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趙君平 ll《城裡來的鄉下女人》

趙君平 ll《城裡來的鄉下女人》

作者簡介

趙君平,80後,女,甘肅省西和縣人,系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文字散見於《中華散文精粹》《中國散文家》《華夏散文》《開拓文學》等報刊雜誌。

城裡來的鄉下女人

文/趙君平

她們操著很重的方言,在大街上行走,在校門口徘徊,在各種商鋪里聽著老闆吆五喝六。她們衣著雖不時髦,但也不傳統。款式和樣子可能是當下時興的,大衣上有顯眼的毛球,就顯得質量次了點。手伸出來的時候略顯粗糙,或者有小小的血口子。頭髮或者是馬尾,或者也燙了卷,走路的時候,滿頭招搖的晃動著,身上也或散發出劣質香粉的香味。但是她們能吃苦,樸實,隱忍。

有時,你看見一個時髦的女子,帶著時下流行的大耳環,臉上塗了油彩畫,粗劣的手法,使嘴唇紅的如嗜過血,一邊走,一邊還磕著瓜子,瓜子皮就在唇的兩邊左右開花,其實,你很難判斷這是一個城裡女人還是鄉下女人。其實一個人的素質與城鄉無關。

只是,時下流行進城。

年輕的有力氣的都不願呆在鄉下,過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因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還是僅僅能解決溫飽,小康卻是那麼遙不可及。而進城務工的人,給別人當保姆,一個月也能掙個一兩千,相當於二畝地一年的收成呢。於是未成年的,當媽媽的,當奶奶的,都湧向城裡。當保姆的,端盤子的,滿滿掙幾年錢,於是小洋樓修起來了,青磚新瓦房蓋好了。一轉身,就想起孩子的教育。

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投資,要看收益,十幾年的時間都得默默投入。這時候,孩子已經如那田地,荒草萋萋,再怎麼努力,也趕不上人家一直精心耕種的熟地。於是,放棄,再帶著孩子一起打工,反正,父母沒識幾個字,還是可以賺錢,何必那麼幸苦,16年的學校教育,出來也未必找一份好工作,不如早一點學點手藝。有一技之長也可以養活自己,還不用老是坐在最後一排受老師和同學的刮目相待。於是,老師的勸返學生的關愛都是耳旁風。出門打工也許還有出路呢。這樣惡性循環著,卻不願去追根溯源。

有一些明智的家長,當別人把目光投在票子上的時候,她把目光投在孩子身上。淑嫻就是這樣一個女人。他是龍生在外打工時找來的對象,文靜樸實,一直講普通話。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她就來城裡住了,老公開計程車,賺錢養家。媳婦就送孩子上下學兼給孩子輔導功課。家裡的老人有二畝薄田,忙的時候,也得抽空照看。老人有個頭疼腦熱的也能隨叫隨到。這兩口子就圍著這個孩子轉了。好在孩子隨他媽,也講一口普通話,學習也不賴。她一直堅持讓孩子上最好的幼兒園。儘管在這個小縣城,私人的幼兒園嚴重小學話,大班就

學50以內的加減,認500個漢字,更有甚者,英語字母和漢語拼音左右開弓,齊驅並進,作為一個5、6歲的孩子,真的能否接受讓人匪夷所思。就算接受了對孩子又有什麼不良影響呢?這些她似乎都不想。她的宗旨是讓孩子多學一點知識的幼兒園就是好的。得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所以他的孩子在私人幼兒園上了兩年,如今也上了一年級。上幼兒園的時候一年級的內容大都學了,目前來看,孩子學的較輕鬆,可她很累。但是她的目標就是 要把孩子培養成人,自己享不享福倒無所謂。她的心,她的理想全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我想孩子背負的太多,如果將來不成材,情何以堪?但你又不能不說這種犧牲精神的可貴。中國的父母總是為孩子想得太多。這讓我想起幾千年前孟母三遷的故事。為了孩子,家長可以放棄一切。我想優秀的母親可以培養出類拔萃的孩子,孩子照樣可以成就偉大的母親。淑嫻會有一個令她驕傲的兒子的。

