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啥說韓信必須死,蕭何也這麼認為嗎?

為啥說韓信必須死,蕭何也這麼認為嗎?

俗話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為什麼要獻計殺韓信?這個問題很多大家都有過論述,還是從那段為人熟知的「蕭何月下追韓信」說起吧。當年一個鑽流氓褲襠的韓信被蕭何舉薦給劉邦!開始漢王並未重用韓信,韓信也鬱悶竟然當了逃兵!當時漢王軍營每天都有逃兵可是蕭何都是不管不問!唯獨知道韓信逃跑後,二話沒說騎快馬月夜去追,也為後世留下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美談!後來蕭何以性命擔保舉薦韓信為大將軍,我記得當時蕭何舉薦文章上用一句國士無雙來評價韓信!蕭何對韓信也真是慧眼識珠,當上大將軍的韓信也沒有讓蕭何失望!一路平諸侯敗霸王,硬生生替劉邦打下了大半江山!

每一個成功人士的背後都離不開幾個好幫手,劉邦也不例外,他能戰勝項羽逐鹿中原,成為西漢的開國皇帝,同樣離不開功勞最大的三大名將:蕭何、張良和韓信,這三個人被稱為「漢初三傑」,但是最後這三個人的結局卻各不相同。韓信因謀反的罪名被殺,蕭何明哲保身,張良功成身退。張良和蕭何的結局算是完美,為什麼只有韓信慘死?蕭何為何要密謀殺韓信?

韓信,原是項羽的部下,但不受重用。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韓信也一樣,擁有雄才偉略,希望投靠明主一展拳腳。所以他選擇了劉邦,誰知依然不被重用,本想一走了之,卻被蕭何及時挽留,並封為大將軍,韓信正式登上了楚漢戰爭的舞台。之後韓信用自己的軍事才能,充分證明了自己,立下了赫赫戰功。

只可惜韓信遇到的是劉邦,韓信出生在劉邦建立漢朝的那個年代。劉邦只是在利用韓信,張良、蕭何看在眼裡,卻也只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他們從一開始都不可能為了韓信把自家性命搭進去。

「飛鳥盡,狡兔死,走狗烹」,張良是個十分識時務的人,他把形式看的很清,也十分了解劉邦夫婦的德行。韓信是蕭何和呂后一定要殺的,搞不好還有劉邦的意思在裡面,如果然阻止,很可能會給自己招來殺生之禍。張良是劉邦的第一謀士,他能看不清這些東西嗎?

而且韓信和蕭何,終究是捨不得這些榮華富貴。特別是韓信,不僅貪戀權勢還情商很低,當著劉邦的面說自己帶兵多多益善,做臣子的這也未免太實誠了。

韓信出生卑賤,為劉邦立下汗馬功勞,可能後來也有點自負了。他要的是別人的認可,要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出來,而這個思想高於「忠」字。他可以為了施展才華去到項羽的帳下,也會因為項羽不識自己,而轉投項羽的對頭劉邦,韓信心中的「利」多過「義」和「忠」。

韓信能有今天的成就,他第一個感激的不是劉邦,而是蕭何。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沒能看清蕭何的真面目,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當然這不是蕭何一個人所能掌控的,他的背後還有一個呂后,而劉邦卻是最關鍵所在。幾乎所有的皇帝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多疑,劉邦也不例外。

劉邦高坐廟堂之上,眾人山呼萬歲,看似權傾天下,但他又何嘗不知這天下哪是他劉邦一人的天下?如果皇帝真是富有四海,權傾朝野,哪為何他竭盡全力的想換太子而不能呢?不管是裝神弄鬼的張良,還是戰戰兢兢的蕭何,更還有蠢蠢欲動的呂后……明明白白的告訴劉邦:這天下,不是你劉老三自己的天下!雖然你高居朝堂,雖然你貴為九五!

是,天下從來都不是某一個人的天下,這是一種平衡,是政治角力的平衡,是勢力碰撞的平衡,是陰陽互制的平衡,是用無數人鮮血和頭顱換來的平衡。這種平衡不僅是廟堂之上衣冠楚楚的達官貴人們利益調配規則,更是庇護天下生靈陷入戰火紛飛而萬劫不復的核心力量。

任何試圖或有能力破壞這種規則的人,輕則身首異處,重則家族盡誅!歷朝歷代莫不如此,劉漢如此、李唐如此、趙宋如此、朱明更是如此!

