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中山就職前突然提一要求,各省代表爭議不止,結果影響我國至今

孫中山就職前突然提一要求,各省代表爭議不止,結果影響我國至今

說起曆法,大家或許都不陌生。在現代社會,我們常用的曆法主要有公曆及農曆兩種,民間稱呼通常為陽曆、陰曆。其實準確來說,中國現行曆法為格里高利曆,只根據太陽運動而確定時間,因此是一種太陽曆;我們所謂的「陰曆」,本身是根據月亮運動而制定的,但由於12個月大概354天,因此過不了幾年就會季節顛倒,因此設置閏月來維持同步,所以屬於陰陽合曆,「陰曆」的說法為誤稱。

明清政治中心——紫禁城

由於農曆計算頗為複雜,同時為防止有人通過惡意解釋天象以煽動反叛,因此古代帝王對於曆法均極為重視,並設置專人負責計算核驗,並頒布天下施行,目前農曆的主要版本為唐代大衍曆。根據目前的考古證據,「陰陽合一」的規則最早可追溯至商代。由於農曆可較好對應各種天象,因此人們將傳統節日與其緊密結合,承載著漢族的傳統文化。

推行新曆的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

事實上,曆法紀年對於民族和國家都擁有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歐洲逐漸採用格列高利歷後,明清兩朝雖對該歷有實際接觸,但仍不願使用。武昌起義後,湖北及各省政府依舊採用農曆,同盟會創辦的《民報》也依舊採用農曆黃帝紀念。

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10月10日,大清王朝杯推翻,封建君主制隨即被掃盡歷史垃圾堆。各省先是派出代表在武漢商議,隨後又集中前往南京,商討組建民國政府事宜。同年12月26日,周遊歐洲的孫中山剛抵達上海一天,就在同盟會相關幹部的配合下舉行重要會議,以統一同盟會對新政府組建的意見。

宣統皇帝退位詔書

作為受日本、歐洲影響很深的近代人物,孫中山對公曆的感受頗深,於是堅持主張新政府應主動與世界接軌,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公曆。次日,孫中山在上海會見了馬君武等各省代表,繼續就組織臨時政府進行商議。在這次會面過程中,眾人對於孫中山的推戴態度基本顯露無疑,孫中山予以接受。

孫中山與外國友人舊照

於是孫提出在就職當天,向全國及世界鄭重宣布改用公曆,將將農曆11月13日改為公曆1月1日。許多代表認為茲事體大,況且中國使用農曆已有數千年歷史,突然更換必然會帶來全社會各行業的不便與混亂,應與國民認真商討再做決定。孫中山卻堅持該建議,並認為以前歷代改朝換代,都會改朔易服,如今政體截然不同,必須學習西洋文明,努力向世界各國靠近。

鄂軍都督府舊址

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此事過於重大,應當由南京的代表會議做最終決定。於是在南京,馬君武向眾人詳細彙報了與孫在南京的詳細會談內容。大多數參會代表支持暫時不改,最後還是馬君武強調孫中山對此事非常堅持,眾人最後才勉強同意並宣布通過。於是在接下來的代表會議上,各省接受了黃興提交的議案,其中就包括改用公曆。

孫中山左側為黃興

然而事情卻遠遠沒有想像中這樣順利。12月29日,各省同意公推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在討論就職典禮具體程序時,突然又有代表對改用公曆提出異議,於是雙方發生爭執,會議被迫中斷。反對者認為從漢代至清朝,歷朝歷代均使用夏曆,祖宗之法不可改變。贊同者卻認為理應破舊立新,因此應與各國接軌。

南京總統府舊址

關鍵時刻,孫中山立刻向南京拍去電報,要求各省必須同意民國政府使用公曆,否則自己將拒絕出任大總統職務。在他無與倫比的影響力下,最後爭議雙方選擇各退一步——民國採用公曆,但可以在出版曆書時註明對應的農曆節氣,以適應百姓對農曆的長期依賴。

孫中山宣誓就職場景

於是王寵惠、湯爾和受會議委託前往上海,迎接孫蒞臨南京就任總統職務。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1月2日,臨時大總統就任次日,孫中山便發布《改歷改元通電》規定,將黃帝紀元4609年11月13日定為民國元年元旦,與農曆並用。這一決定對此後中國乃至世界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林則徐被贊大清睜眼第一人,實際表現卻令人無語,一件事爭議至今
紹興村民自稱聖人後裔,歷代名人輩出,還有乾隆皇帝敕建牌坊為證
清朝貧農為謀生南遷泰國,其子卻成一代大帝,至今被奉為皇室先祖
達爾文並非進化論最早提出者,卻因一事永載史冊,百年來無人反駁
他是近代最偉大校長,讓無文憑青年當教授,最後以辭職換學生安全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