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白露。

白露。

《書畫文化》您關注的是最受歡迎的文藝公眾號

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 藝術品收藏 | 茶道 | 文學 |  視覺





白露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更是干支歷申月的結束以及酉月的起始;白露時間一般在每年公曆9月7日到9日,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






今年的白露時間為


2017年9月7日 18:38:34

農曆丁酉年 七月十七  星期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所以得名。





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








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


「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






一侯鴻雁來


鴻大雁小,自北而來南也,不謂南鄉,非其居耳。詳見雨水節下;









二侯玄鳥歸


玄鳥解見春分,此時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鳥,故曰歸;








三侯群鳥養羞


三獸以上為群,群者,眾也,《禮記》注曰:「羞者,所美之食。」養羞者,藏之以備冬月之養也。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


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







因為白天的溫度雖然仍達三十幾度,可是夜晚之後,就下降到二十幾度,兩者之間的溫度差達十多度。








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


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







古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








還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


意思是說,白露前後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







節氣習俗



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


白露時節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此時正是它生長的最佳時期。



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舊時南京人都十分青睞「白露茶」,因而每到此時,有些老茶客就會聚在一起,細品香茗。





白露農諺


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草上露水凝,天氣一定晴。


草上露水大,當日准不下。夜晚露水狂,來日毒太陽。  






白露時節的植物


干霧露陰,濕霧露晴。喝了白露水,蚊子閉了嘴。麥收十年早,谷收十年晚。種麥種到老,還是早種麥子好。今年麥子耩得早,來年麥子收得好。別說白露種麥早,要是河套就正好。搶墒地薄白露播,比著秋分收得多。





白露節氣 運動鍛煉


秋季也是支氣管哮喘等病發病率很高,有些體質容易過敏的患者,很容易鬧上癥狀像感冒的「花粉熱」。因此,這個節氣的養生重點是加強身體鍛煉,每天進行散步、慢跑,周末可進行登山等。還要注意心理養生,保持愉快的心情,  多與朋友進行交流,以免心情抑鬱。





祭祀禹王


每逢白露節氣,江蘇太湖地區會舉行盛大隆重的祭祀禹王活動。祭祀禹王又稱為拜祭「水路菩薩」。






相傳禹王是治水英雄大禹,與堯舜並稱古聖王。


每年的白露時節,這裡會舉行祭禹工的香會,歷時一周。屆時,人們就會趕廟會、打鑼鼓、跳舞蹈。








米酒


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釀製而得名。程酒,古為貢酒,盛名入遠。






白露養生


白露即為典型的秋季氣候,容易出現口乾、唇乾、皮膚乾裂等癥狀。飲食應當以健脾潤燥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如秋梨、薏米、番薯、豆腐等。






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白露正處夏、秋轉折關頭,氣溫日際變化大,要注意適時增減衣服,以防受涼。








同時,這個節氣暑氣漸消,秋高氣爽,玉露生涼,丹桂飄香,是黃金旅遊季節。








名利場


Cityfocus




長按二維碼關註:浮華世界,名利場。


溫馨提示:《書畫文化》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

您告知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

理或撤

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書畫文化 微信:Taizhouwenhu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文化 的精彩文章:

這花鳥畫太美了!
上海博物館藏古印璽精品,讓你一次看個夠…

TAG:書畫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