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死不相往來:一幅可望而不可即的社會盛景

老死不相往來:一幅可望而不可即的社會盛景

「至治之極,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因為說了這幾句話,歷來受到不少人的批評,有的說他「小富即安」,有的說他「封閉自守」,還有的說他「開歷史倒車」,然而,在我看來,這些批評者根本不能理解老子的悲憫情懷,當然也就無法體會他的良苦用心了。

我們先來想像一下老子給我們構建的理想生活圖景:每個人都能吃飽飯,穿暖衣,有工作,在家裡過著平靜、和諧的生活;雖然別的國家離自己很近,但也從不需要跋山涉水、背井離鄉到那裡去,不必與之「相往來」。然後,再把這種生活與老子生活的那個「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的時代作一番比較,如果讓你在二者間選擇嚮往的地方,我想,只要不是智力存在缺陷或者懷有狼子野心,誰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

墨子曾經給意欲攻打宋國的楚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患有「竊疾」,自己乘著寶馬香車,卻一心要偷別人的破車;自己穿著華美的衣服,卻老想著去偷別人的粗布衣服;自己每日吃著美食,卻總想著去偷別人的糟糠。(見《墨子·公輸》)這就是「不甘其食,不美其服」,其後果:小則鄰里不睦,大則流血疆場。其危害不可謂不巨!此外,春秋戰國時期,各路諸侯蠢蠢欲動,楚想稱王,晉欲稱霸,秦國更是要一統天下,不徵調百姓,徙兵千里,攻城拔寨,如何能得償所願?這也是所謂的「相往來」!試問,作為一個只想平平淡淡過活的普通百姓,誰又會希望這種「往來」呢?

真正的哲人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的思想能夠超越時代的局限,輝映全部的人類生活。戰爭時期,我們固然討厭這種「不甘其食,不美其服」「民相往來」的現象,難道和平年代就喜歡了嗎?絕對不是。遠的且不說吧,你看現在那些打工族,拋妻別子,背井離鄉,從內地跑到沿海,甚至從國內跑到國外,為什麼?不是因為他們腦子不正常,喜歡找罪受,而是因為家裡生活不易,為了過好一點,只能放棄本能所愛的許多東西,出去掙點兒活便錢。正是由於在家裡不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才只好不遠千里、萬里,跑出去與別人「相往來」的。很多遊子常年在外,思家卻不能回,說到底就是因為在「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與「老死不相往來」之間產生了深深的矛盾,無法化解。

走筆至此,想到了《莊子·大宗師》中的兩句話:「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作為道家學派的集大成者,莊子才真正領悟了老子思想的精髓:與其在艱難之中東奔西跑,互相幫助、扶持,不如一輩子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吃飽穿暖,無憂無慮,終老此生。如果每個人的生活都能達到此等悠遊的狀態,那不是臻於至善的社會又是什麼呢?而真正實現它又談何容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廣說 的精彩文章:

TAG:文史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