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頸椎病預防與季節關係

頸椎病預防與季節關係

溫馨提示

頸椎病的癥狀及預防與季節氣候變化關係密切,特別是與風寒、潮濕等季節氣候 變 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國內研究人員觀察一組關節痛患者一年後發現:干、濕、冷、熱和氣壓高、低的絕對值與關節痛的發作關係不明 顯,但這些矛盾在相互運動中超過一定範圍時,疼痛的發生概率就增高。在不同的季節,頸椎都會出現不同的狀態。因此隨著季節天氣的變化,對頸椎的保養和治療也應有所不同,只要這樣才可降低頸椎病的發病率。

春季

春季天氣溫差較大,最好能注意頸部保暖,因為頸部受涼使使頸部肌肉發生痙攣,容易誘發頸椎病。可以在白天為頸部戴上圍巾外,晚上還可以用熱水袋在頸部外敷,避免穿過於低領的衣服。在洗臉、刷牙、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睡覺時被子蓋得不嚴實,很容易漏風、著涼,導致頸部肌肉痙攣、小關節紊亂,早上起來就會「落枕」,使頸椎病複發。因此晚上睡覺也應注意保暖,防止頸肩部受涼。另外,頸肩部肌肉如果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造成肌肉痙攣導致局部缺血而產生急性炎理,這就是頸椎病的旱期信號。長期的肌肉痙孿會使肌肉勞損以至骨骼、軟骨受損,導致頸椎退變增生,並會引發腦部供血、脊柱神經、睡眠等問題。

夏天

夏季天氣悶熱,醫院看頸椎的人會迎來小高峰。而主要原因就是生活方式的變化。溫度高,睡眠中翻身次數自然增多,導致落枕的機會增多,空調溫度過低或猛吹風扇,頸部受涼、誘發頸椎病等。天氣炎熱,大家外出時間也會減少,在家上網、看電視時間增多,長期保持一個姿勢不動,頸椎也會不舒服。因此,夏季吹空調時不妨給脖子加條絲巾,減少頸背部受寒。辦公室午休時盡量採取後仰躺姿勢,且要為頸椎找個托兒。對於本身頸椎就不好的人,夏天不要用冷水沖涼。

秋季

頸椎病患者在秋季特別需要注意,因為經歷了炎熱的夏天,為了散熱,人的毛孔經常處於開放狀態,如果秋季天氣突然變冷,頸部肌肉大量暴露在外,風寒就容易進入頸部的毛孔肌肉,使肌肉緊張僵硬,出現頸部力量失衡,頸部肌肉緊張痙攣;進而壓迫到神經、血管,則發生頸部疼痛不適。如原來頸部已有病變的情況下,就更容易誘發頸椎病。俗語說得好:「白露身不露」,就是告訴我們,到了秋季,就應該注意基本的防寒措施,而使相關疾病的發生可能降到比較低的水平。入秋後天氣逐漸轉涼,反倒沒有了保暖意識。

冬季:

冬季天氣寒冷,如果頸部肌肉大部分暴露在外,容易受到冷天寒氣的伸局部肌肉保護性收縮。如此一來,頸部張力增高,容易出現頸部力量失衡,導致預部肌肉緊張痙攣,進而壓迫神經、血管,發生頸部疼痛不適。如果頸部已有病變, 則更容易誘發頸椎病,所以要加強對頸部的護。

頸椎很脆弱,儘早去醫院

如今生活壓力大,以及智能設備的普及讓頸椎病逐步年輕化,嚴重化,如果發生頭暈,頭痛,手腳發麻等問題建議及早就診。不可隨意按摩,以防病情加重,如果您對自身頸椎有問題諮詢可以直接在訂閱號留言!

冬季頸椎護理的五種膳食藥房

很多人都知道葯補不如食補,而且頸椎問題是身體骨骼類疾病,西醫的藥物治療並沒有什麼大的作用,很多人都會在冬天採用食療的方式調養身體。那麼冬季吃什麼對頸椎好呢?下面讓小頸給您介紹一下。

1

川芎白芷燉魚頭

川芎15克,白芷15克,鱅魚頭1個,生薑、蔥、鹽、料酒各適量。川芎、白芷分別切片,與洗凈的鱅魚頭一起放入鍋內,加姜、蔥、鹽、料酒、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燉熟。佐餐食用,每日1次。可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2

天麻燉魚頭

天麻10克,鮮鱅魚頭1個,生薑3片。天麻、鱅魚頭、生薑放燉盅內,加清水適量,隔水燉熟,調味即可。可補益肝腎,祛風通絡。適用於頸動脈型頸椎病。

3

葛根煲豬脊骨

葛根30克,豬脊骨500克。葛根去皮切片,豬脊骨切段,共放鍋內加清水適量煲湯。飲湯食肉,常用有效。可益氣養陰,舒筋活絡。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

4

桑枝煲雞

老桑枝60克,母雞1隻(約1 000克),食鹽少許。雞洗凈,切塊,與老桑枝同放鍋內,加適量水煲湯,調味,飲湯食雞肉。可補腎精,通經絡。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

5

生薑粥

粳米50克,生薑5片,連須蔥數根,米醋適量。生薑搗爛與米同煮,粥將熟加蔥、醋,佐餐服食,可祛風散寒,適用於太陽經腧不利型頸椎病。

微信編輯器 構思編輯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頸養 的精彩文章:

二十一世紀不死的癌症
頸椎病的六種預防
你可能不知道針灸能治百病!
頸椎病有多要命?
脖子疼離頸椎病有多遠?

TAG:頸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