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太宗李世民征伐高麗 兵力有餘為何還失敗?

唐太宗李世民征伐高麗 兵力有餘為何還失敗?

唐太宗李世民征伐高麗 兵力有餘為何還失敗?

隋朝在楊廣的倒行逆施之下終於亡了,亡得很悲慘,起而代之的便是至今依然為人所稱頌不已的大唐帝國。龍虎濟,風雲會,這是一個英雄的時代,唐初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後,平南掃北,中國四周的邊患幾乎一一掃平,國家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的道路,此時高麗問題便又一次橫亘了在中國的面前。

隋朝幾度在高麗的慘重失敗,前後幾十萬中國士兵倒在了遼東大地上,唐朝上至太宗文皇帝,下至普通軍民,誰不想把這筆帳討回來呢?當時李世民說了這麼一段話:「遼東舊中國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師者四,喪律而還,殺中國良善不可勝數。……朕長夜思之而輟寢。將為中國復子弟之仇!」而後來征高麗的詔令一下,立刻有數以千計不預征名,自願以私裝從軍的志願者要求參軍報國,這些人都說:「不求縣官勛賞,惟願效死遼東!」可見唐朝自上而下都沒有忘記收復故土報仇雪恨,遼東永遠只能是中國人的遼東,這土地上的每一寸上都浸滿了中國人的鮮血!

隋朝三次征高麗失敗,高麗將隋軍陣亡將士的屍骨築成了一座京觀。(古代戰爭中,勝者為了炫耀武功,收集敵人屍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叫「京觀」)「身既死矣,歸葬山陽。山何巍巍,天何蒼蒼。山有木兮國有殤。魂兮歸來,以瞻河山。」寒風吹來,京觀上的薄土被吹去,立刻便露出下面的森森白骨,所謂屍山血海並不僅僅是一個形容詞而已。幾十萬烈士的忠魂便在此不斷地嘶喊,召喚。而國人並沒有讓他們長久的等待,李世民上台不久,在貞觀五年(公元六三一年),立刻派廣州司馬長孫師進入高麗,毀掉這個京觀,將中國將士的屍骨一一收殮安葬。這次的行動是一個明顯的訊號,他預示著遠在長安的唐帝國並沒有忘記高麗這塊最後的領土。高麗方面自然也收到了這個訊號,於是高麗榮留王高建武開始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大工程,他用了十六年的時間在東北自扶余城(今吉林四平), 南至大海修了一條長達千餘里的長城作為屏障,以此作為對抗唐軍的本錢,兩國之間的火藥味再次濃厚起來。

當然摧毀京觀只是表明唐朝的一個態度,關中本位的唐朝注意力依然重點放在西邊和北邊的游牧民族身上,等到了貞觀十五年消滅掉高昌國之後,高麗問題就被提上了日程表了。

血戰白岩

貞觀十九年( 645 年)五月二十八日,唐軍在遼東城稍事休整後,又向白岩城(今遼寧遼陽東)挺進。次日,右衛大將軍李思摩被流矢所中,唐太宗親自為其吮血,唐軍將士無不感動,故人人作戰時均決死奮擊不畏生死。蓋蘇文遣烏骨城萬餘守軍援救白岩城。唐將契苾何力率勁騎 800 迎擊,挺身沖入敵陣,鐵騎衝突,縱橫披靡。高麗軍以長矛相拒,一時間戰陣中長矛亂扎,契苾何力深入敵陣,被敵刺中腰部,血流如注。尚輦奉御薛萬備挺槊單騎往救,在萬眾之中,將何力救回。何力勇氣益奮,略略包紮,束瘡再戰,身邊從騎奮擊,高麗援軍大潰,唐軍追殺十餘里,斬首千餘級而還。後契苾何力傷口惡化,太宗親自為他上藥,並且將當時刺傷何力的高麗兵高突勃抓獲,任何力處置。可是契苾何力這個少數民族將領並沒有因為私怨隨便處置高突勃,而是說:「彼為其主冒白刃刺臣,乃忠勇之士也,與之初不相識,非有怨仇。」於是將此人放過。在初唐眾名將之中,契苾何力雖然名聲並不顯赫,可是此人無論戰功還是德行決不遜色於其他諸將,之所以名氣不響不過是他擔任主將的機會比較少,可是在初唐各大重要戰役中,例如李靖擊破吐谷渾之戰,李勣擊破薛延陀之戰,高君集擊破高昌之戰等各大重要戰役中均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可以說是當時的「最佳副將」。

