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七期 這放不下的一灑江湖到底有多重——香港回歸紀念,20部電影推薦

第七期 這放不下的一灑江湖到底有多重——香港回歸紀念,20部電影推薦

這放不下的一灑江湖到底有多重

——香港回歸紀念,20部電影推薦

寫在前面:

[本文話題多少有些敏感,但不含任何政治色彩,不代表本人任何政治立場]

我相信我同齡人中的大部分,都不是在錄像帶放映廳盜版DVD光碟中泡大的,那更多是上一代人的回憶;而與我們一同成長起來的,已經是後黃金時代的一批作品了。所以對於「港片」這個辭彙,多少有點距離感。

香港電影巔峰時期的經典作品數不勝數,而在回歸與千禧年之後,在北上與合拍的洪流下,觀眾對於這個概念已然是越來越陌生。所以今天借著20周年回歸紀念的契機,做一期推薦專題,來聊聊回歸後的香港電影。

20部電影來自20年,一年一部,難免會出現旱的旱死澇的澇死的情況。有的年份可能好作品不少,而有的年份可能最後選出來的也只能差強人意,更何況看電影本就是見仁見智,有話想說的話,非常非常歡迎留言一同討論。

一定要多嘴一句的是:下面列表中除去非香港主演的影片外,其餘強烈建議看(粵語)原音版!

1998 《暗花》

游達志 導演作品 主演:梁朝偉/劉青雲

這是銀河映像巔峰時期的巔峰作品之一。

故事發生在回歸前的澳門,多年未歸的幕後大佬洪先生要對當地的黑幫勢力做一次大清洗。無論從主題的選擇、故事的環環相扣、還是灰色系人物、鏡頭與用光、夜戲,鏡子等等常見要素,都十分有銀河味道。

影片只有81分鐘,故事也僅僅發生在9個小時之中,爆炸的信息量之下沒有一個無用的鏡頭;前半段由於大量人物的出場稍顯複雜,但是從中段開始,所有埋好的伏筆依次炸開,緊張感螺旋上升,再輔以兩位主演極為精湛的演技,整部影片精緻而不失氣度,冷酷又鋒利,銀河常見的宿命感在這個身不由己的故事中更體現的淋漓盡致。

1999 《槍火》

杜琪峰 導演作品 主演:黃秋生/吳鎮宇/張耀揚/林雪/呂頌賢

如果說《暗花》是一柄閃著寒光的劍,那麼《槍火》就是一把收在鞘中的刀。與黑色氣息的《暗花》不同,《槍火》在同樣的黑幫背景下聚焦到了幾個男人間惺惺相惜的兄弟情義,但是銀河的勁道卻是一分不少。

《槍火》只拍攝了18天,沒有補拍的錢,道具和服裝甚至來自演員自己;但是這部精緻的黑幫小品卻成為了至今都無法超越的銀河經典。群戲極其精彩,人物塑造快而豐滿,幾段諸如商場、踢紙球的戲到現在依然被影迷們津津樂道。而它獨特的構圖、運鏡更是形成了杜琪峰特有的個人風格。

杜琪峰迴憶千禧年的金馬頒獎禮的時候是這樣說的,「當時左邊,李安,《卧虎藏龍》;右邊,王家衛,《花樣年華》;最終宣布最佳導演——杜琪峰,《槍火》」

這部影片到底有多酷,就留給大家自己去體會吧。

2000 《花樣年華》

王家衛 導演作品 主演:梁朝偉/張曼玉

當被問起最想回到哪一年時,梁朝偉回答38歲;那年,他拍攝了《花樣年華》。時至今日,它仍是BBC「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中的第二位,也是這個榜單上唯三的華語作品之一。

《花樣年華》是一種全方位的美,從張曼玉的旗袍,到珠寶色雍容而不艷俗的配色,不時紅綠的對撞流露出些許俏皮,大提琴的配樂混合著粵滬吳儂軟語,極盡精緻的鏡頭,周太陳生的背影,梁朝偉獨一無二的氣質,精巧卻似真似幻的戲中戲,香煙的霧,口紅的唇印,床下的拖鞋屋外的雨,紅色蔓延的2046號房,與響到第三聲的電話。

它隱忍而不沉悶,婉約而不陰鬱,倒像是香煙的霧,升騰,升騰,然後輕飄飄的散去了。它所講述的,是感情之中那個微妙的臨界點,接近與疏遠,熟絡與隔閡,放縱與剋制;它的美不在於情慾,在於欲言又止。

