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鴻章與俾斯麥的差距

李鴻章與俾斯麥的差距

李鴻章和俾斯麥是同一時期的人物,都是各自國家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但是後期兩人的結果的確實讓人大跌眼鏡。俾斯麥被德國人奉為強大的基礎,而李本人卻因為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而屢屢被人詬病。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李鴻章與俾斯麥

第一,軍事能力的比較

俾斯麥領導並且重新組建裝備了普魯士軍隊,連續打贏了普丹戰爭、普法戰爭、普奧戰爭;分別為德國帶來了荷爾斯泰地區,阿爾塞利和洛林地區,以及法國50法郎的戰爭賠款。在他的領導下,德國完成了統一,結束了長時期的德意志有許多小國組成的分散狀態,並且使得德國的軍備能力獲得了空間的加強。

李鴻章在太平天國時期表現尚可,守住上海周邊地區。但是在對外作戰中確實乏善可陳,中法戰爭暫且不表,單純說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作為最高統帥的李鴻章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至此大敗,導致清政府割讓台灣,並且賠償2億3000萬兩白銀給日本,把中國徹底的推向了深淵。

由此可見軍事能力上,李鴻章不能望俾斯麥其項背。

第二點,內政能力的比較。

俾斯麥擔任德意志首相之前,德意志是有許多分散的小國的;但是德意志通過高超的政治手段和武力逼迫,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將一個鬆散的聯邦,變成了一個強大的帝國。

李鴻章的官宦生涯未能入職中樞,而是一直擔任的直隸總督等封疆大吏職務,故無法直接做比較。但是在擔任封疆大吏的過程中,李鴻章積極推進洋務運動,加強國內的鐵路、輪船、鋼鐵等方面的建設,也是成績斐然。

在內政能力這一點上,俾斯麥和李鴻章均在自己的實力範圍內展現出各自的才華。

第三,外交能力上

俾斯麥和李鴻章的外交策略是一致的,均是採用他國之間的矛盾為本國謀取利益。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俾斯麥通過交好奧地利,打敗蘇丹;聯絡德國,擊潰法國,可以說是外交手段非常高明。但是李鴻章受制於國家積貧積弱,在使用該策略時卻屢屢吃虧,特別是中俄密約事件,更是宣布了李鴻章的整體外交規劃的破產。

總結:綜合而論,俾斯麥屬於創造時勢的英雄,李鴻章是時勢造就的英雄。兩個人起步的起點基本相同,但是最後兩個國家的命運走向卻大不相同,令熱唏噓不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嘉小董說 的精彩文章:

1861年的中國大變局
晚清最著名的政治導師—曾國藩
150年前,大渡河前悲劇發生的根本原因
雙面聖人-康有為

TAG:航嘉小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