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真的是個熱衷種族屠殺的軍閥嗎|真問真答
真的不是。
在當代中文互聯網上,時常可以見到將「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後趙」政權的石勒描述為「無惡不作」「殺人如麻」的殘暴軍閥的說法。
十六國後趙與東晉形勢圖
然而實際上,歷史上記載的石勒並不是一個多麼殘忍嗜殺的人,至少動輒「屠殺數十萬人」的罪名真的是冤枉石勒。
流傳至今的系統記載「五胡十六國」史事的史書,主要有北魏崔鴻所著的《十六國春秋》、唐朝初年修撰的《晉書》以及北宋司馬光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作為一名長期身在行伍的政治軍事人物,石勒確實曾有不少「殺人」事迹見於這些史書的記載。
不過,在這些記載中,石勒親自殺死或直接下令殺死的人卻並不多,多數情況下都是被單個處死的政敵或仇人。
《晉書》記載石勒軍紀嚴整、從不搶掠,甚至受到百姓的擁戴和懷念
真正能夠跟「大屠殺」沾一點邊的,僅有《資治通鑒》和《晉書》中記載的石勒曾在豫州梁國苦縣寧平城(今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東北)殺死西晉「將士十餘萬人」和在鄴城(今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殺萬餘人」兩例。
然而前者的寧平城之戰並非由石勒發動,而是在八王之亂中最終存活並掌握西晉政權的東海王司馬越為了保存實力、樹立威信而主動對石勒發動進攻。
司馬越在這一戰前就已經死去,石勒在率領輕騎追逐司馬越殘軍時,到達寧平城下。
在《資治通鑒》的記載中,石勒此役「大敗晉兵,縱騎圍而射之,將士十餘萬人相踐如山,無一人得免者。」
可以明顯看出,這多達的「十萬人」西晉將士在當時屬於被圍困的敵方戰鬥人員,其死亡原因主要是戰死以及在逃亡中互相踐踏而死,無論如何都與有意殺死降卒和平民的「屠殺」扯不上關係。
而鄴城一戰與此類似,被殺的「萬餘人」也都是晉朝東瀛公司馬騰手下將領馮嵩統率的守城軍隊,同樣也說不上是「屠殺」。
至於其他傳說中被認為是石勒屠殺中原漢人的「證據」,大多數是其遠房堂侄石虎所為。
石虎本身就是一個喜怒無常、殘酷好殺的暴君,不但在其統治下的漢人深受其害,他的原配妻子也被他「毆死」,他還親自下令屠殺他幾個兒子的全家,他的親族同姓更是幾乎被他屠戮殆盡。
而與一些流行說法相反,石勒並沒有刻意發動針對漢人的種族屠殺,反而對其本族「胡人」嚴加約束,「重其禁法,不得侮易衣冠華族」,並且在朝廷中大規模重用中原漢人。
石勒還在擔任將領的時候,就曾招撫冀州本地漢人,並將其中有能力、有文化、有名望的士人聚集起來,單獨編為「君子營」,並倚為心腹謀主
在其統治期間,石勒重視教育、大興學校、獎掖人才、勸課農桑,積極整頓並恢復了當時久經喪亂的北方社會秩序。石勒也推崇華夏文化、喜好中原典籍,雖然自己目不識丁,但他「常令儒生讀《春秋》、《史》(《史記》)、《漢》(《漢書》)諸傳而聽之」。
在私德方面,石勒在後世史書中也被描繪為一個心胸開闊、公正無私、為人謙遜、知恩圖報的形象。據《晉書》記載,石勒不但悉心報答對每一個曾經對他稍有恩情的人,甚至還曾為誓要驅逐「戎狄」、恢復中原的祖逖修繕祖墳並「為置守塚二家」。
可以說,無論是相對於之前屠殺徐州無辜「男女數十萬人」以至於「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的安徽漢人曹操,還是相對於後世號稱「殺人八百萬」的山東漢人黃巢,出身上黨「五胡」的石勒都稱不上是一個兇殘暴虐的殺人狂魔,反倒更符合傳統儒家理想中「有道明君」的形象。
倘若石勒真是個熱衷屠殺的歷史人物,恐怕今天就見不到
山西
和順、榆社、武鄉三個縣爭奪石勒故里的一幕了▼
點擊閱讀原文
,向大象公會提問。

※圖靈斑圖:生命圖案的奧秘
※一路書香,一生陽光
※易道觀點:民防科普教育館情景體驗式主題策劃設計的必要性!
※我想,這是最好的一種愛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