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名聯掌故:「踢破磊橋三塊石」對個下聯

名聯掌故:「踢破磊橋三塊石」對個下聯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對聯故事永遠也講不完,今天接著說一些有名的對聯。

傳說古時有一個叫李夢陽的督學,在江西就職,地方秀才都捧了名帖前去拜會。其中一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秀才,名字偏偏跟督學完全相同,也叫李夢陽。督學即當著眾秀才的面,把這位秀才叫到案前,出一對曰:

名聯掌故:「踢破磊橋三塊石」對個下聯

(完壁歸趙)

上聯: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意思是,東周列國時的藺相如(就是「完壁歸趙」的那個趙國丞相)和西漢時期的風流才子司馬相如(人稱「賦聖」和「辭宗」)這兩個人雖然名字相同,但才華事迹卻很不相同。意思是說你的名字跟我的名字一樣,但你肯定沒法跟我比,眾人一聽,即哄堂大笑,更有一般趨炎附勢之輩,趁機恭維督學高才。這位秀才見督學借了兩個毫不相干的古人,當眾羞侮它,心中憋氣,但他還是忍住火氣,輕蔑地一笑,大模大樣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了,心想,我也借兩個毫不相干的古人,來出一出胸中悶氣。即對曰:

名聯掌故:「踢破磊橋三塊石」對個下聯

(竊符救趙)

下聯:魏無忌,長孫無忌,你無忌我也無忌

魏無忌就是戰國時魏國信陵君(就是「竊符救趙」的那位),長孫無忌是唐朝開國名臣(李世民的心腹,「玄武門事變」的謀劃者)。秀才的意思是說,你看,古人也有名字相同的,人家都不忌諱,你忌諱個啥呢,下聯回應不卑不亢,有利有節。

清朝有個宰相張英,平時喜歡對聯,很有一些文才。有一次,他到民間微服查訪,碰上那裡的農民用稻草捆秧,一位農民看張英士子打扮,於是請張英對個對子,張英恃才,於是答應了,農夫出了上聯:

上聯:稻草捆秧父抱子

這上聯妙在前半句「稻草捆秧」是寫了眼前實景,下半句以「父抱子」來作比,以「稻」喻「父」,以待插之「秧」喻「子」,寫景寫情,生動傳神,難就難在虛實相生。張英在站在田頭想了好久也沒有對出下聯,回家後他和夫人談起此事,覺得自己很不好意思。他們的對話正好被一個侍女聽見了,張英問她笑什麼,她笑道:這有什麼難對的,這是我們鄉下平常的對聯:

下聯:竹籃裝筍母懷兒

名聯掌故:「踢破磊橋三塊石」對個下聯

(竹籃裝筍)

這下聯對得工整巧妙,和上聯一樣暗含幾層比喻,而且和上聯意境相合,堪稱絕對。張英連連點頭稱讚。原來這侍女雖是貧苦人家出身,幼時也讀過一些詩書,災荒之年被賣做女婢,張英從此對這個侍女另眼相看。

再說一個。少年時代的歐陽修家貧如洗,為覓生計四處求學。12歲那年的一天,他身背書囊,匆匆行至襄陽城下,見城門已關,抬頭望見城頭有一個老兵把守,便拱手施禮道:「煩請老伯開門,放學生進城好嗎?」老兵本不敢違例開城門,但聽出是個很懂禮貌的小學生,頓起愛憐之心,說道:「既是書生,我出一聯,對得出,放你進城;對不出,明晨再進。」歐陽修答道:「遵命。」老兵念道:

名聯掌故:「踢破磊橋三塊石」對個下聯

(歐陽修)

上聯:開關早,關關遲,放過客過關;

這上聯看似隨便說出像是大白話,其實「開關」、「關關」、「過關」,「過客」、「過關」疊字連用,」暗藏機巧,其實並不好對。歐陽修靈機一動,對出了下聯:

出對易,對對難,請先生先對。

也是大白話,疊字一個不少,恰好對得上,於是順利進關。

名聯掌故:「踢破磊橋三塊石」對個下聯

(李調元雕像)

再看這個,清代文學家李調元,才思敏捷,以善對而聞名。一天,有一牧童故意在李經過的路上以三塊石頭壘成一座石橋。李坐轎路經此地,石橋被轎夫踢倒,牧童責問轎夫,雙方爭吵不休。李調元下轎調解。牧童說:「你既是李大人,聽說善於作對,小子出個上聯請你對吧!」李調元欣然答應。牧童念道:

上聯:踢破磊橋三塊石

三塊石是拆「磊」字,這是一幅拆字聯,李調元想了好久,竟未能對出,只好約明天再來應對。回家以後,冥思苦想,茶飯無心。妻子問知其故,微微一笑,在紙上寫了一個大大的「出」字,然後用剪刀一剪,剪成兩個「山」字。李調元恍然大悟。於是次日一早即到約定地點,見到牧童,對出了下聯:剪開出字兩重山。牧童哈哈大笑:「李大人,這下聯恐怕是你夫人想出來的吧?」李調元吃驚地問:「你怎麼知道?」牧童回答:「婦人常與針線、剪刀打交道。你是男子漢,何不就將下聯改為『劈開出路兩重山』呢?」於是,下聯:劈開出路兩重山,雖然還是拆了「出」字,但這下聯的氣勢要雄強得多,像男子所對。擅長對對子的你,如果這個上聯讓你來對,你會對出什麼樣的下聯呢?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金庸小說里的印章:《飛狐外傳》
名聯掌故:「畢業照畢業照」對個下聯
金庸小說里的印章:《碧血劍》
名聯掌故:「少是夫妻老是伴」對個下聯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