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金融監管年,哪些大事改變了金融業走向?

2017金融監管年,哪些大事改變了金融業走向?

又是一年歲末時,對於金融界來說,2017年的年終盤點逃不開「嚴監管」這個主題詞。

2017年,監管頻頻「亮劍」,被業內看作是「史上最嚴」的金融監管年。

這一年,十九大、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頻頻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劃為重點」。金融領域的「灰犀牛」風險開始被高度關注,金融監管也長出尖利的「牙齒」,昔日處於監管空白地帶的金融業務逐漸被納入監管範疇。

這一年,金融業監管令接連不斷,證監會、銀監會相繼開出「史上最大罰單」。據媒體不完全統計,今年金融監管部門共出台重要監管文件超過20個,行政處罰超2800件,罰沒金額更是超過80億元。

這一年,監管層積極開展專項整治,重拳打擊擾亂市場的行為。「一行三會」集體出手,對各類金融機構的資管業務進行全面統一監管;「校園貸」、「現金貸」等互金業務被重點整頓,虛擬貨幣投機行為也被全面叫停。

這一年,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正式寫入「十九大」報告,地方金融辦陸續升格成為地方金融監管局,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獲得實質性進展。

這一年,金融業經歷了太多的風雨。總結一句話:哪裡有風險,哪裡就有監管。近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明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今後3年中國經濟的三大攻堅戰之首,而其中的重點就是防控金融風險。展望明年,防範金融風險,打擊違法金融活動的主基調仍會持續,對金融科技領域的監管或將成為一項重點。

今天,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就帶你一同梳理2017這一不同尋常的「金融監管年」。

GIF/3K

中央高層定調 0 2 0 2

對中國金融體系堅定持久的剎車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中的許多問題和矛盾集中指向了金融領域——金融機構脫實向虛,金融市場亂象叢生,金融風險呈集聚態勢。與此同時,國際經濟增長動力不足,金融風險溢出增加,「黑天鵝」事件頻頻出現,都可能對我國金融安全帶來潛在的衝擊。也正因此,防範金融風險,需要從大局著手,積極主動、增強前瞻性。

從今年一系列中央高層重要會議來看,都釋放出防範金融風險、加強金融監管的強信號。

2017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維護國家金融安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必須充分認識金融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實把維護金融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扎紮實實把金融工作做好。會上還提出了6大任務:深化金融改革、加強金融監管、採取措施處置風險點、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金融環境、提高領導幹部金融工作能力、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中央高層這一對於金融安全的高調錶態實屬罕見,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將防控金融風險提到這樣的高度。

五年一度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是金融領域的政策「風向標」。7月14-15日召開的金融工作會議,發出了防範金融風險、強化監管問責的最強音。CF40成員、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鍾偉在接受CF40編輯部訪談時提出,中國金融行業已經超出實體經濟所需要的程度,而且金融圈開始內循環,各種各樣借著創新名義遊離於監管體制之外的圈錢、詐騙等活動也處於猖獗時期。因此,此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金融要回歸本源,服從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並強調「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有風險沒有及時發現就是失職、發現風險沒有及時提示和處置就是瀆職」,其規格之高,表述之嚴厲,並不為過。這也意味著,脫韁野馬一般的金融業將被套上監管的韁繩,這一腳剎車,不是急剎車,也不是緩緩的剎車,而是堅定持久的剎車。(點擊藍色鏈接,可以查看更多訪談內容喲!)

隨後,7月2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整治金融亂象」,並要求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平。

今年最為重要的大事莫過於十九大的召開。在十九大報告這份綱領性文件中,習近平指出,要「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進一步為強化監管指明了方向。「對比十八大與十九大報告可以發現,金融體制的現代化和金融創新不再是十九大關於金融體制改革部分的主要內容。新時期金融體制改革重心已經轉向服務實體經濟、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守住系統性風險底線三個層面。」鍾偉在接受CF40編輯部訪談時指出。(點擊藍色鏈接,查看更多關於十九大的解析內容。)

12月18-20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今後3年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這也表明,決定十九大開局之年經濟政策走向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仍然將2018年的政策重心落在防控金融風險之上。