2001 《麥兜故事》

袁建滔 導演作品

【此段文字來自於麥兜系列的骨灰鐵粉葉同學】

2001年,在麥太一個關於兜兜轉轉的盆的夢之後,麥兜的故事從此開始。

這部影片完整的勾勒出了麥兜的生活軌跡,後續的系列電影也在這個的圈子展開:超能媽媽麥太,春田花花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們。生活在港島一個普通角落的小豬麥兜,除了一身厚肉,沒有任何特殊技能,但就是這個笨笨的小朋友,用最樸素的邏輯不斷向成人世界發問:「長大了,到我該面對這硬綳綳,未必可以做夢、未必那麼好笑的世界的時候,我會怎樣呢?!」

而幸好,在這個硬邦邦的世界裡,我們的心還可以是軟塌塌的,麥兜的特殊技,就是「讓硬邦邦的世界不至於硬進心裡,讓軟弱的心不至於倒塌不起。」

一部都市裡的成人童話。

2002 《無間道》

劉偉強/麥兆輝 導演作品 主演:劉德華/梁朝偉

《無間道》擁有一個極其漂亮的劇本,它讓警匪善惡這個港片幾乎永恆的主題獲得了一次重生。

在這部影片中,善惡不再是單純的立場概念,而是被融進衝突中,並放進了角色內心、角色之間、角色與社會的三個層面。故事節奏緊湊流暢,設計精當巧妙,動機合理邏輯嚴密,是華語電影中不可多得的超一流作品。

這個劇本後來被好萊塢買走改編權,翻拍為《無間行者》,並獲得了2006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而正是和《無間行者》的對比下,更凸顯了《無間道》除去故事以外,在場景選擇,鏡頭,對白,演員的表演等方面中蘊藏的東方美學。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找找相同橋段兩者的處理,尤其是幾個經典段落,便可以體驗到《無間道》更為含蓄深沉的表達。

在這之後不少較高質量的港產作品中,都可以看到《無間道》的影子;它已不僅僅是很多影迷心中港產電影難以逾越的最後一座豐碑,也成為了後黃金時代中香港影人心嚮往之的頂峰。

2003 《PTU》

杜琪峰 導演作品 主演:任達華/林雪/黃卓玲/邵美琪

PTU是香港機動部隊的縮寫,在這部影片中,所有的內容被壓縮在一夜,也全部與這支小隊糾纏起來。

《PTU》在很多影迷心中是銀河一部標杆式的作品,它幾乎綜合了銀河製作的所有特點。多線劇情的交織與並行,人物關係錯綜複雜,伏筆鋪陳精巧,整個故事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結尾更是銀河經典的將所有主角通過劇情的推進與巧合聚在一起,高潮部分瞬間引爆;在這部影片中最後匯聚到大街上的勢力有大大小小7股之多,但是杜琪峰卻可以將這樣的場景處理的毫不雜亂。

無論是攝影風格還是槍戰戲碼,杜琪峰的個人風格已經成功的固定了下來,走了一種和吳宇森截然不同的冷峻路線。乾脆利落的88分鐘,配合慣常的宿命論元素與結尾的黑色幽默,讓整部影片很有味道。

2004 《2046》

王家衛 導演作品 主演:梁朝偉/章子怡/木村拓哉/王菲

在不知道第幾次看《花樣年華》的時候,我注意到一條彈幕是這樣寫的:「從《2046》回來,原來周慕雲還這麼好過。」

這是一部氣質與《花樣年華》截然不同的作品,從新加坡回來的周慕雲就像梁朝偉執意要為他的造型添上那一撇鬍子,已經不是當年的那人了。這個周慕雲把自己藏得更深,更複雜,用一些《花樣年華》的輕盈,換來了《2046》的沉厚,所以整部作品幾乎可以算的上王家衛最悶的影片。

但它卻絲毫不乏我們熟悉的美感,影片的層次很多,多線的交織,時間的無序,把潮濕的記憶通通帶了出來,但周慕雲兜兜轉轉,卻再也無法找回當年的蘇麗珍了。看完全片,有種荒蕪的美,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它大概就是一杯茶,苦澀入喉,其後滋味自有人知了吧。

