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夢軒:又到一年糾結時

夢軒:又到一年糾結時

前途中有我的老師,後途中有我的學生,簇擁在這條七彩的路上,我唯有竭盡全力,方能坦然面對講台下那一雙雙充滿希冀的、求知若渴的眼睛。

牛言非語

又到一年糾結時

每到俱樂部招收新學員的時候,就會糾結:辦或者不辦。如大姨媽一樣的準時準點,比動車還靠譜。因為,這會我正坐在以為靠譜卻不靠譜的動車上。昨晚,亦是如此。類似於to be, or not to be.這真是個難題。

停好車,進門時,這個念頭一下子就冒出了。伴隨而生的,是情緒。於是,把話題拋到了導師群。我看小說,讓他們先去討論吧。

早晨,將非泰州的幾位義工從群內刪除了,還有一個泰州的非語文專業的。沒有做任何解釋。最近懶,吃了睡,睡了吃。本來打算早晨起來寫一短說明性文章的,但是沒有。一個上午,像打仗一樣,把手頭的工作處理了。

這會,在癱瘓的京滬鐵路線上,打點字,做個交待。

每個學期,俱樂部都招生,都提要求,最終,能按照我們的要求執行的學員和家長几乎沒有,這是讓我極不滿意的地方。因為,倘若不能按照要求做,那麼,我們所做的就不是我想做的。那麼,為什麼要做呢?倘若家長僅僅是把我們這裡當做一個免費的社會培訓機構,從內心來講,我覺得,俱樂部導師們的付出不值。

這就是每次糾結的原因。

借這個機會,談幾點想法,再拋出幾個問題。大家都來思考。

1.你為什麼加入俱樂部?

俱樂部現有的導師和義工,基本上都是從俱樂部創立之初就一直在的,中途有一些補充,也有一些離開。無論是留下的或者是離開的,我都很感激。因為,大家都為俱樂部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但是,我也一直擔心,就是因為大家是因為「不好意思」而留下來或者加入。我希望參與的老師是因為自己想做而來,倘若那天累了,或者有其他原因需要休息一段時間或者離開,都是很正常的,都沒有關係。

我們也期待有更多的老師能加入俱樂部的導師義工,一起做自己想做的教育。昨天我講「從心」,這不是虛詞,這是真心的。因為,從我自己開始,做任何事情,都是自己想做,而倘若做得不開心,那就選擇不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於俱樂部所有的老師,我也都是這麼想的。所以,我們決不搞道德綁架,因為,在我看來,搞教育教研和吃飯、喝酒、打麻將是一樣的,談不上高尚,僅僅是一種愛好而已。

那麼,為什麼要加入讀書吧俱樂部呢?我想,我需要的是這樣的老師。一是,對當前教育現狀持保留看法,想做出一些改變或者做一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二是,認同我們的教育理念,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健康向上的、能獨立思考的、能堅持讀寫的普通人。」三是,在這個周期內有時間圍繞這個目標做一些事情,比如在網上輔導學生,比如上一些課,比如組織一些親子活動等等。如果你確定以上三條你都符合,歡迎你來。

2.俱樂部打算做什麼?

為何而教?

這學期,我打算對俱樂部的活動設置做一些調整。簡單地說,想加重網路的力量來對學生做一些引導。一些具體的工作思考如下:

導師方面

我們的導師都是來實行志願服務的,沒有任何的報酬。那麼,參加這樣的活動,導師能收穫什麼呢?天藍和幻紫優曇說,有許多可愛的孩子,只要他們來,我們就教。我喜歡,但我不認為是全部。

從我而言,我希望俱樂部的導師能通過俱樂部的活動來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一方面是擴大自己的教育視野,提升自己的做教育的層次,我希望老師們能想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何而教」,不是為了領導,也不緊急時為了養家糊口,而是因為自己心中有一個夢想,即所謂的教育情懷,儘管我極其厭惡「蠟燭」「春蠶」之類的稱謂,但是我覺得一個真正優秀的老師,是需要超脫一些世俗的標準的,而不僅僅是為了討領導喜歡、養家糊口、評職稱稱號而教。

