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武帝到底是雄才大略還是窮兵默武?

漢武帝到底是雄才大略還是窮兵默武?

秦皇漢武,都是公認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霸氣掃六合,留下赫赫威名,而漢武帝能與其並肩,也是有著他的道理,其雄才大略,後世君主多難以望其項背,而就是這樣的大帝在後世也是兩極化評價,大部分學者認為其名副其實,而一部分學者認為漢武帝只是在文景之治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罷了,甚至是窮兵默武暴君一個,那麼今天我們來分析分析漢武帝到底是窮兵默武,還是雄才大略。

漢武帝是西漢第四代第七位皇帝,其父親為漢景帝,爺爺為漢文帝,兩位皇帝開創了中國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給漢武帝之後的開疆拓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漢武帝在位54年,內外兼治,對內通過設立內朝等加強集權,頒行「推恩令」,解決了西漢前期的諸王勢力威脅,並在晚年賜死繼承人漢昭帝生母,防止再度出現西漢開國初期的呂后專權等後宮亂政,而漢武帝一生最濃重的一筆就是對外戰爭,瘋狂開疆拓土,打出民族自信心,漢族的稱號就來源於漢武帝時代,今天很多人認為漢武帝太過窮兵默武,得不償失並沒有太大成果,那麼我們來看看漢武帝的對外成就吧。

說漢武帝窮兵黷武之人可能不知道「過在當代,利在千秋」這句話,自漢高祖白登之圍後,漢朝對匈奴採取的都是忍讓低下態度,用和親的方式來維持這脆弱的和平,即便如此,匈奴也不時進入漢朝境內掠奪一番,已經成為新興漢王朝的心腹大患,高祖、文帝、景帝三代都想消滅這個巨大威脅,奈何開國之初,天下百廢俱興,才一直隱忍不發,文景之治就是為了消滅匈奴而準備,漢武帝時代萬里擊匈奴就是在實現之前帝王的心愿,還有人認為這是毀了文景之治的基業。

民族自信心是一種很重要的精神信仰,有了民族自信心那麼這個民族自然無往而不利,如近代鴉片戰爭後中國受了百年國恥,至民國時,民族自信心消失殆盡,甚至有人部分大師提出漢字無用論,影響甚大,差點廢除漢字,而漢武帝時代,打出了一個民族的血性,給以民族自信心,從此以後這個民族以「漢」為名。

再看看漢武帝時代,東並朝鮮半島北部,西置西域,南吞百越,北擊匈奴,將秦始皇時的中國疆域擴大了近兩倍,奠定了漢地基本範圍,後世大一統王朝都以是否恢復舊漢故地為硬性標準之一,這種開疆拓土,利在千秋萬代之功又豈是簡簡單單的窮兵黷武可以概括的,而且匈奴威脅巨大,為了徹底杜絕這個威脅,一直用兵,苦了當代人,富澤後代人,也是長遠之計,雖然並沒有將匈奴這個草原霸主擊敗,卻是持續征戰拓土擠壓其生存空間,打的匈奴一蹶不起,之後再也沒翻起什麼風浪。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能與秦始皇並肩的漢武帝並非浪得虛名,又豈非簡簡單單的窮兵黷武呢,個人認為漢武帝是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沒有水分,妥妥的~

個人見解,只道一家之言,不喜勿噴,喜歡就點個贊關注一下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安之 的精彩文章:

TAG:宋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