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天然獨」非「鐵板」,台灣年輕人認屬「中國人」比率提高

「天然獨」非「鐵板」,台灣年輕人認屬「中國人」比率提高

據台灣聯合報2日報道,島內《天下雜誌》2日發布民意調查,發現台灣民眾對「中國人」身份認同創新高,其中年輕世代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比率提高,「天然獨」不再是鐵板一塊。調查也發現,人民對當前政黨政治正失去信心,更有高達七成二人不滿台灣經濟表現,四分之一受訪者認為自己會變更窮。兩岸學者指出,民調結果反映台灣年輕人對民進黨當局施政不滿,對台灣前景感到悲觀,而大陸方面制訂多項便利台胞的措施,爭取到台灣年輕人的認同。

本文圖自台媒

《天下雜誌》每年都會進行「國族認同」問題,今年首度出現變化。當被問到「你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中國人,或都是?」時,認為自己是「台灣人」比率雖仍過半、達56.4%,但卻是近5年新低,有34.1%的受訪者回答「都是」,比例是歷年新高。

民眾對政黨政治失信心

從年齡層來看,20到29歲在2017年調查時自認「台灣人」的比率為76.7%,30到39歲受訪者則佔66.8%,但在今年的調查中「雙雙萎縮」,前者降至72.7%,後者降至59%。可見,台灣年輕世代的「天然獨」不再是鐵板一塊。其中,20到29歲的年輕世代,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更從1.1%一口氣提升到4%,30到39歲則往「都是(台灣人和中國人)」移動,從27.3%增長到36.7%。

當被問到去大陸的工作意願時,有37.5%表示願意,西進意願升高。而在兩岸關係的態度上,「統一」選項也首度翻轉,出現上揚趨勢,而「維持現狀」及「台灣獨立」呈現下滑態勢。

「去中國化」算盤打不響

對於台灣青年對「中國人」認同比例在民進黨執政後升高現象,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所所長陳先才表示,這凸顯出年輕人對台灣目前狀況不滿,對蔡英文當局執政表現不滿,對台灣發展前景充滿悲觀。尤其看到大陸經濟發展迅速,台灣青年對民進黨上任後的總體表現更是失望。

陳先才指出,台灣年輕人對兩岸關係長時間陷入僵局有很大的憂慮,因為兩岸僵局這種情況對台灣發展很不利。

島內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鈕則勛表示,大陸便利政策給台灣年輕人就業創業提供了友善環境,相較之下,蔡政府根本沒有辦法有效解決台灣年輕人低薪或者被社會弱化的問題。只要大陸繼續堅持不懈地對台灣民眾祭出優惠政策,就會爭取到越來越多台灣青年的認同,讓台灣社會的「中國認同」比例回升。

鈕則勛認為,兩岸的文化紐帶依然存在,蔡政府越是希望透過「去中國化」切割兩岸聯繫,越是會引起台灣理性年輕一代的反感,他們認為蔡政府的政治操作已超出了比例原則。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此前就「台獨」曾表態,我們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台灣地區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必須遵照一個中國的原則。任何在國際上搞「台獨」分裂活動的圖謀,結果都只有一個,那就是註定失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台第一觀察 的精彩文章:

香港「辱國議員」梁游衝擊立會案控罪表證成立
蔡英文從「四不」變「三不」 台媒:有何意義?
台「護照」印錯用貼紙補救 台教授暗諷:咋就不貼封面?
台灣媒體人:本來認為大陸老土落後,去了才知道自己是最土的

TAG:港台第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