GIF/3K

最高金融監管機構掀開面紗

2017年7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決定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穩委」),這可謂是我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一件大事。

11月8日,金穩委正式成立,並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明確金穩委將統籌金融改革發展與監管,協調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相關事項,分析研判國際國內金融形勢、做好國際金融風險應對、研究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處置和維護金融穩定重大政策,同時指導地方金融改革發展與監管,對金融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進行業務監督和履職問責等。金穩委辦公室將設置在央行,而金穩委主任由分管金融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兼任。

此前,10月中旬,周小川曾公開表示,金穩委未來將重點關注四方面問題:一是影子銀行;二是資產管理行業;三是互聯網金融;四是金融控股公司。

本輪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最早可追溯至2015年11月。習近平當時指出,近來頻繁顯露的局部風險特別是近期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說明,現行監管框架存在著不適應我國金融業發展的體制性矛盾。之後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引發業界熱烈探討,提出了合併「一行三會」,合併三會,合併兩會等諸多改革方案。然而,現有的分業監管框架,既有歷史原因,也是金融監管專業性分工的必然結果,進行大規模調整未必是當下的最好選擇。

CF40常務理事會副主席、中投公司原副總經理謝平在其主持的CF40課題報告《中國金融改革的12個熱點問題》中,也曾較為詳細地闡述了類似於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機構的主要職能,其觀點是——

·在一行三會基礎之上,建立有實權的金融穩定委員會。核心是明確責任追究機制,起草金融穩定委員會聯合監管原則,分解落實到金融監管的各個環節,建立至上而下的聯合監管問責機制,確保金融穩定委員會工作不僅限於監管信息溝通,而是切實推動解決當前一行三會之間金融規則打架、對金融機構和產品監管標準不統一、金融監管存在真空等問題,督促明確監管責任、 加強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和處罰、對一行三會有責任追究權等,切實提升金融監管的權威性和有效性。(點擊藍色字體,查看更多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內容)

此前的2013年,謝平在《中國金融改革思路:2013-2020》一書中就直言,「在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模式下,為促進監管協調,可以以目前的金融旬會制度為藍本,設立由國務院分管領導,以及人民銀行、財政部、三個監管當局等領導組成的『金融穩定委員會』,對涉及我國金融穩定的重大事項實行票決機制,明確問責制,也可減少事事上報國務院的壓力。加強人民銀行在宏觀審慎監管和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方面的職能。」

可見,設立金穩委的一個重大意義在於解決一行三會之間的「踢皮球」問題。CF40學術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也曾表示,現行金融監管體制缺少「決策者」,金融監管光「協調」是沒用的,關鍵是要能達成並落實決策。「金穩委放在國務院的層面,監管協調起來比較容易。而過去『一行三會』之間的部際協調機制則是4個平行機構之間進行的,不那麼容易。」黃益平指出。

金穩委正式落地不到十天,就打響了「超級監管」的第一槍:醞釀一年多的資管行業「超級監管框架」正式浮出水面,這也正是金穩委協調一行三會所推出的一項重磅監管新規。

「金穩委已經開始推進有關工作,但是主要框架、政策程序和一些重點工作,可能會在新政府形成以後具體落實。我相信國內外各界,尤其經濟界,會對明年兩會之後的具體布局有很多的期待。」黃益平對CF40編輯部表示。

「這些年,金融交叉、融合已經越來越明顯,在一行三會的格局沒有改變之前,設立金穩委這樣一個高層次機構來協調監管政策非常重要,但這未必會是長期堅持的監管模式。我國現有監管框架以機構監管為主,而未來應當轉向功能監管。」黃益平對CF40編輯部表示。

GIF/3K

十九大明確「雙支柱」調控框架 0 2

宏觀審慎監管加碼

十九大報告中,金融體制改革目標增加了一個新的表述——「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這也是「雙支柱」的相關表述首次出現在中央層面的報告文件當中。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引發國際對於宏觀審慎監管的高度關注。而我國近年來出現的金融風險事件,如股市巨幅波動、互聯網金融風險頻發以及資管行業潛藏的較大風險等,都暴露出我國金融監管體制存在的不足,即缺乏從逆周期和跨市場的視角評估和防範系統性風險。CF40學術顧問、央行副行長易綱在十九大期間表示,「宏觀審慎政策就是對金融順周期行為和跨市場風險傳染對症下藥。」