一方面是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最近我常說,「選擇一樣自己喜歡的並且能做好的事情堅持去做」,這就是所謂的教學所長,就是教育特色,比如繪本、比如閱讀、比如寫作、比如班主任等等,選擇一點,往下鑽,成為這個領域的行家裡手。不要指望別人帶,也別指望體制引領,現下都不現實,只有自己發自內心的需要,才是無盡的動力。我不鼓勵老師都去反體制,但,溫和地堅守,是可以做到的。

在這裡,我說明下,我極其厭惡有人強調體制的破壞力,或者面對體制的無能為力,來這,就不討論這個話題。

所以,基於以上兩點考慮,我希望老師們讀一點書,寫一點教學敘事或者隨筆,這對自己的成長是非常優異的,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這一點,我自己深有體會,無數個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會不經意地翻出電腦里還殘存的教育教學隨筆、日記、評課整理稿、教學設計,眼前浮現的是一個個鮮活的人。

當然,如果再專業一點,可以去看看高子陽、管建剛的書。堅持下去,就是成功。兩年,我希望大家都能給自己兩年的時間,尤其是年青教師。

家長方面

我一直想將俱樂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培訓家長上面去,因為我覺得,中國教育最大、最根本的問題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錯位,導致了許多教育問題的發生。不解決家庭教育的問題,學校累、老師累、孩子累、社會累。

如何引導家長呢?們現在的方法是三個:

一個是引導家長看一些教育類的電影,但是效果不好,許多人沒有明白我們推薦看的電影和到電影院里看電影休閑有什麼區別,我們的引導不力也是重要原因;

一個是引導家長閱讀一些好的教育書籍,書籍選擇這方面應該說越來越好,但,愛盤手機不愛讀書或者學習能力缺失是國人通病,這方面效果也不好,更多的家長習慣性地想將孩子一扔了之;

一個是引導家長寫一些親子日記或者家教日記,最差的是可以將本來要發出來的「邪火」忍耐一下,多一種宣洩途徑,然後大家可以互相交流。這一點,美國做得非常好。可是,我們不行。俱樂部的組織引導也不力。我不知道大家讀《解放父母解放孩子》有什麼樣的體會,我讀,真的是汗流浹背、心跳加快。我甚至覺得後怕,還好我離開了教育,否則,我居然將用我之前的那些錯誤的教育方式禍害多少孩子而不自知,甚至自鳴得意。再去看看我們國內出版的一些所謂的教育經營,真的是胡扯。然後,再去想,什麼「教育的全部真諦就是愛」這一類的鬼話真的很坑人。讀到這本書,我終於確定,教育是有技術的,而這種技術是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的。並且,這種技術並不複雜,都看得懂,都會做,這才是我們需要的專家,而不是那些講著聽不懂的理論或者談一些似是而非的正確的空話的教育專家。真正好的東西都是接地氣的,也是沒有國界的。我確定!

如果還有家長質疑,我建議可以去看美劇《犯罪心理》,注意,去關注裡面的一些教育細節。如果嫌長,可以去看《音樂之聲》,這也是我的教育啟蒙電影,類似的還有許多,比如《心靈捕手》《飛越瘋人院》《放牛班的春天》……

學生方面

孩子來俱樂部學習,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家長的選擇。但是,我們要教什麼樣的孩子?前面我已經說過了。

圍繞這個目標,我們做哪些事情?

一是推行導讀制的課外閱讀,我理想的狀態時,俱樂部每個月每個學段推薦1本共讀書,每本書分別由一位導師和一位家長義工帶著孩子一起讀,及時通過微信公眾號引讀,通過網站分享各人閱讀心得,通過讀書會或者公眾號交流、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掌握一些閱讀的方法,提升文學素養,這裡要專門提出來的是,我們為什麼要大力推行誦讀或者朗讀整本書,這是最最簡單有效的提升孩子語感的辦法。其實,語感這個東西,孩子需要,家長也需要,老師更需要。需要指出的是,我說的是「共讀」,而不是所謂的「必讀」書,不客氣地說,很難說有哪些書是必讀的,儘管市場上充斥了各種真真假假的專家、作家、老師、教育行政部門推薦的所謂的必讀書,說得難聽點,這些後面更多的是「利」!我們推行了「閱讀存摺」,除了共讀之外,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能力水平選擇一些經過我們篩選了的圖書來閱讀,如果說要有一個標準,我覺得,一個孩子,保證一周閱讀1本書,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這樣,也就做到了精讀與略讀相結合。