六月初一,李勣率部抵達白岩城下。該城依山臨水,四面險絕。但城主孫代音卻膽小如鼠,當他聽說遼東城被唐攻破的消息後,即遣使請降。但當唐軍抵達白岩城下以後.他覺得自己的城池地形險要,而且還有烏骨城的援兵,便反悔了當初的決定,企圖憑險抵抗。可是烏骨城的援兵被輕易擊破,李勣率軍將城池團團圍住,用拋車、撞車攻城,飛石流矢,雨集城中。不久,唐太宗亦率六軍抵達白岩西北,聽到孫代音反悔後大怒,詔令軍中:「得城當悉以人物賞戰士。」於是,唐軍攻勢更加猛烈。孫代音的如意算盤這下子打不響了,看到唐軍攻勢大盛,城池也搖搖欲墜,而且太宗有言在先,城破之後等待他的下場必然是極為凄慘的,於是趕緊又遣心腹請降.約定唐軍臨城後,以「投刀鉞為信」。唐太宗遂把唐軍旗幟交給使者,並說:「必降者,宜建之城上。」 可是這樣一來唐軍將士不幹了,本來還盼著打下城池能有巨大的收穫,可是人家一投降,那之前的努力也就功虧一簣了。所以李勣帥甲士數十人進諫說:「士卒所以爭冒矢石,不顧其死者,貪虜獲耳。令城垂拔,奈何更受其降,孤戰士之心。」太宗是個馬上皇帝,自然不會用腐儒的那一套仁義道德來勸解手下的將士,於是說:「縱兵殺人而虜其妻孥,朕所不忍。將軍麾下有功者,朕以庫物賞之,庶因將軍贖此一城。」以重金賞賜的辦法平息了手下將士的不滿。

不久,孫代音果然把唐軍旗幟插於白岩城上,城中兵民都以為唐軍已經登城,遂相率歸降。由此,唐軍獲城中男女數萬。唐太宗臨水設置帳幃受降,給城中百姓賞賜食物,年八十以上賜以錦帛.他城之兵在白岩者,全加慰諭,分給糧餉器仗,予以釋放,任其所之。又以白岩城為岩州,以孫代音為刺史。原被蓋蘇文所遣援助蓋牟城而被唐軍俘獲的加屍城(今朝鮮平壤西南) 700 多名高麗兵士,被唐太宗的優撫戰俘的政策所感動,均請從軍效力。但唐太宗卻說:「汝為我戰,莫離支必殺汝妻子」,故對其賞賜糧餉,全予遣放。六月三日,唐太宗又將蓋牟城改為蓋州。

當日午後,安市城中傳出豬、雞鳴叫之聲,唐太宗估計高麗守軍可能夜襲唐營,遂嚴兵設備。果然,高麗數百人於夜半縋城而下,唐太宗親自馳至城下,麾軍急擊,高麗軍死者數十人,余者只能退回城中。第二天,唐太宗又令江夏王道宗督眾在安市城南修築土山,以逼城內。城內守軍亦增高其城,與唐軍相拒。雙方兵士又分番交戰,每天都要六七回合。唐軍兵士用衝車炮石,摧毀樓堞,城中守軍即用木柵塞堵被打出的缺口。李道宗在修築土山時,足部受傷,唐太宗親自為其針灸。因此,築山晝夜不息,先後歷時 60 多天,用工50多萬人次,山頂距城僅有數丈,下臨城中。道宗派果毅傅伏愛將兵屯土山之頂備敵。由於山頂過高,根基不固,屯兵過多,土山塌倒,壓壞了城牆一角。這時正值伏愛擅離職守,高麗守軍數百人從城缺處殺出,佔據了土山,「塹而守之」。如此一個絕佳的攻克安市城的機會被如此浪費,還反而被對方轉為自己的防禦屏障,太宗怎能不大怒?於是將傅伏愛斬首示眾,令諸將率兵奪回土山。但接連 3 天進攻,均未奏效。道宗赤腳行至旗下請罪,太宗以其破蓋牟和遼東之功,特予赦而不罪。這時,安市城不懈的防守終於將唐軍拖入了九月,遼東地區寒霜早降;草枯水凍,加之軍糧將盡,士馬難以久留,太宗遂於九月十九日,下詔班師,圍攻太宗征高麗之戰至此結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熊歷史 的精彩文章:

盤點漢宣帝劉詢身邊的三位皇后誰得以善終?
蔣介石殺人不見血:白崇禧真是性過度死在公館?

TAG: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