「在對問題認識的深刻程度以及宏觀審慎框架的推動力度等方面,中國算是在全世界領先的。」CF40·青年論壇會員、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公開表示。

CF40課題在國內較早開始系統研究宏觀審慎政策以及「雙支柱」調控框架。2016年上半年,由CF40成員李波牽頭的CF40課題報告《宏觀審慎政策框架與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就提出了,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是反思危機教訓、改革金融監管體制的「集大成者」,因此也是推進新一輪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貨幣政策側重穩定物價並促進經濟增長,宏觀審慎政策旨在維護金融體系的整體穩定,比如控制金融體系或特定市場、部門的槓桿水平。兩者都具有宏觀效應和逆周期調節特徵,因此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必須充分協調。國內外實踐也表明宏觀審慎政策已成為金融調控的又一重要支柱,逐步形成了「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的中央銀行宏觀政策體系。(了解「雙支柱調控框架」,大力戳藍色字體)

目前來看,我國宏觀審慎政策體系剛剛起步,回顧近年來央行的貨幣政策和金融調控實踐可以發現,我國的「雙支柱」調控框架日趨清晰。

人民銀行早在2009年年中即開始研究豐富宏觀審慎政策工具。2011年我國正式引入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對信貸投放實施宏觀審慎管理。2016年起將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從七大方面對金融機構的行為進行引導,實施逆周期調節。2017年又將表外理財納入MPA廣義信貸指標範圍,2018年還將把同業存單納入MPA同業負債佔比指標考核,另外跨境資本流動也納入宏觀審慎管理範疇。房地產市場宏觀審慎管理方面,形成了以因城施策、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為主要內容的住房金融宏觀審慎政策框架。

鍾偉在接受CF40編輯部訪談時認為,宏觀審慎框架實際上是中國廣泛吸收了國際經驗、並尊重本國國情的基礎上提出的。將宏觀審慎政策的重要性提到非常高的程度,這就使得中國的金融機構要更加註重內源式的高質量增長,而不僅僅是外延式的規模式增長。金融機構在從事金融業務的時候,不能脫離資本的約束,在技術創新的同時不能脫離對風險的關注。

GIF/3K

資管新規:鐵腕治亂象 0 2

剛性兌付時代結束

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隨著資產管理行業爆髮式增長,行業亂象頻出。這也使得資管行業成為2017金融監管年的重點整治領域。

2017年11月17日,央行聯合三會一局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祭出打破剛兌、嚴控期限錯配、消除多層嵌套和通道、嚴控槓桿等「連番重拳」。資產管理行業在經歷近年來的野蠻生長後終於迎來統一監管規制下的新時代。

統一監管背後是近些年資產管理業務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眾多風險和問題。比如,銀行表外理財,銀信合作、銀證合作、銀基合作中投向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產品,保險機構「名股實債」類投資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徵。這類業務透明度低,容易規避貸款監管要求,部分投向限制性領域。而更讓外界擔憂的是,國內金融業目前所存在的監管套利、空轉套利和關聯套利等問題恰恰集中表現在資管業務上。

CF40及其旗下的北方新金融研究院(NFI)、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組織一行三會以及多家商業銀行及非銀金融機構資產管理部門的專家、學者,對《指導意見》與未來資管行業的轉型發展進行了多次深入研討。

與會嘉賓認為,《指導意見》為資管行業發展帶來積極變化,有助於資管行業的良性發展,但對於剛性兌付、期限錯配、准入門檻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與會專家指出,新規會對銀行資管業務造成很大衝擊,這體現在短期拉低銀行收入、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構成壓力、衝擊銀行流動性管理等方面。非標資產目前有不透明、無估值、無流通能力和場所的弊端,存量非標業務的處置將成為一大難題,具體難點在於非標的估值和期限問題。下一步,監管層和業界應努力實現資管產品的平穩過渡。業界還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建議儘快出台監管細則,並有針對性地設置多個階段的過渡期,確保市場平穩過渡。同時,與會專家認為,未來中國資管市場前景廣闊,資管機構發展潛力很大,主動作為,回歸資管本源是資管機構的轉型方向。