二是推行導師制的寫作活動。俱樂部組建時,我們提出的要求是「讀寫每一天」,後來要求一再降低,現在我們提出的要求是「每周更新三次以上」,而事實上大多數孩子只能做到每周1篇,儘管我們自己安慰自己,孩子在學校也寫的。但,這更多的是自欺欺人而已。沒有量的保證,談質是與虎謀皮。這個問題想不明白,其他都白說。有人反對說,每天都寫,哪有那麼多的話說。還有人說,本來學校作業就多,哪有空?是的,當初我讓劉昕羽同學每周一篇的時候,管建剛說我「變態」,事實是,基本做到了。每個人每天的時間都是一樣的,不做這樣,自然就做那樣。不閱讀、不習作,自然就去看電視、玩遊戲了!並不是要求每天都要寫多少多少,我們可以每周跟同題作文,這屬於大作,學校老師一般會布置一篇小作,讓他打下來,打下來的過程自然會有一個修改的過程,如果孩子實在沒時間,家長可以幫忙。平時呢,一天寫一句或者一段有思考含量的話可不可以?一年或者一個學期,我們把孩子的作品結集成冊,作為禮物送給他,多好!自然又形成了新的寫作動力。導師們即時在網站對孩子的習作進行點評、指導,時間久了,自然會提高。而每周的同題作文點評課,老師又可以針對孩子習作中的共性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自然又會提高。老有人問,寫作的技巧。其實,做任何事情的技巧都一樣,「無他,手熟爾。」別迷信所謂的特效藥和靈丹,實踐證明,包治百病的葯都是假藥,特效藥的副作用遠遠大於它的療效,比如抗生素。

其他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所以,俱樂部也考慮了這個問題。我們在關注研修營的同時,應該去思考,俱樂部為什麼要設置一些網路課,為什麼要搞一些活動,這些背後有什麼教育意義和價值。我希望,俱樂部的老師和家長都能養成一個習慣,就是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事情,都去思考下它有什麼樣的教育啟發或者教育價值。下面說說我們的一些做法和目的。

一是俱樂部圖書館,俱樂部現有所謂圖書館兩個,一個在蓮花四號區的車庫,一個是在俱樂部教室。四號區的圖書館將會搬遷到華澤天下,圖書會分成兩個部分,個人藏書將上華澤,共享圖書去俱樂部。但是,有一個問題是,2012年後我購買的圖書都沒有登記,這部分圖書急需登記。因為,我們發現,12年後我們買了大量的圖書被「借出」之後杳無音信,這讓我們很失望!這學期,我們期待一些家長和導師能夠幫助整理圖書。俱樂部藏書的覆蓋面正在逐漸變廣,基本涵蓋所有的年齡人群,我至今有這樣的自信:我們的藏書從數量上來說,遠不及圖書館,但從質量上來說,遠遠要高於圖書館和書城。我希望大家珍惜,我們樂於分享圖書,但是我們希望,它們能分享給更多的人。所以,從這學期開始,我們的圖書外借,將請大家刷支付寶,請大家借書時掃描支付寶,支付圖書雙倍的押金,還書時俱樂部將足額返還。

二是電影課。這三年來,我們一直在堅持推薦觀看一些電影,收效甚微。很失敗的感覺。為什麼要推薦大家看電影?因為,我覺得看電影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可以迅速讓我們找到一些共同的教育話題並找尋到共同的教育目標。有了認同感,我們將可以更好、更迅速地為之努力。我們還會努力去做,會提取一些俱樂部入門必看的圖書和電影,解決「志同」的問題,然後去「道合」。

三是配合教材調整的一些網路課。比如我們即將請十畫老師來用部編的一年級英語教材來引導孩子學習,這樣可能更接地氣。比如,我們正在準備配合部編的語文教材來做一些口語交際、寫話、寫作的訓練。

四是圍繞孩子的綜合素養提升的一些課程。比如數學思維課,我們將請小學畢業、以夢為馬繼續來「讀故事學數學」,引導孩子們會用數學的思維來思考,掌握解題的方法和能力。比如,我們還是想將古詩、小古文等一些優秀的國學營養輸送到孩子們身上。比如,童話等導師將開設「跟我讀童詩」等課程……