2005 《如果 愛》

陳可辛 導演作品 主演:金城武/周迅/張學友

我看過一條讓我印象很深的短評,大概說的是:「陳可辛是一個很有勇氣的導演,在國人大部分甚至都不了解音樂劇的年代竟然敢拍一部歌舞電影,而且拍的不錯。」雖然與頂尖作品還有一定差距,但這幾乎是華語電影一路走來唯一一部,也是最為成熟的歌舞片了。

故事是一個並不複雜的愛情故事,但是通過戲中戲的設定,三層感情嵌套,現在與過去時空的不斷交叉,讓這部影片豐滿了起來。歌舞段落的處理相對大膽又自然,隨著劇情的推進配合攝影剪輯美術精緻的風格更是讓影片的憂鬱氣質達到頂峰,結尾的收束輕輕巧巧,哀而不傷。

與其說這些,不如直接問,難道大家不期待三大主演過硬的顏值和演技,以及撐起全劇一半以上的歌神的唱段嗎?歌舞片究竟多有魅力,大概只有感受過的人才體會的到吧。

2006 《放逐》

杜琪峰 導演作品 主演:任達華/吳鎮宇/張家輝/張耀揚/林雪

由於演員的陣容配置與人物設定,不少人將這部影片看作是《槍火》的續作,這是《放逐》與生俱來的壓力。氣質的瀟洒與故事的酣暢淋漓,《槍火》是難以複製的,好在《放逐》並沒有一味的重複過去。

在故事的緊湊與主題的選擇上,和《槍火》非常一致,但是一路走來的杜琪峰在這部影片中已經形成了極為成熟的靜態暴力美學,台詞極其精簡,節奏快,鏡頭信息量高,全片呈現著極強的爆發前的靜默,暗流涌動,張力感十足。而反轉巧合等設計將故事更是推上了加速器,每一步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積累到高潮的爆發十分精彩。

杜琪峰之所以被很多人稱作港片最後的堅守,是因為在江河日下的大環境中,銀河依舊可以穩定的奉獻高質量的作品,或者也可以講,銀河映像不會讓你失望。

2007 《投名狀》

陳可辛 導演作品 主演: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

看到海報、卡司、評分,我下意識把它歸為了和《赤壁》一個水準的電影,沒想到遠超預期,這是一部被低估不少的精彩作品。陳可辛也真的是一位神奇的導演,竟然可以hold住這麼多不同類型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影片。

既然發生在清末,戰爭便是不可避免的故事背景與主題,而在對於戰爭場面的刻畫上,雖然全片幾乎只有一場正面描繪,但卻完成的很有層次,工整又有節奏感,遠勝於雙方同時大喊一聲殺然後打做一團的場面。

120分鐘的時間,導演融入了戰爭、兄弟情義、個人價值的三條主線,卻絲毫不覺混亂。人物之複雜立體在同題材的影片中實屬罕見,三位主演的詮釋也十分到位。這應該是這個列表中最大成本大製作的一部,但它剛柔並濟,足夠值那個厚度。

2008 《天水圍的日與夜》

許鞍華 導演作品 主演:鮑起靜/梁進龍/陳麗雲

作為一位女性導演,許鞍華是極為細膩的,這部影片其實就拍了兩個字,生活。

90分鐘的作品,幾乎沒有一個衝突,但是它就是具有著讓人坐下來,安安心心看完的魅力。平淡如水卻溫情脈脈,所有生活的難,都已經被母子二人溫吞的消解了。

很多看完這部影片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它溫情,溫馨,溫暖;看罷想讓人好好過活。生活很難,但也沒那麼難。或許我們都曾像新搬來的鄰居一般裹著一層硬殼,這部作品就是融化它的溫度。

2009 《十月圍城》

陳德森 導演作品 主演:王學圻/梁家輝/謝霆鋒 等

如果讓我推薦一部近年來大牌雲集但不刷臉,質量上乘的主旋律作品,我會選擇《十月圍城》

劇本紮實,敘事工整,演技保障,作為群像劇主次分明,作為歷史題材史詩感的同時不乏溫情;縱然《十月圍城》後半部分質量的確有所下滑,煽情也誠然有些許刻意,但也不難稱之為一部不錯的作品。

出場人物不少,所以每個角色的著筆不多,但是各自都有一條故事線支撐著立體感。人物關聯處理的也比較巧妙,減少了割裂感。護送孫文的大主線下也能看到導演鋪設的輔線衝突,雖然設計上多少還有些遺憾,但無論是放在同題材作品還是在同年作品中,都是一部安安穩穩講好故事的佳作。