GIF/3K

銀證保監管風暴 0 2

「史上最大罰單」頻開

今年,不論是銀監會、證監會還是保監會,都持續保持高壓監管態勢,體現了監管部門「鐵腕」治理的決心和魄力。

3月30日,證監會對鮮言等操縱市場案採取「沒一罰五」的頂格處罰,罰沒金額合計34.7億元,創下了證監會「史上最大罰單」紀錄。

12月8日,銀監會「史上最大罰單」被開出,引發業內震動。當日,銀監會發布對廣發銀行惠州分行違規擔保案件的處罰結果:對廣發銀行總行、惠州分行及其他分支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罰沒合計7.22億元。業內人士指出,這筆罰單可謂對於此類鏈條過長、層層嵌套的金融亂象典型案例的重拳出擊,在引導行業合規合法經營、穩健運行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今年銀監會主要加強了同業的監管力度,強化對於理財領域的監管,以及加大對錶外資產的管控。自2017年4月起,銀監會發布一系列監管文件整治「三套利、三違反、四不當」,掀起了監管風暴。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證監會一直保持執法高壓態勢,通過嚴查操縱股市、深入整治市場亂象,積極穩妥處置重點風險,提升市場違規成本等方式,來達到從嚴治市的目的。截至11月底,證監會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中罰沒款金額逾70億元,與2016年全年罰沒總額42.83億元相比,該增幅超過60%。

保監會今年同樣頻頻釋放大招,監管重點集中在對保險合規、人身險、商業車險、機動車險、信用保險的管理上。譬如今年6月集中下發的「1+4」號文件,就為整個行業發展和監管方向定下了基調。在「保險姓保」的主基調下,今年真正讓保險公司緊張的可能還是保監會下發的另外兩個文件——「134號文」和「136號文」。前者針對人身險產品的設計,後者針對人身險產品的銷售。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在為CF40書系之《21世紀金融監管》中文版所作序言時,就強調「金融監管要『長牙齒』,不能只說不做。金融監管者不能只靠風險提示或道義勸說實施監管,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監管機構的口頭警告充其量不過是紙上談兵。」

GIF/3K

地方金融辦升級成「局」

今年7月召開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地方政府要在堅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權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統一規則,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自此,強化地方金融監管再次被提上議程。

從地方金融監管職能來看,擔子越來越重;從中央決策部署來看,要求越來越嚴。也正因此,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以後,中央要求各地金融監管部門(包括地方金融辦、地方金融工作局等)加掛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牌子。由此,監管職能將持續加強,與一行三局(地方人行、銀監局、保監局、證監局)形成錯位監管和補充。

據媒體報道,目前部分地區已有一些初步進展。然而,目前地方金融監管普遍存在三大難題:監管職責不明確、隊伍編製緊張、缺乏執法權,需要後續推進破解。

GIF/3K

現金貸迎來「生死劫 0 2

0 2ICO定性「違法犯罪」

2017年,互聯網金融監管環境日益趨嚴。「校園貸」、「現金貸」等互金業務被重點整頓,虛擬貨幣投機行為也被叫停,監管層不斷出重拳打擊擾亂市場的行為。本就參差不齊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在監管政策的「圍追堵截」下,開始了一輪真正意義上的「洗牌」,「合規」將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主旋律。

近幾年,依託於P2P等新興互聯網金融平台,活躍的小額信貸所產生的問題受到了輿論的高度重視。年初,《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和《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相繼發布,加上2016年發布的《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網路借貸信息中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網貸行業「1+3」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

校園貸的整治從2016年就已經開始,2017年監管進一步趨嚴,排查整治,明確校園貸的退出時間表。2017年5月,銀監會、教育部和人社會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現階段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逐步消化存量業務。杜絕網貸機構發生高利放貸、暴力催收等嚴重危害大學生安全的行為。隨後,校園貸逐漸退出市場。

