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孩子,請儘早放開您的雙手

愛孩子,請儘早放開您的雙手

雖然本號讀者主要是高中學生家長,但我真心希望小學生的家長、幼兒家長也看到該文。當然,這裡也有一些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讀者,你們早晚也要成為孩子家長,希望本文對你們將來的家庭生活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我是一名高中教師,今年送走畢業班,又迎來一撥新學生,接觸到了眾多新家長。

有的家長,跟他聊幾句,就可粗略了解他過去帶孩子的軌跡——包辦一切,把孩子指揮得團團轉,把控得牢牢的,從生活、日常行為,到學習。

結果怎樣?一名15歲的高一學生,來到相對自由寬鬆的學校後,居然被「自由」嚇破了膽,唯唯諾諾,凡事問個不停。

「老師,早晨幾點到校呀?」

「老師,下午幾點放學?」

(那是寫在學校作息時間表裡的,作息時間表在學生手冊里)

「老師,今天有升旗儀式嗎?」

「老師,今天沒有升旗儀式,還要早來嗎?」

「老師,我什麼時候去您那裡交作業呀?」……

依賴心理非常嚴重。你一刻不指揮他,他就不知道怎麼辦了。

這還不是最令人擔心的。

我的課程實行的是「先學後教」模式,即學生自學自研和提問在前,老師組織課堂討論在後。不像過去那樣老師代替學生讀書、歸納要點(課堂講解),學生只是課後簡單地做題鞏固。課堂討論主要圍繞學生之前自學自研過程中的提問展開,不一定局限在教科書範圍內。

你看吧!學生明顯分為2類。

一類,對於化學和與之相關的自然科學領域,以及化學與生活的聯繫非常感興趣,所提交的問題涉及面寬、深度大。看得出,他通過自學自研已基本掌握教科書內容,並做了相當深度和寬度的思考,直來直去問教科書里原始問題的很少。

另一類則不然。他們似乎連獨立閱讀教科書都有一定困難,知識面窄,凡初中教科書里沒有涉及的科學概念幾乎一律不知。不僅學科思維深度不夠,關乎生活的化學問題也提不出來,甚至需要老師幫助解釋那些不怎麼常見的名詞。

國際社會評價說,「中國的基礎教育基礎紮實」。什麼叫基礎啊?只有教科書範圍內的東西才叫基礎嗎?

我們常常看到這兩類學生。

第一類看上去是「放養型」的。他們除了課堂,還有很多學習渠道,報紙也看,廣播也聽,電視、手機、電腦網路似乎也沒有那麼多限制,「廣種薄收」,教科書里的練習題似乎並沒有別的學生那麼熟練、「準確」,但他興趣寬泛、知識面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跟大人孩子都聊得來。家長好像沒有擔心過「萬一他用手機打遊戲咋辦?」「萬一染上網癮咋辦?」

另一類是家長管得很緊,學習如「種自留地式」的學生,他只盯著教科書內容「精耕細作」,多了一點都不會學。管它文學類、科普類、外語類,除非老師布置的課外閱讀,他是不會看的,甚至不看電視、不上網、不玩微信,幾乎不跟同學聊天(也沒有幾個朋友),預習-聽課-完成作業-額外做自己選購的練習冊「一條龍」,學得「非常紮實」。生活里的事情基本是家長包干,連飯碗都不會刷,切菜刀更是沒有動過,「萬一切到手指頭怎麼辦?」。典型的因噎廢食。

請問,你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哪一類?孩子能夠在哪天的一夜之間從第二類變為第一類嗎?

教育是傳承,但不是控制。

你總是想控制孩子,那麼孩子永遠不可能超越你的高度。

然而,人類在不斷進化,而且就腦的機能來看,似乎在加速進化之中。孩子一定要超越父母的水平,我們的教育才算實現它應有的功能——促進社會進步。

要相信,每一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是向好的,「愛」和「信任」是教育的兩大基石,每一位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這毋庸置疑,但信任卻往往難以建立起來,原因是擔心太多。

記得一位家長介紹經驗時說過一句經典,孩子大了,要實施「宏觀管理」。

一位教育家說過:人類文明正是在上一代對下一代的擔心、抱怨中不斷發展的。

放手吧!越早越好。不要過多擔心孩子受到挫折、受到委屈,這些看似不受家長歡迎的經歷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十分有用的東西。

請讀者尊重原創勿抄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教策略與學習規律 的精彩文章:

要不要管控孩子的手機等電子設備?

TAG:家教策略與學習規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