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勾踐滅吳之後為什麼要殺文種?

勾踐滅吳之後為什麼要殺文種?

文種,春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越王勾踐的謀臣,曾和范蠡一起為勾踐出謀劃策,最終打敗了吳王夫差。滅吳後,范蠡曾勸文種一同離去,但文種並沒有答應,范蠡只能獨自離去,並留下了一封信給文種勸說,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勾踐滅吳之後為什麼要殺文種??收到信的文種覺得自己的功勞很大,不聽范蠡的勸告,稱病不去上朝,於是有人就向勾踐進讒言說文種要作亂,勾踐聽信讒言,賜給了文種一把劍,並說文種當初提出了九條對付吳國的策略,但自己只用了三條就打敗了吳國,剩下的六條希望文種去地下為自己的先王打敗吳國的先王,文種由是自盡。

勾踐滅吳之後為什麼要殺文種??那麼勾踐為何要殺文種?首先勾踐早年富貴時的德行荒唐。《國語.越語》記載:「先人就世,不穀即位。吾年既少,未有恆常,出則禽荒,入則酒荒……」;《吳越春秋》記載:「寡人不慎夭教,無德於民」、「孤不能承前君之制,修德自守」,由此不難看出勾踐早年富貴時的荒唐,在貧賤時的忍辱負重,只是其中不得已而為之的。

勾踐滅吳之後為什麼要殺文種??其次勾踐有親近小人,遠交賢臣的舉動。有記載說勾踐即位三年就想著伐吳,范蠡曾苦勸未果,結果勾踐大敗,然後才去請求謀臣出謀劃策,文種還責問勾踐「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可以看出勾踐的剛愎自用,根本聽不進賢臣的進諫,只有在打敗仗的時候,才想起來求他們收拾殘局。這種前倨後恭的態度,范蠡早就看得明白,所以飄然離去,文種不在意的結果只能是黯然收場。

勾踐滅吳之後為什麼要殺文種??第三點是面相。雖然看起來有點玄乎,但又不得不說,因為在古代的封建迷信中,一個人的面相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此人的性格命運。范蠡說勾踐「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而對秦始皇的記載也是「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歷史也已經很好的證明了這說法,都是刻薄寡恩之人。所以這面相之說,又讓人不得不信。

勾踐滅吳之後為什麼要殺文種??第四是勾踐可能會有記仇的心理。因為在范蠡辭別的時候,曾說昔年的會稽之辱本來就應該問罪的,但是陛下沒有責罰,為的就是今天能夠滅掉吳國,現在事情已經成功了,那麼會稽之辱的懲罰應該落實了。范蠡的側面意思就是勾踐或許會把會稽之辱歸結在一些人臣身上,現在自己提出懲罰,加上伐吳的勝利,由此功過相抵,也能全身而退。後來勾踐說要跟范蠡分國,這更是不可能,存屬勾踐的試探之舉,哪個君主能夠跟人臣平起平坐的?

勾踐滅吳之後為什麼要殺文種??從這幾個方面不難看出勾踐是可以同患難,不可以共富貴的人,范蠡看的清楚,所以功成身退,文種沒有看清,所以被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喵喵歷史君 的精彩文章:

改唐立周,一代女皇武則天的霸道上位!
蠻夷就是蠻夷,任你怎麼猖狂,都逃不過被滅的下場!
那些酷吏們整人的手段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只是為了多看你一眼,三保太監從此漂洋過海,還連累大明國庫空虛
明英宗土木堡慘敗的罪魁禍首就是他!這已經成為封建王朝的毒瘤!

TAG:喵喵歷史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