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人本是領先世界400年的明朝天才,結果,死後卻遭受後世唾罵

這個人本是領先世界400年的明朝天才,結果,死後卻遭受後世唾罵

話說,明英宗在北征之時,一人夜觀天象,突然發現,火星運行到斗宿中。這在星相學中被稱為:「熒惑入南斗」。此現象歷來被視為不祥之兆,預示著帝王將有災禍。

此時,這個人就對自己的好友劉溥道:「大明朝禍不遠矣。」他隨即安排家眷返回南方老家,妻子很不高興,不願南歸。此時甚至怒罵道:「你還不快走,是想做韃人婦嗎?」最終,妻子無奈,只得南歸。

而這個人,就是明朝權臣徐有貞。

結果,當他們剛剛行至臨清,土木堡之變的消息便從前線傳回。

明朝正統十四年土木堡戰役驚天動地,明英宗被奸人王振蠱惑決定御駕親征,同年九月,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人所俘,瓦剌軍隊甚至在北京城外安營紮寨,此時,大明朝危在旦夕,朝中大臣們人人自危。

在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位力挽狂瀾的關鍵人物了,他就是當時任兵部侍郎的于謙。

土木之變之後明英宗被俘虜,為了斷絕瓦剌人利用明英宗這個人質進行政治訛詐的想法,他建議當時的皇太后擁立明英宗之弟朱祁鈺也就是後來的景泰帝為帝。時下,北京城內守兵不足十萬人馬,于謙又號召京城男壯年自發的保家衛國,抵禦強敵。

他還把造成「土木之變」的罪魁禍首宦官王振抄家斬首示眾以儆效尤,這一舉措也大快人心,大大打擊了當時以王振為首的宦官集團的囂張氣焰。

在於謙的種種舉措下,最終,明朝得以轉危為安,瓦剌軍團看無利可圖,於是,最終放回了英宗大舉退兵。

景泰八年,景泰帝病重,終日纏綿病榻,而太子也已經早逝,此時,皇權繼承出現了缺口。隨後,太監曹吉祥,武清侯石亨等野心家發動政變,明英宗復辟。明英宗復辟當日,便對奪門之變的功臣大加封賞。徐有貞兼任翰林學士,進內閣參預機樞政務,又加兵部尚書。

並且,在南宮政變前,徐有貞曾焚香祝天,與家人訣別道:「事情成功是社稷之福,不成功便是家族之禍。我能回來,就是人,不能回來,就是鬼。」

甚至,在「奸臣」徐有貞的慫恿下造成了後世無數人扼腕的冤案,于謙含冤被殺。

民族英雄于謙之死也讓徐有貞臭名遠揚,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徐有貞愛權,卻沒有用對方法。為了自己的私利,他選擇發動奪位政變,將明英宗匡扶上位。為了讓這場政變更加名正言順,在毫無交惡的情況下,僅因為個人喜惡,就慫恿朱祁鎮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殺了于謙。

可以說,徐有貞雖然人品低劣,為了權勢不擇手段,沒有原則,但是,他又的的確確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不僅文武精通,一些旁門奇術諸如陰陽術數他也多有涉獵。更讓人嘆服的是,他還掌握了不少讓我們現在看來都不得不信服的科學技術。

黃河作為中華文明的一個發源地,一直是歷代帝皇選址的重要參考因素,但是,由於它「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特殊體質,也是歷代帝皇頭疼所在。

景泰年時,黃河又開始在境內頻繁泛濫,災事頻頻發生,百姓人心惶惶。這時,掌握眾多科學知識的徐有貞機會到了。朝中眾多有才之士認為治理黃河水患需要在黃河的側邊開一條大溝,而徐有貞認為應該開許多條小溝渠,水會流動的更快。

兩方誰也不信服對方的觀點,這時,徐有貞又推陳出新,提出「我們做個實驗讓結果驗證誰的想法更正確。」於是,他們用兩個破了洞的大缸,一個底部破了個大洞,一個底部破了幾個等同於第一個大洞面積的無數個小洞模擬黃河,結果,底部破了無數個小洞的大缸水流走的果然快些,這下沒人再與徐有貞方法相左了。

讓我們回顧歷史,就會發現,西方有史記載的第一次類似的水箱放水實驗,足足晚了徐有貞四百年。最終,徐有貞歷經五百五十餘日的艱辛努力,終於圓滿的完成了治河工程。

這次,徐有貞用創新的思維完美的治理了山東黃河支流的水患,而後幾年他又多次成功的治理了水患。可以說,他獨特的思維以及其出人意料的治水方案讓人折服。並且,史書上記載了這一不世之大功,徐有貞也憑藉著這一豐功偉績,可以說前途無量,美名遠揚。

可是,後來的徐有貞為了權勢將自己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為了高官厚祿,在景泰帝在世時,他扶持已是太上皇的明英宗復辟,還冤殺了民族英雄忠臣于謙,這件事也成為了他一生最大的污點。

徐有貞扶持明英宗復辟,可是,好運不長,在朝廷大臣們的排擠打擊下,他很快失去了明英宗的寵信。而周圍人也因他謀害忠臣都將他看作大奸大惡之人,他窮極一生鬱鬱寡歡不得志,每天借酒澆愁,甚至,喝的酩酊大醉做著自己的春秋大夢。

徐有貞這個人物,幾乎能夠看作是:「才華滿溢,而德行虧欠」的典型了,他雖然才高八斗,但是,人品不行。

成化八年七月,徐有貞病逝,終年六十六歲。

根據《徐有貞墓誌》記載,徐有貞生有一子六女。兒子徐世良,側室蘇氏所生,出身儒學生。四個女兒分別嫁給祝瓛、蔣廷貴、朱琇、王瑮。其中,祝瓛是祝允明的父親,蔣廷貴是蔣燾的父親。祝允明、蔣燾都是徐有貞的外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夫子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在日本,有兩個中國人家喻戶曉,一個是孔子,另一位是個女人

TAG:老夫子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