3.存在的問題

有些事情總是要面對,儘管想起來或者說出起來會讓人不舒服。但是,從搞教研開始,什麼時候我們不是被批評和嘲笑包圍著的呢?有問題,面對、改善;沒有問題,堅持。就這麼簡單。下面是我認為俱樂部存在的一些問題,今天列出來,供大家討論、思考。我至今堅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手寫我心,我這樣要求孩子,也這樣要求自己,這些話你們也對孩子說,那麼,請你們也一起來思考,也可以通過留言、簡訊、電話、面談、郵件等一切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第一,我們缺乏一個統籌運營的機制,我們認為我們做的是對的,是好的,可是,為什麼「和寡」?「曲高」嗎?不見得。我們缺乏市場意識,缺乏顧客意識,儘管我不認為教育是商品,可是我還是堅信,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意識。如何展現我們的賣點,引導家長去反思那些騙錢害人的愚弄式教育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當前,我們迫切需要有一個或者幾個具有市場意識的人來組織我們的活動。

第二,我覺得我們的導師隊伍缺乏對教育深層次的思考,即沒有想明白「為何而教」。這個前面有過闡述,不在贅述。找准自己職業定位,找到存在感、成就感、使命感,是俱樂部所有的老師都要去認真思考的問題。這三個感在哪兒體現,你們可以去看看紫雨老師的朋友圈,再看看高子陽的,再看看茅衛東的,這幾位都是我們的義工,我們都比較熟悉。

第三,俱樂部家長缺乏認同感和參與感。我們的口號是「讓孩子有夥伴;讓家長有倚靠;讓教師有歸宿。」我們離這個夢想的距離很遠很遠。為什麼會這樣?家長本身是一個原因,我們的組織、管理也有問題。比如,我們是要求俱樂部的會員轉發俱樂部的公眾號的,但是做到的並不多,作為規則,我們是應該堅持還是放棄?其他的更不談了。做什麼?怎麼做?

第四,網站或者微信、QQ群互動不夠。我們更多地關注了周日的研修營的課程,不僅僅是家長,其實導師們也是這樣。而我們忘了,恰恰這不是最重要的。我們期待更多的孩子能在網站交流,更多的家長能參與對其他孩子的鼓勵,更多導師能對孩子進行即時的指導。

第五,親子活動基本癱瘓。早期的時候,我們每個月會專門留出一周的時間搞親子活動,但是現在基本上沒有了。這件事情,我希望有家長能組織起來。揚中的俱樂部做的很好,都是家長組織的,這個活動做成了,家長的認同感必然加強,俱樂部的凝聚力也就增強了。

……

4.幾點建議

俱樂部不應該是簡單存在的,我總是希望俱樂部的影響力能擴大,讓更多的人受益,那麼,有些事情,我期待有更多的人做。

第一,俱樂部導師可以組織班級學生參與俱樂部的活動、課程。比如課外閱讀,比如寫作。每周同題作文就可以作為班級的小作來完成,批改、講評也更加有力,教育教學資源也會更多。

第二,家長可以通過一些適宜的資源來組織一些實踐活動和親子活動。

第三,期待更多的老師、家長、孩子、班級能參與到「我讀」系列活動中來。

第四,期待更多的老師能加入到俱樂部義工尤其是導師團隊中來,特別是泰州本地的老師。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本來昨天是想把義工團解散在重建的,因為,我希望大家能夠自由的根據自己的本心來決定是否加入這個團隊,後來沒有解散,因為有老師已經明確留下,所以,昨天被放到群外的老師假如你確定你還想加入,熱忱歡迎。在群內的老師,如果暫時沒有時間,可以修改昵稱加(觀察員)字樣即可。

如上,比較亂,但是真實表達,歡迎參與、討論。

如果我們做與不做都會有人笑,如果做不好與做得好還會有人笑,那麼我們索性就做得更好,來給人笑吧!

這個世界並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夠經受得住嘲笑與批評仍不斷往前走的人手中。

那些嘗試去做某事卻失敗的人,比那些什麼也不嘗試做卻成功的人不知要好上多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書吧 的精彩文章:

TAG:讀書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