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元勛他們是國家的脊樑,其中一位被美國評為能頂五個師
要說上世紀中國獲得重大科技成就,相比沒有人不知道,那就是著名的「兩彈一星」。具體說,兩彈一星指得就是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這對於中國在打破美國和蘇聯軍事壓力起到重要作用。讓中國獲得尖端技術,這些技術直接縮短跟美國的差距。
而且,兩彈一星採用的技術,一直影響至今,現在中國在大火箭研製和載人航天,以及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上面,依然閃爍光芒。縮短中國跟美國在載人航天和洲際導彈20年的差距。
這些研製「兩彈一星」的元勛,分別就是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他們是中國的驕傲,使他們讓中國傲立於世界之林,就是他們在艱苦年代的付出,早就中國現在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
雖然,現在兩彈一星功勛大多數已經逝世。但是,他們依然活在我們心中,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付出,現在還健在的兩彈一星元勛有5人:程開甲、王希季、于敏、孫家棟、周光召。雖然依然是高齡。但是,他們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和魂。我們 一起看看這23位元勛。
王淦昌
王淦昌作為中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科學技術領導人之一、核武器研究試驗工作的開拓者,在從事核武器研製期間,指導並參加了中國原子彈、氫彈研製工作。組織了中國第二、第三次地下核試驗,是中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趙九章
東方紅1號衛星總設計師、中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組織和領導東方紅1號發射。
郭永懷
在中國核彈,氫彈和衛星實驗均作出巨大貢獻,倡導了中國的高超聲速流、電磁流體力學、爆炸力學的研究,是該群體中唯一一位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家。
錢學森
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領導中國原子彈和氫彈、人造衛星的成功。被美國評為無論在哪裡,錢學森都值五個師。
錢三強
在蘇聯撤回全部專家,依然加入到研製核彈的工作中,被西方媒體推測錢三強是中國的核彈之父。
王大珩
被譽為「中國光學之父」,主持製成中國第一堝光學玻璃、第一台電子顯微鏡、第一台激光器和第一個遙感科學規劃等,為中國的載人航天和大飛機研製做出貢獻。
彭桓武
他在中子物理、輻射流體力學、凝聚態物理、爆轟物理等多個學科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國核潛艇動力方案的領導者。對中國首艘核潛艇研製成功做出巨大貢獻。
任新民
曾作為運載火箭的技術負責人領導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曾擔任試驗衛星通信、實用衛星通信、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發射外國衛星等六項大型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主持研製和發射工作。是兩彈一星元勛之一、「中國航天四老」之一。
陳芳允
為中國在北斗導航實驗衛星成功發射做出貢獻,其提出的雙星定位系統為中國北斗導航系統做出很大貢獻。
黃緯祿
研製成中國第一代潛地和地地機動固體彈道式導彈,使中國成為第四個能從潛艇發射彈道式導彈的國家。為中國第二代的彈道式導彈實現固體化奠定了技術基礎。他提出「一彈兩用」設想,填補了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空白。
屠守鍔
與任新民、黃緯祿、梁守槃一起尊稱為「中國航天四老」。提出用遠程導彈改進成運載火箭設想,對我國運載火箭技術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吳自良
主要成就是在分離鈾235同位素做出突出貢獻。
錢驥
組織成功發射了「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對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研製做出了重大貢獻。
程開甲
我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核試驗科學技術體系的創建者之一。程開甲是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開創者之一,是中國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領域的開創者之一。是兩彈一星元勛中活著五位中的其中之一。
楊嘉墀
中國航天科技專家和自動控制專家、自動檢測學的奠 基者。領導和參加了衛星總體及自動控制系統研製。
王希季
中國第一枚液體燃料探空火箭、氣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試驗火箭的技術負責人,主要成就是負責制定研製方案,採用先進技術,研究衛星返回的關鍵技術。為中國衛星返回做出貢獻。
姚桐斌
23位「兩彈一星」功臣之一,導彈和航天材料與工藝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材料、工藝技術研究所的主要創建者、領導者。
陳能寬
1960年以後從事原子彈、氫彈及核武器的發展研製。
鄧稼先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朱光亞
朱光亞參與組織領導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製及歷次核試驗,為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創建與發展做出重大貢獻。被譽為「中國工程科學界支柱性的科學家」、「中國科技眾帥之帥」。
于敏
中國「氫彈之父」,在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熱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起了關鍵作用。
孫家棟
為中國突破衛星基本技術、衛星返回技術、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發射和定點技術、導航衛星組網技術和深空探測基本技術作出了重大貢獻,是中國月球探測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提出了2020年前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分三個階段的實施方案,明確了中國月球探測的發展方向、目標和路線圖。
周光召
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核武器的理論研究工作,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由於有他們,讓中國搞原子彈、氫彈、導彈。使他們用智慧展示中國民族創新能力,他們是國家脊樑,是民族和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俄羅斯為啥如此自豪,美國都禮讓三分,全靠這兩大盟友
※核武器只是美俄零頭,真如西方估計250枚,真實數量美國都膽顫
※國產航母非正常冒出黑煙,不用大驚小怪,我們應該感到高興
※中國最新「東風快遞」導彈,殺手鐧反航母之王,幾枚輕鬆搞定航母艦隊
TAG:沐風談兵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