和我們住在一個院子里的是張龍媽媽,是一個標緻的美人兒。她的皮膚真的是吹彈可破,光滑而細膩。比之於城裡女人靠美容院精心保養的皮膚真是經濟又耐看。頭髮染成栗子紅,燙著大卷,穿著一套淡綠的衛衣,年輕而又活力。看不出來是一個11歲的孩子的媽媽。如果不開口,沒有人知道她是鄉里人。第一次見她的時候我問她你在哪個單位上班?她訕笑著,還沒找到活干呢。她的兒子和女兒剛轉到南小四年級和五年級。她說孩子跟著她和他爸,一直在外地上學,一年級在村子裡上,村子裡沒有完小,也沒有一個正式畢業的老師。是個村學,只有一二年級,兩個老教師,一個是社請教師轉正,一個是臨聘教師。也不講普通話,識字還行,拼音卻教不好。二年級把孩子帶出去,只能留在了一年級。打工需要不停的換地方,孩子每到一處不適應就得留級才能趕上。耽擱到該上中學了還在五年級。今年老公在外打工,他就帶著這孩子來到老家把孩子轉到縣城,聽說今年縣城新建了一所小學和中學需要招生,轉學的事就稍微容易一點,如果是去年,兩個孩子的轉學費都的4000元呢。漂亮女人說著感覺自己趕上了好時光一副很自豪的樣子。當我再見到漂亮女人的時候,她已經找到工作了。在一家服裝店打工,中午和晚上可以給孩子做飯。他說自己識字不多,陪著孩子只能監督不能指導。能給孩子一日三餐,還能靠打工掙夠他們的生活費,她也就覺得日子沒有白過。

我看到很多的女人,把孩子轉到城裡,尤其是幼兒園,整天就陪著一個孩子,早送晚接,家裡的煙火漸漸冷卻,田裡的雜草瘋長。院落里聽不到老母雞的咯咯咯的誇蛋聲,看不到狗兒親昵的搖尾巴,也沒有一碼一碼的乾柴火。鄉村的煙火稀少了,城裡的電費交的越來越多。我不禁要問,是誰放逐了鄉村的

煙火?把它嫁接在城裡稀落的樹枝上。

幼兒園鄉里少,可是,有幼兒園的地方有些家長也不願意上,寧願付出很大的代價,拋家舍業到城裡讓孩子接受「高級教育」。不可否認,城裡的教師資源得天獨厚,和鄉里沒法比。可是幼兒園能學多少東西?值得一些家長捨棄一切寄希望於一個幼小的孩子?雖然孩子是未來,蒜苗都得買。可是話又說回來,自家幾代人沒有一個吃公家飯的,不把幾代人的心血放到孩子的身上怎麼行呢?花錢還不是關鍵,最主要的是孩子大了,有了思想,做爺爺奶奶的,吃飽穿暖就不錯了,跟孩子交流有代溝。可是孩子的爸爸媽媽說他們掙夠一套房子才回來。

大批的孩子湧進城裡,很多人都有些著急。知識分子也好,文盲也好,為了孩子,不惜自貶身價。我在想這些孩子學有所成後有幾個願意留在鄉村,成為鄉村最有力的血脈?

為什麼國家給農村孩子免費的營養早餐溫暖了孩子的胃,卻留不住他們的心?

十八大把幼兒教育、鄉村教育提到議事日程上。農村教育的春天真的來了嗎?

我在想,5.12地震後鄉里的學校都蓋成了鄉村最漂亮的建築,可是,如果失去了教師,沒有了學生,又有什麼意義 呢?優秀的教師才是學校的靈魂啊。

如果一流的老師能留在鄉村,那麼漂亮的鄉村小學,難道就留不住那些孩子嗎?可是為了孩子,我也背叛了鄉村。一個人的力量改變不了什麼,既然十年只為工作還是無所成就,就為自己孩子改變一點吧,至少城裡能開齊開足課程,可以讓孩子全面發展。我把根深深地扎進鄉里,扎在家鄉,只伸一點旁支,為孩子做一點庇護。

一轉身才發現,我也成了城裡來的鄉下女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苑文學 的精彩文章:

蘭苑文學古典詩詞欄目】ll 鄒以浩
蘭苑主編蘭小蘭愛情詩賞析系列之:《天空》與《荷塘月色》賞析/愛情石
田野 ll 百花詩、詞、曲
蘭苑文學第132期同題詩《相信未來》精品展播

TAG:蘭苑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