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鮮為人知的兩位「半字師」
文史
09-09
1959年6月,毛澤東主席回到了離別32年的故鄉韶山,目睹故鄉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激情滿懷,寫下了《七律·到韶山》。首句原是「別夢依稀哭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在廬山會議初期,毛澤東主席印發其《七律·到韶山》一詩。毛澤東當時虛心地向有「荊楚才子」之稱的梅白徵求意見。梅白提出「別夢依稀哭逝川」這一句應改「哭」為「咒」更好。
「哭」改「咒」,雖然只將一個字的下半部分變動了一下,卻使詩意更積極而深刻,感情更鮮明而強烈。
對此修改,毛澤東主席連連稱讚:「改得好,改得好!」並稱梅白同志為「半字師」。
毛澤東主席還有一位「半字師」,他就是臧克家。
毛澤東主席的另一首詞《沁園春·雪》中的「原馳蠟象」,初稿上寫的是「原馳臘象」。詩人臧克家看了,建議改「臘象」為「蠟象」(指白色的象)。
「臘」改「蠟」,雖只變動了一個字的左偏旁,卻增添了形象性,又與上句中的「銀蛇」相映襯。
毛澤東主席欣然採納了。他後來還幾次和臧克家提及此事,說他修改得好。


※毛主席談到哪位開國元帥時說「對這個同志,我們發現晚了」?
※中國歷史上那些雷人的事情你知道多少?看,這位哥說話也太直了
※王的女人,悲劇收場,嫁給唐玄宗李隆基是她們最大的錯誤
※他,布衣將軍,第一任水利部長,一生儉樸竟源於父親的一次教誨
※為什麼古代販賣私鹽哪怕是只有幾斤 也是堪比造反的死罪?
TAG:史海浮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