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頭條理應承擔媒體責任

今日頭條理應承擔媒體責任

受眾頗多的新聞類APP今日頭條近日被有關部門整頓,2017年12月29日,北京市網信辦約談今日頭條負責人;兩天之後,今日頭條宣布關閉社會頻道,同時集中清理了涉嫌違規的含低質內容的自媒體賬號,共封禁、禁言賬號1101個;1月3日,今日頭條啟動招聘2000名內容審核編輯的消息引發熱議。

儘管今日頭條一直聲稱自己是基於數據挖掘的推薦引擎產品,為用戶推薦信息,但這並不能改變今日頭條作為新聞媒體的本質,尤其是隨著用戶規模的日漸龐大、影響日盛,今日頭條已具備媒體的諸多功能和屬性。根據創始人張一鳴自稱,早在2016年10月底今日頭條激活用戶已達6億之多。平均每天發布的文字、視頻方面信息達上千萬之多。這也造就了成立不到6年的今日頭條,目前已達到年收入幾十億甚至上百億人民幣,估值200億美元的體量。

不過,由於假新聞、低俗信息充斥,以及演算法推送對於用戶的誘導,今日頭條長期備受質疑,且質疑之聲隨著用戶規模增加不斷擴大,因為不良信息藉由今日頭條傳播後,社會負面影響很大,其中以日前剛剛關閉的社會頻道為甚。

一直以來,今日頭條多強調自己是技術公司,在信息的推送上以「技術」演算法為準。通過智能推薦和大數據判斷,把合適的內容推送給合適的人,平台只是流量分發機器。

實際上,從傳統媒體到門戶網站時代,媒體編輯承擔了把關人的角色,而到了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信息聚合平台興起並佔據市場後,編輯的作用開始弱化,這些基於推薦引擎的商業媒體讓把關人變為「演算法」,影響這個演算法的則是內容受眾者自己。但是,演算法和人工智慧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用,就信息推送而言,技術難以識別語義的複雜性,以及涉及到對邏輯推理和因果關係的上下文分析。此外,人的精神、意識等方面需求,也不能依靠冰冷的大數據來推薦。

而且,今日頭條所謂的人工智慧,只不過是通過關鍵詞和閱讀習慣向讀者推薦內容,這其實談不上什麼人工智慧,只不過是一些根據用戶習慣而生成的關鍵詞記憶而已。同時,今日頭條利用演算法推送文章,不少是利用了部分讀者薄弱的意志,將慾望和低俗放大。只認數據的演算法推薦機制,也決定了內容分發平台上永遠是擅長迎合的低門檻內容,因為這些內容能獲得更多的閱讀和推薦。這也造成了曾經盛行的「地攤小報」、「小道消息」,在有了今日頭條後死灰復燃。

更為重要的是,新聞平台和互聯網公司都不應唯「流量」是從,只以賣廣告為正事。作為具有一定公共屬性的機構,本身就被賦予教化引導公眾、塑造良好公眾品味的期望。也就是說,今日頭條之類的新聞信息平台,因其用戶眾多,其實已經是一個媒體屬性的平台,理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理應考慮相應的社會公共產品屬性。

新聞媒體的主要社會責任是傳播正確的信息、正面引導公眾和推動社會進步。作為當前用戶量巨大的今日頭條,這些責任實難推卸,具體而言,未來今日頭條應該加強虛假新聞審核,減少傳播,對於低俗信息、低俗廣告和容易誤導公眾的不良內容,則應該予以杜絕。也就是說,要凈化網路空間,讓讀者和用戶使用今日頭條獲取新聞信息時,不至於被誤導,甚至陷入低俗趣味。

總體而言,在今日頭條負面影響越來越大之時,網信辦對其主要負責人的約談和今日頭條的自我革新,都十分必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朝鮮稱將重啟板門店聯絡渠道 與韓討論派團參奧事宜
羅姆尼有望競選參議員,被指向特朗普選戰
中國吸引外資三項重磅稅收優惠政策全部落地
賈躍亭妻子甘薇回國,稱會處理好樂視網問題
普京大選連任?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