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俄羅斯研究】馮玉軍:俄羅斯:普京連任易執政難

【俄羅斯研究】馮玉軍:俄羅斯:普京連任易執政難

原標題:【俄羅斯研究】馮玉軍:俄羅斯:普京連任易執政難


馮玉軍:俄羅斯:普京連任易執政難


作者:馮玉軍,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文來源: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道



2017年12月6日,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正式宣布將參加2018年的總統選舉。之後,他在一系列活動中提出了「保護本國制度穩定和社會共識、保持和增加人口數量、建設新經濟和促進北極遠東西伯利亞等地區發展、消除貧困和不平等現象、保持自身獨特性並恢復世界主導地位」等競選綱領。根據當前俄國內政治形勢,普京勝選連任並開啟自己的第四個總統任期毫無懸念。但連任易、執政難,俄羅斯國家發展的結構性難題不會因普京勝選而輕易解決。


大國雄心需國力支撐

首先,俄羅斯下降的綜合國力難以支撐其大國雄心,俄國家發展和對外戰略面臨系統性困難。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國力總體呈現衰減之勢。經濟社會領域,畸形的經濟結構未見改觀,能源依賴有增無減。受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跳水、西方經濟制裁以及改革措施不力等多重因素影響,俄經濟增長自2008年以來持續低迷,增速遠低於世界經濟增長平均水平,其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地位進一步下滑。如今,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跌出世界前十強,2016年GDP為1.28萬億美元,位居第12位。在人力資本方面,人口總量下降趨勢未見明顯改觀,而人口結構卻在進一步惡化。


軍事上,儘管通過「十年裝備更新計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軍事裝備的現代化水平,並且在俄格戰爭、克里米亞衝突和出兵敘利亞過程中展現出了比對手更強的戰鬥力,但俄羅斯同其最主要對手——美國之間的戰略力量對比卻在加速失衡。在國際規制領域,俄參與全球治理的手段受到壓縮,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地位和否決權無法保障其全面而深度地參與全球經濟、金融、氣候變化以及人文領域治理。自身實力與大國雄心之間的差距迫使俄不得不使用西方學者所謂的「銳實力」來發揮國際影響力,但俄羅斯「銳實力」的可持續性究竟如何、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其所面臨的國際環境,仍需要觀察。


內政外交陷入「負循環」


其次,俄羅斯內政和外交之間的互動進入了一個「負循環」,極大限制了國家發展的戰略空間。


在全球化時代,任何一個國家的內政與外交其實都是互為表裡的,甚至內政就是外交、外交就是內政。一般而言,內政與外交之間應該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外交要為國內發展提供良好外部環境,而國內發展應提升本國的國際影響力、制度感召力和文化吸引力。

但烏克蘭危機以來,俄羅斯內政與外交之間恰恰形成了某種「負循環」關係:強力佔據克里米亞所招致的西方制裁極大惡化了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為了轉移民眾對經濟困難和生活下降的不滿,當局只能通過樹立「外部敵人」形象以及默許甚至縱容極端民族主義情緒等手段來保持對權力的掌控,這在很大程度上又遲滯了制度變革和經濟現代化的進程;而國內政治氛圍的日趨保守和缺乏彈性進一步給「強勢外交」推波助瀾並抬升了外部世界對俄的質疑、擔憂,從而再度惡化了俄的國際環境。


俄羅斯內政外交的這一「怪圈」將持續多久、在什麼時候和什麼條件下才能實現突破?這無疑將是對俄執政精英的一個重大考驗,也將成為決定俄未來走向的重大戰略性問題。


國家身份缺清晰定位


第三,俄羅斯的國家身份定位模糊,導致其戰略目標、政策定位經常前後不一、自相矛盾。


儘管蘇聯解體已經超過四分之一世紀,但俄羅斯的轉型進程仍未終結,其國家身份不僅沒有最終確定,反而陷入了多重矛盾之中:在國家屬性上,是已經成了民族國家還是「帝國」的殘餘?在經濟屬性上,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是進入了信息化社會,還是後工業化國家乃至「去工業化」國家?在與外部世界關係上,是全面參與全球化進程並以技術進步提升自身在國際勞動分工體系中的地位,還是準備成為一座自我封閉、自給自足、靠天吃飯的「孤島」?在文明屬性問題上,是寄希望成為「西方」的一員還是在遭遇挫折後又不得不祭起「歐亞主義」的舊旗,抑或成為一個「歐洲—太平洋國家」?

在國際事務中,是做既有國際秩序的參與者、主導者還是挑戰者、顛覆者?俄羅斯確定是要解構既有國際秩序嗎?它是否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確實,俄羅斯的精英們當下對西方秩序、西方規則、西方理念充滿了質疑,想建構出一個「非西方營壘」,但這個「非」字究竟意味著什麼,它有著怎樣的內涵和外延,究竟與西方有著哪些區別?可以說,國家身份的模糊和混雜無法為俄羅斯指明清晰的發展方向,也使其難以引領世界的走向。


權力精英應更新思想


第四,俄羅斯權力精英能否順利實現代際更替、思想更新?


在近來的幾次重要演講中,普京總統突出強調「培養新人」的重要性,表示「自己的重大使命是培養國家公僕階層,而非接班人。這個階層應當把為社會、國家和人民工作當成光榮可敬的事業,愛國、熱情,兼具高度的職業素養、道德信念和意志力」。在實際操作層面,隨著總統大選的日益臨近,普京總統近期確實也在加速調整幹部隊伍,在保持「老近衛軍」團隊基本穩定的同時,加大培養和使用新人的力度。俄分析人士斷言,「能否保證普京所做的一切不可逆轉,正是由國家行政管理精英的質量所決定的」。

然而,關鍵的問題在於,俄羅斯的發展不僅需要「新面孔」,更需要新機制和新思想。只有俄羅斯精英充分認識到決定國家與人民命運的除了地緣政治、資源出口和軍力擴展,還有科技進步和民眾創造力的充分釋放,並採取切實措施建立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理順混亂龐雜的政商關係,俄羅斯才能應對日益複雜的內外挑戰,普京總統也才能兌現給予俄羅斯人民的「生活富足、國家強盛、領導世界」的競選承諾。而所有這一切,我們需要在未來的六年中拭目以待。(作者為復旦大學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教授)






ID:sinozhuge







編輯:張添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研究】段君澤:俄式「混合戰爭」實踐及其影響
【中國研究】費孝通: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
【俄羅斯研究】張廣翔,周嘉瀅:西方學者有關俄國1861年農民改革原因的闡釋:冷戰以來的理論轉向與研究焦點
【國家研究】梅然、馬駿:戰爭與帝國:世界霸權與國際政治的變遷
【朝鮮戰爭】陳兼:六十年後再思考——朝鮮戰爭的起源與歷史影響

TAG: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