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創作態勢,努力踐行著做一個「神性詩人」的遠大理想。
散文鑒賞
《不期而遇》
——太極修鍊隨筆 (1)
東方吐白、曙光乍冉之隙,我已在天目山裡找 到一小塊凈地,進入煉拳狀態。
不知何時、何處來了一條大黃狗,困惑地注視著我,看我沒有驅逐之意,它就趴了下來。後來,又來了一隻花斑狗,吠了一聲,黃狗扭頭看了一眼,傳遞了什麼信息,它靜靜地站住了,距我一米開外。黃狗又看了同伴一眼,它碎了小半步便伏地而視,不時地用眼角在我與黃狗之間尋找某種和睦的信息。
摸約行拳四、五遍時,拐彎山坡冒出一團黑影。我正好是左右金雞獨立,目光相碰,勢蓄攻擊之意,那黑狗一挫,一道陰毒的凶光直刺進來。
我轉接雲手,若有若地走自己的拳架,餘光看大黑狗的動靜。
它不像兩個同伴那樣靠近我,而是徘徊不定,明顯地向同伴傳遞著什麼信息。
狗們沒有威脅我,是我沒有威脅它們。我們之間從不信任,到相處相融,是看不見的信息產生了作用。我一直處在虛靜狀態,拳架柔緩,有所忘我,與自然狀態與物質狀態達成了相對的寧靜,融洽於中和的氛圍之中。我們就這樣相處了一個多小時。
最後一遍拳,我撒開了打,也許動靜大了,它們全站了起來,緊張而不惑地看著我。
有一位研究水態的科學家做過實驗,人怒水丑、人喜水美。拳與自然萬物應該也是如此,意氣神相連相通,故修鍊者的內心世界在虛靜里是相融相生的。
拳煉完後,像戲終人散,唯有那條黑狗,跟了我一段,是送行嗎?不,是「驅押出境」。
黑狗,自始至終沒有放下自已……
《無時不有師,無處不是師》
——太極修鍊隨筆 (2)
以後兩天煉拳, 我沒去拐坡的那一方凈地。對有些事物,敬而遠之是最好的方法。
在拐坡前面百米處,有一條西向的小道,我下意識地走了進去,過了一座石橋,便是另一番境地。
一大片翠綠疊山鋪天。小道輕巧穿入,像一種引領,我順應而去。
林子中央,驀然一棵老樹獨立,空出二、三米一個圓圈。它的周圍草木蓬勃,唯有這個圈內,相對荒涼。我選了東南向,靜勢而動,一個多小時的太極演繹,比較以往,更為接近修鍊。所謂修鍊,即為心性的自動禪悟,往往是在忘我與非忘之間。
出於好奇,我循老樹轉了一圈。原來以為它枯死了,但此刻發覺它還活著。在樹的下部,有幾處細枝綠葉,證明老樹處在「彌留」期。如果用修鍊這個詞,它處在"禪定"中,身心同在卻已分離。這讓我想起,在去年,我與艄公先生等拳友去黃山花山迷窟後門煉太極拳,一隻飛蟲在他的手臂「禪定」了十多分鐘沒有飛走。恰如北京太極名師候老昨日所言:它們在你修鍊中進入了自己 的修鍊 。那麼,我是進入了老樹的"定界 "嗎?我想是的。
老樹老了。我也初入一甲,知了天命。靜修是修,動修也是修。靜是相對的,動是絕對的,勻好動靜之尺度,勻好十方空間一個圓,我們就是成功者。
世間無時不見師,無處不有師,有緣無緣、緣淺緣深,勻有定數。如果沒有拐坡大黑狗這個原故,我就不會找到這片樹林,也不會從老樹身上得到啟示。
細看老樹如死的身軀上,爬著壁虎,棲著斑蝶,唯有它們能夠進入老樹的禪定隱門。
我們徘徊在隱門之外。因為我們舍不盡識智,舍不去自我之身。
假如我們請出自己的本我-----真師,有沒有「願以一定換此生」的勇氣?
離別時,我由衷地向老樹合什叩拜。心中有此樹,無愁常惦記。
逐夢文苑
長按識別左邊二維碼關注我們


TAG:逐夢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