2010 《志明與春嬌》

彭浩翔 導演作品 主演:余文樂/楊千嬅

這年的影片是最難挑的,在長久的考慮之下我選了這部輕巧的愛情小品。

作為春嬌志明系列的第一部,這部影片的格局之小就如同片中的後巷一般,在煙霧繚繞中滋生了一段現代都市的情感。

這部影片曾經被評價為「香港影史上最純情的三級片」,坦白來說,我本人對以黃腔作為笑料的喜劇片並不感冒,好在它並不止於此。這是一段十分純粹又地道的香港愛情,一段煙來煙往中擦出的火花。兩位主角典型又不面具化,短短7天,沒有千迴百轉,但是足夠一波三折。

影片中偽採訪段落十分有趣,也讓影片變得更有層次感;風格俏皮鬼馬又輕鬆自然,這也是我沒有選擇另一部更廣為人知的作品的原因吧。

2011 《桃姐》

許鞍華 導演作品 主演:葉德嫻/劉德華

在我看過的所有同類型題材作品中,這是我認為最好的一部;在我接觸過的許鞍華所有作品中,這也是我認為最好的一部。

其實海報我還是更心儀原先的那張,不知道什麼時候被換掉了;因為所謂哀而不傷,就是這部影片的寫照。還是那樣平淡如水卻別有味道,許鞍華的情感相較於侯孝賢的剋制,更傾向於內斂與溫存。

在這個主僕二人的故事中,導演對於過去的著筆並不多,對於人物內心的刻畫,也通通藏在了鏡頭之下,大量的留白讓影片的美感更加濃郁,如果你身邊有一位這樣意義重大的老人,那麼一切便盡在不言中了。

這是一個關於生命衰老的故事,但也是一個溫情的故事。哭有時,笑有時,生有時,死有時;但他們相遇並擁有過彼此,就是彼此的福分。

2012 《毒戰》

杜琪峰 導演作品 主演:古天樂/孫紅雷

這是杜琪峰北上之路中一個很有分量的嘗試,在內地的形式下,沒看到熟悉的銀河logo,也自然不可能看到一些傳統的銀河元素,但是這個合拍作品卻與銀河意外的合拍,故事還是那個味道,講述也還是那個節奏,老杜一別多年,回來寶刀未老。

在這個題材下如果說武有林超賢的《湄公河行動》,那麼文有這部《毒戰》已經足夠。《毒戰》沒有沿用上文提到的冷峻而詭譎的攝影風格,而是紀實風格更加濃郁;人物在銀河的作品中也算得上是黑白分明;在因為立場原因對結局已經有了預判的觀影過程中,依舊可以被編劇輕鬆的吊起胃口,警匪之間的你來我往也是十分精彩。

合拍片最大的問題就是在粵語版和國語版中難以兩全,建議去找混音版,也就是國粵在片中都會出現,演員全部原音的版本。

2013《 一代宗師》(2D&3D)

王家衛 導演作品 主演:梁朝偉/章子怡/張震

《一代宗師》最初只想講一個人,後來變成講一條街,最後成片似乎講了幾個人,但其實已經講了整個武林。

除了功夫上的一招一式,《一代宗師》構建起了一個精神上的江湖。它的美感是近乎屏息凝神式的,大氣中不乏精細,靜寂中暗含力道。所以這不是一部只品其形就能品出味道的影片,而是要神形兼備;無論是故事、人物、鏡頭諸多元素,由厚重走向通透,自成境界。

兩版分在兩年上映,但是這個列表裡還是把它們合在一起,因為反反覆復把兩個版本看了很多遍,還是很難說到底更中意哪個。就如同王家衛自己說過的那樣,2D寫意,3D寫實,2D是面子,3D是里子;合起來就是江湖夜雨十年燈。

2014 《親愛的》

陳可辛 導演作品 主演:黃渤/趙薇/郝蕾/張譯

14年港片質量愁雲慘淡,只得選了這部除了導演外幾乎沒有任何香港元素的影片;或許也正因此,它成為了這個列表中與我們距離最近的作品。

《親愛的》與劉德華主演的《失孤》是近年來極少的關注兒童拐賣現象的影片。相比之下,《親愛的》感情鋪設非常自然,沒有刻意的煽情,視角並沒有安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更多的聚焦到了家庭,站在成人的角度讓觀眾體會到了這背後的切膚之痛。幾位主演高質量的演技保障更是為這個故事錦上添花。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兩部作品的上映也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直接造成了相關法律制度的調整。所以不論是在藝術價值上,還是在社會價值上,《親愛的》都可以稱得上近年來華語電影中極富誠意的佳作。