可悲,聲名赫赫的戰神韓信,具備了這種破壞平衡的能力,不僅有不賞之功、欺主之勢,更有壓主之智!看似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對劉邦的不利,實則是對那種神秘的平衡的挑釁,劉邦怎能容他?呂后怎能容他?以張良、蕭何、陳平等人為代表的功勛集團怎能容他!

漢朝建立後劉邦分封了異姓王以後,覺得異姓王權力太大,就費盡心機奪回異姓王手中的權利。異姓王反叛謀反逃跑等等諸多事件以後,異姓王已經不再劉邦覺得他們是自己的威脅,將他們和地方的名門望族共十幾萬人全部遷到關中居住,置於中央控制之下,消除了後顧之憂。

異姓王的權力一小,頓時,丞相的權力太大就明顯的突出了起來。蕭何看到劉邦有把刀指向自己的可能,為了自保,也為了附和呂后和劉邦!蕭何獻計將韓信騙進宮中用幔布遮住門和窗戶用竹刀殺了一代人傑韓信!(為什麼遮住門窗用竹刀,因為劉邦曾承諾過韓信三不殺 一君不殺二天不殺三鐵不殺)韓信死後據說蕭何也經常心神不定,常常夢中驚醒!後來為了不被劉邦除掉竟然採用了自我誣陷的策略,才保住一命!最後也落了個慘淡收場!這也許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吧!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惟「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惟「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先人奉為「兵仙」、「戰神」。

但是,他終極卻被誘殺而死,其緣由有四點:

來由一,上級怕他、疑他。劉邦關於韓信,既服氣他那「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的軍事才幹,又恐懼他擁兵自重,變節本人。劉邦能完成霸業,三分之二是他的功績,功高蓋主。

來由二,好友害他。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對韓信可謂是良知。蕭何評價韓信是「國士無雙」。但是最初蕭何與呂后設想捕殺了韓信。說到底,蕭何對韓信的留才是為劉邦著想的,從根柢里是為了忠於劉邦的。蕭何把韓信當東西罷了。以是,對好友一定要知根知底,不克不及盡信。韓信是他力薦的人,為避嫌。蕭何月下追韓信,成為千古美談,也成為了蕭何的心病。當時大家都沒意識到韓信的軍事才能,是蕭何力排眾議,硬將無尺寸之功的韓信推薦給劉邦,並要劉邦拜他為將軍,應該說,韓信成功與否,蕭何擔了很大風險。滿漢朝的人都知道韓信是蕭何推薦的,關係鐵。所以,當聽說韓信涉嫌造反時,蕭何首先要亮明觀點,澄清自己。出計謀殺,是最好的證明。蕭何在劉邦與韓信間只能二選一。同上,蕭何明白的很,論軍事,劉邦不如韓信。可論政治,韓信不如劉邦。這種關頭,他只能二選一,所以要殺韓信保劉邦。劉邦已經起了殺心,不論韓信反不反,都要被殺。劉邦要的是心安。而如果韓信真的反了,剛剛建立的漢朝又將起殺戳,所以,為大局穩定,只能犧牲韓信。

來由三,不聽忠告。昔時韓信據齊,握有重兵,他的謀士蒯通勸他「反漢與楚(指項羽)和,三分全國王之」,韓信卻以為「漢王遇我甚厚」,「吾豈可以鄉(向)利倍(背)義乎?」事先假如反了,史書當重寫。以是,上級的勸說偶然要認真吸取。

來由四, 居功自傲。「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早在楚漢和平最生死關頭時,韓信就逼劉邦封他為齊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談詩扒歷史 的精彩文章:

晁蓋臨終遺言有何玄機,梁山裡有個唯一能幹掉宋江的人是誰?
毒死宋江的毒藥竟然是出自梁山自己人之手,沒人替他報仇原因是啥
盜亦有道,盜墓賊有幾樣東西打死也不碰,栽種一種樹的墓穴躲著走
曹操是盜墓的老祖宗嗎?為何蠟燭熄滅就要退出古墓?
馬蓉現身機場擺拍,網友戲稱「馬金蓮要洗白嗎?」

TAG:煮酒談詩扒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