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施一公、潘建偉、「80後」許晨陽獲未來科學大獎

施一公、潘建偉、「80後」許晨陽獲未來科學大獎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是首次設置。

在剛剛結束的2017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上,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獲得「生命科學獎」,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獲得「物質科學獎」,「80後」北京大學教授許晨陽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個單項獎金為100萬美金。其中,「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是首次設置。

「感慨」的施一公:沒有國家對基礎研究不斷投入,我不可能得獎

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長施一公,1967年生於河南鄭州,結構生物學家,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組部「千人計劃」首批國家特聘專家。他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體這一關鍵複合物的結構,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層面機理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諾獎級成就。

施一公還有一個身份頗引入注目,中國第一所民辦研究型大學前身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長。就在一個星期前,他還為西湖高等研究院首批19名博士研究生上了「開學第一課」:「西湖高等研究院劍指世界一流,這就要求你們要與導師全力以赴。希望你們以創新為目標,運用批判思維,獨立地去發現和解決科研問題。」

儘管今天是星期六,但施一公一天的行程都排滿了。在電話連線環節,他非常感慨:「我是做結構生物學基礎研究的,要從原子分子水平來看結構的動態變化。我今天能得獎,取決於國家對基礎研究的不斷投入,否則我是不可能得獎的。我有一個非常敬業拚命的團隊,感謝他們的傾情投入。10年前我從美國回到清華大學時,很多人都不看好我在國內能做出什麼成績,但清華大學對我非常支持,我也從來不後悔回國這一決定。」

「開心」的潘建偉:是對從事量子信息研究的團隊一個很大的激勵

最近幾個月,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團隊在量子通信研究領域成果頻出。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授予潘建偉,也正是獎勵他在量子光學技術方面的創造性貢獻,使基於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通信成為現實可能。

今年6月16日,星地量子糾纏分發成果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誌。潘建偉教授團隊聯合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國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這意味著量子通信向實際應用邁出一大步。

今年8月10日,星地量子密鑰分發和地星量子隱形傳態兩項成果同時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至此,「墨子號」提前圓滿實現全部三大既定科學目標。與此同時,「墨子號」也開啟了全球化量子通信、空間量子物理學和量子引力實驗檢驗的大門,為我國在國際上搶佔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實現了「領跑者」的轉變。

在電話連線環節,潘建偉感到非常「開心」:「我剛下飛機,就聽到這麼一個好消息,覺得很開心。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輪值主席王曉東還和我開了個玩笑,給我發簡訊通知我獲得了生命科學大獎,我上網一搜,才知道原來是物質科學獎。這個獎是對我們從事量子信息領域研究的團隊成員,一個很大的激勵。」

「震驚」的許晨陽:想拿出一部分獎金來鼓勵年輕人

出生於1981年的北京大學教授許晨陽,也許對很多人來說還有點陌生。未來大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授予這位年輕人,是因為他在雙有理代數幾何學上作出了極其深刻的貢獻。

這位自稱「數學工作者」的年輕科學家,其履歷卻很不一般——2008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導師為 János Kollár。2011年,入選首批「青年千人計劃」。2013年,獲得求是基金會傑出青年科學家獎和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14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並被評為北京大學長江特聘教授。2016年,獲2016年度拉馬努金獎。2017年,獲選龐加萊講座教席。

在電話連線環節中,許晨陽一共說了三次「還處于震驚的狀態」。他說,自己做研究的時候,就是覺得數學很美,沒想到今天被未來科學大獎青睞。「我今年36歲,這個大獎授予我,可能是寄託了對年輕人的一種期盼吧。我也想拿出一部分獎金來鼓勵年輕人,具體的還沒有想好。對於做科研的人,現在是處於一個比較好的時代。企業家捐贈的行為很讓人感動,他們有著和科學共同體一樣的共識,即科技對於國家的創新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題圖來源:作者 供圖責任編輯:黃海華圖片編輯:邵競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日報 的精彩文章:

美國評級機構將矛頭指向交通銀行,客觀評價亦或「有色眼鏡」?
顫抖吧「港獨」!中國最精銳互聯網特戰隊「帝吧」向你出征
劉煒,感謝你最後一次為上海而戰
林鄭月娥譴責香港高校校園內張貼「港獨」標語行為
全運會上海代表團名列前茅收穫滿滿,「全滿貫」體現足球改革收穫階段性初步成果

TAG:解放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