2015 《老笠》

火火 導演作品 主演:曾國祥/雷琛瑜 等

這年的推薦,我為大家選擇了一部鬼馬風格十足,想像放蕩不羈天馬行空,橫跨多類型的邪典cult片,《老笠》

作為話劇改編,本片有著相對紮實的劇本,劇情看似飄忽卻實際穩穩紮住;在血漿滿天飛中對白又並不粗俗,甚至有時候會帶著點優雅,風格獨特。同時影片的藝術與影像風格也十分出眾,成功的褪去了舞台劇的味道。戲劇張力十足,節奏緊湊又流暢,無論是在cult片中,還是在同年的港產作品中,都是一部質量相當不錯的影片。

相比起文藝片,這類電影難免會給觀影者帶來一些輕浮感,而《老笠》全片扣合很好,在嬉笑怒罵之下也更是刻畫了香港年輕一代中三無青年的精神世界,總體完成度不錯,值得一看。

2016 《樹大招風》

許學文/歐文傑/黃偉傑 導演作品 主演:林家棟/任賢齊/陳小春

這是一部沒拿到龍標的作品,不過也有人說,還是沒有龍標的港片最對味。

故事的主角是大家並不陌生的三大賊王,但是影片卻由三人退出江湖而展開。三條故事線是由三位導演分開拍攝的。其實仔細品味,三種風格並不相似各有特點,三條主線也都處理的完整且豐滿,單拿出來都可以拍成一部不錯的影片,但是剪輯在一起相容性很好,絲毫不見雜亂。

結尾的定格畫面更是點睛之筆,充滿了造化弄人,命運無常的宿命感,也為這部優秀的影片收了個好尾。作為銀河映像20周年的作品,由新晉導演完成的《樹大招風》相比杜琪峰本人的《三人行》更有口碑,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回應了多年來影迷對於港產片的期待。

1997 《春光乍泄》

王家衛 導演作品

編劇:王家衛 攝影:杜可風/黎耀輝 剪輯:張叔平/黃銘林 藝術指導:張叔平 原創音樂:鍾定一/鄧少林

主演:張國榮/梁朝偉/張震

如果問我最喜歡的光影,我想是《春光乍泄》中的燈影;如果問我最想住的房子,那一定是黎耀輝的出租屋。

《春光乍泄》這部影片,從氣質,到色調,燈光,到鏡頭的運用,精湛的剪輯,美術設計,異國風情,故事,台詞,演員的演技甚至顏值,都極為圓融的糅合到了一起,以一種綿長而略帶憂鬱的氣韻,達到了一種美感的巔峰。

97年對於香港來說是極為敏感的一年,那幾年的作品猶如井噴,並且大多極有分量。所以我也將這一年的推薦作品放在了全列表的最後。

在這一年前後,無數的電影人面對未來的未知選擇了離開或者逃避,所以也有人說,王家衛也離開了香港,走到了南美洲的布宜諾斯艾利斯,走到了世界的盡頭。異國他鄉,黎耀輝與何寶榮這對戀人在遠離香港的地球另一面分分合合。

但是無論逃避到多遠,還是難以逃離內心自己構建的桎梏與孤獨,這種感覺不僅僅在戲中貫穿,也瀰漫在電影的創作過程中,也正是這種糾結迷惘和自我矛盾最終孕育出了這部享譽世界的作品。我不知道王家衛來到阿根廷的初衷到底是否是上文所言,但是在紀錄片里他是這樣講的:」因為我自己喜歡看足球,馬拉多納又是在阿根廷長大,我就想,到那裡拍戲是好的。」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在阿根廷街頭,由於一個報亭中賣的雜誌,誕生了《一代宗師》最初的靈感。

今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也是《春光乍泄》上映20周年。而就在在幾天前,公布了第54屆金馬獎主視覺海報,也選擇了向這部影片致敬。關於20年前這部影片在金馬影展的故事今天已經不必再談,其實這反而證明了真正經典的力量,早已跨過時間的洪流,歷久彌新。

金馬獎海報

寫在最後:

其實很多人講,「香港電影」這個概念已經是過去時了,香港電影的沒落已成事實,甚至其沒落的原因放在今天也早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在一定程度上,我是承認這個觀點的。只不過香港電影對我來說並非一個扣緊死守的閉環,它可以是香港城市或者生民的氣質,也可以是香港創作者在電影長河中留下的筆墨。

在這份列表中,有一直堅守的杜琪峰,也有北上不斷探索的陳可辛,更有早在這之前就已然跳出香港的許鞍華、王家衛;但他們在我心中仍然是香港電影的代名詞。

誠然,電影市場在不斷的變化,曾經的輝煌已經很難重現,但是在這份列表之外仍然有著不少不錯或者是有亮點有誠意的作品。諸如《喜劇之王》、《少林足球》、《大事件》、《功夫》、《黑社會》、《神探》、《竊聽風雲》、《歲月神偷》、《寒戰》、《踏雪尋梅》等等,都頗有口碑。從這之中,我們也不難看到一批新創作者的崛起與成長。

比起導演編劇等等,演員的青黃不接或許才是更緊迫的問題,即便是近年的好港片,仍然是靠那些老熟人頂起來,40歲以下的香港演員還遠不及他們前輩當年,這個後繼無人的局面能否打破,是備受影迷關注的問題。

但是這都不是其根源,真正限制著香港電影的,除去是所謂的體制與相關因素,還有港人自己的迷茫與不知所措。

如果我們再向上站一層來看這些影片,就會發現他們的氣質都是相似的;在不同的故事下隱藏的,都是香港從城市,到生活,到思維的巨大變革所給予港人的起伏不定與漂泊感,在沉溺舊日的同時對前方的未知陌生又惘然。這種內核有意無意的融入了香港創作者的筆下與鏡頭下,令回歸後的香港電影產生出與從前截然不同的氣質。這種感覺,在96-99這幾年的作品中尤為明顯。

而當我們回過頭看向黃金時代,那些作品是帶著港人的絕對自信的,就像那個時代的美女,風衣長靴,捲髮紅唇。濃烈卻不濃艷。這也是我選用這個標題的原因。

這個標題是我在b站上看到的,但是卻覺得用於這一期非常合適。因為港片在我心中的感覺就是一個江湖,刀光掠影快意恩仇,好,又好看。然而過去的光輝在千禧年之後愈發沉重,越是難以放下,越是寸步難行。所以我選擇了這個標題,我也希望香港新一代的電影人可以瀟洒揮毫,涅槃重生。就像《放逐》中的那句台詞一樣——

「一噸夢有多少?一噸愛又有多少?一噸辛苦有多少?一噸辛苦,你說重不重?一噸辛苦,重就辛苦,輕就不辛苦,對吧?」

1.上文已提及,在此重申。本文標題非原創,來自於b站港產高分電影合集中《放逐》一p的分p名,只是起標題的時候想起來覺得非常合適所以引用過來,特此聲明。

2.影片年份以首映時間為準,如有紕漏,還請見諒。

3.在影片選擇時難免遇到合拍片的問題,基本上以主創團隊、主演、發行公司等多方面影人是否來自香港進行考慮,說白了就是憑感覺hhh,並沒有準確的劃分界限。

4.選擇的時候影片的綜合質量是最優先的考慮部分,在質量非常接近的情況下注重了一下類型片的多樣化,同時影片的價值也算作考慮範圍之內。

5.本文中導演主演列表全憑個人觀影印象列出,單純羅列,排名無先後之分,無番位概念。

6.列表中提及影片大部分在b站上可以找到粵語資源,其中《如果愛》與《親愛的》由於主演大多不來自香港不需要粵語版,如果有觀眾老爺找不到資源的話,可以後台留言,也可以直接私戳我。

7.文章末尾《放逐》台詞有刪改。

8.值得一提:銀河映像上榜作品中絕大部分影片編劇為游乃海;《暗花》由杜琪峰製片;《十月圍城》由韓三平、陳可辛、葉偉民、黃建新製片;《樹大招風》由杜琪峰、游乃海製片;《老笠》的主演曾國祥,即為2016年上映影片《七月與安生》導演。

9.寫一篇推薦合集簡直比寫20篇影評還要累,我從第六期一發布就萌生了這一期的想法,開始著手準備,一直到9月7號才開始動筆,9號初稿才成文。真不知道下次做這種專題是什麼時候了,還是多謝各位觀眾老爺的留步,我們下期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園舊夢 的精彩文章:

TAG:遊園舊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