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點穴止嗝法——避免尷尬必學!
願關注我們的人都能找到
屬於自己的皮球
小編導讀
打嗝又稱「呃逆」,常在受到寒冷刺激、飽餐、吃飯過快、吃進干硬食物後出現。打嗝常因橫隔膜痙攣收縮而引起,雖然大部分打嗝是短暫性的,但也有些人持續打嗝,如果是在社交場合,常引起尷尬。
治療打嗝,民間有很多土辦法,比如喝涼水、自我控制並調整呼吸、背後猛拍一掌、突然驚嚇等。這些方法靠不靠譜,小編不敢說,但是下面這些一定是靠譜的!一起去看吧——
在中醫看來,打嗝屬於氣機上逆,疏通心包經有理氣解郁的作用。
【自我輔助調理方法】
1.探查心包經,敲揉「天泉穴」「肘下2寸」,點揉「內關穴」。
仰掌,屈肘呈90度,用另一手小指掌指關節沿肱二頭肌中線由上輕敲至肘關節,在肱二頭肌起始端會有強烈的痛感,您要有點心理準備。這就是「天泉穴」,心包經堵塞嚴重者操作一會兒就可出痧。預防心臟病、女性乳腺增生也需要經常探查、疏通這裡。有的朋友在探查、敲揉的同時即會打嗝、排氣,這屬於正常現象,鬱氣總得有個出口,否則傷人。(註:有一部分人的痛點在肱二頭肌中段。)
在敲揉、探查心包經前臂部分時,我發現肘下2寸的位置常有疼痛,遂將這個無名之處設為心包經的常見堵點。當我們疏理「天泉穴」後,可以敲揉此處探尋,如疼痛則堅持按揉至不痛。有心臟疾患或隱患的人,當疏通「天泉穴」後,拇指按壓「郄門穴」時會有痛感並向上傳導,需要按揉疏通。此穴位還可以有效緩解心慌、胸悶的癥狀。
治療打嗝,點揉、針刺「內關穴」常有奇效。「內關穴」在前臂掌面,腕橫紋上2 寸(3 指寬),兩筋之間,屬於八脈交會穴,「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對於打嗝之人,可以先敲揉「天泉穴」「肘下2寸」以疏通經絡,待氣血流注下來後,用拇指點按「內關穴」,如疼痛則說明已得氣,每側按揉3
~
5分鐘,打嗝可止!
2.點揉「膻中穴」
如果以上方法不能止住呃逆,可以點揉心包經的募穴「膻中穴」,取「膈俞穴」刮痧。「膈俞穴」在第7胸椎(平肩胛骨下角)旁開2 指寬處,打嗝由膈肌痙攣引起,「膈俞穴」所在平面恰恰是膈肌的位置,刮痧去除瘀滯後,癥狀可減輕。
用中指點住膻中穴,順、逆時針各點揉3分鐘,如果疼痛則要忍住,點揉後出痧、打嗝皆為正常。
3.取嚏法
取嚏法具體操作
方法是:將衛生紙旋轉擰緊,做成兩個3 毫米左右粗細的紙捻,同時伸進鼻子里,輕輕刺激鼻腔黏膜,當發癢的時候取出,打了一個噴嚏後,再重複操作,直到
打嗝停止為止。
注意事項:打噴嚏的時候,一定要坐穩,站立時手要扶牆,以免腰部受損。
小編提醒
今天是悅讀中醫的粉絲福利日,小編怎麼會忘記給大家送福利呢?具體的參與方法小編已經在今天的第二條文章中寫了哦,大家記得去看!
推薦書目
上班族身體保養指南
這是一本您可隨時放在手邊查閱、操作、受益的健康手冊。上班族的年齡大多在25歲至55歲之間,他們是社會的精英,家庭的支柱。但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身體常處在亞健康狀態。利用生活、工作的間隙,採用簡單、實用的方法尋找經絡阻塞點,並自我疏通,有重要的意義。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
上班族身體保養指南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路新宇著
),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
(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點擊「閱讀原文」一鍵購買


※名醫父子親傳舌診辨治秘訣首次公開
※產婦分娩時跳樓自殺,元兇其實是TA——調節孕產婦的情緒,就這樣做
※醫郎明月夜,妙思動春夏——讓校園充滿書香
※白癜風頑疾平葯收奇效,明因辨機處方是王道
※越來越常見的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征,中醫這樣治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