然而,隨後風險點又逐漸轉移至現金貸。就在趣店赴美上市譜寫資本神話之後,關於「現金貸是否是陷阱貸」的大拷問不絕於耳。由此,今年的12月1日,央行與銀監會聯合發布了《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明確統籌監管,開展對網路小額貸款清理整頓工作。隨之而至的,還有網路小貸新批設的叫停。

0 2政策密集下發透露出強烈的監管信號:網路小貸、現金貸等業務的「野蠻生長」將在「糾偏」中迎來急剎車。這意味著現金貸小額、短期、「高利貸」的時代一去不復返,36%的紅線將令現金貸平台迎來大轉型時代。目前,網貸行業已經進入了整改驗收的階段,銀行存管、備案、信息披露,以及發展路徑也都已經有法可依。

今年,首次代幣發行(ICO)在經歷了烈火烹油般的瘋狂之後,也引來了監管風暴。9月4日,央行等7部委聯合發布公告,正式叫停包括ICO在內的「代幣發行融資」。《公告》將代幣發行融資定性為「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關於代幣的地位,《公告》明確表示,「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到10月31日,比特幣交易正式退出國內市場。

此外,正當我國已發展為全球最發達的移動支付市場之後,一些突出問題也受到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例如:客戶備付金的安全問題;數據信息沉澱於各支付機構內部,監管部門很難監控,在反洗錢、反恐怖融資方面存在較大風險;支付機構各自搭建和銀行的直連體系,並且互不兼容、各自為政,浪費社會資源;巨頭憑藉完善的直連體系和較低的費率形成競爭壁壘,中小支付機構生存艱難;違規從事跨行清算等問題。2017年8月4日央行發文,要求「網路支付業務由支付機構與銀行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台處理」,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路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台處理。網聯的橫空出世,也使得整個支付體系納入監管之下。

GIF/3K

展望:從嚴監管不會放鬆 0 2 0 2

功能監管與科技監管是方向

過去一年,在強監管的主基調下,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鍾偉對CF40編輯部表示,中國金融風險加速釋放,金融體系穩定性也在逐步提高,國內外投資者對中國的信心穩定並且在恢復。

然而,金融領域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也正因此,防控金融風險才被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列為三大攻堅戰的首要目標。

展望2018年,業內普遍認為,金融業將繼續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風險放在首位,監管機構的牙齒將更「鋒利」,監管將更加嚴格標準更高,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也將會加大。

謝平在CF40課題報告《中國金融改革的12個熱點問題》中提出,完善微觀審慎和宏觀審慎的監管框架,需要將從事類金融業務的市場主體納入功能監管框架,明確業務規範、監管要求,實現與機構監管的有效銜接,充分發揮市場約束的積極作用,加強前瞻性監管,防範尾部風險積聚,維護金融穩定。

在原有領域強監管的基礎上,對金融科技領域的監管或將成為2018年的工作重點。

孫國峰在CF40旗下的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主辦的「第四屆金融科技外灘峰會」上表示,中國金融市場大、發展快,單純靠人力進行監管,恐怕難以滿足監管需要。所以,在中國,RegTech(監管科技)不僅可以用來監管Fintech(金融科技)的發展,還可以滿足監管當局對金融風險進行識別、防範和劃界能力的提升。

CF40成員、銀監會國際部主任範文仲在CF40旗下金融城主辦的「第二屆金融科技北京峰會」上也表示,未來金融監管應遵循以下四項原則。第一,不應按照機構名稱分類監管,而應按風險實質監管。第二,從系統重要性的維度去把握創新和監管的平衡,小機構可以給予更大的創新空間和適當的監管容忍度,但金融機構達到一定規模後就應接受更嚴格的監管。第三,防止重要核心資源和金融基礎設施的壟斷。第四,防止歷史上出現過的傳統金融亂象以金融科技的名義捲土重來,如非法集資、高利貸、龐氏騙局等。

轉載自: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財經綜合 的精彩文章:

曹德旺美國投資:國外水很深 盲目走出去有去無回
消費領域迎新一波「政策紅包」 肯定和你有關
外媒:防止陷入債務訴訟 賈躍亭將法拉第未來轉讓給外甥
李嘉誠為其與汕大合作項目揭牌 擊破此前撤退傳聞

TAG:騰訊財經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