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血糖過高也可能導致飢餓

血糖過高也可能導致飢餓

GIF/2K

正在用藥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常常會感到飢餓,通常,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是低血糖的信號,不監測血糖便開始進食,可是卻有可能導致血糖難以控制。其實,糖尿病患者感到飢餓,除了低血糖的可能性外,還有可能是血糖過高。

血糖過高為什麼會導致飢餓呢?這是由於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血糖雖然高,卻不能被送入機體細胞,導致細胞得到的能量不足。此外,血糖升高時,由於滲透性利尿的作用,會導致大量葡萄糖丟失,造成細胞能量不足,細胞缺糖的刺激信號就會不斷傳入大腦,從而使大腦不時發出需求糖的指令,產生「飢餓」的信號。

總之,飢餓感本身是糖尿病的一種癥狀。在病情控制不好的情況下,飢餓感比較明顯,經過治療後,飢餓感就會隨之減輕甚至消失。因此,糖尿病患者應根據個人的工作性質、勞動強度和體重等具體情況,合理安排飲食。注意飲食順序正確的飲食順序可以不自覺地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進食的總量,有利於調整飲食結構,在改善糖代謝方面起著很關鍵的作用。首先,在吃飯之前要喝湯,尤其是喝熱湯,這樣既有明顯的暖胃作用,還可以緩解飢餓感,避免飲食過量。喝完湯之後,可以開始吃一些膳食纖維含量較高的綠葉蔬菜,這樣可以大大增加飽腹感,減少後續食物的攝入量,有利於控制總熱量。然後可以吃一些主食。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的主食應採取粗細搭配的方式。肉類一般都是在一定量的主食後再開始吃,這樣可減少油脂的攝入量。血糖控制得比較穩定的糖尿病患者,每天還可以吃些水果,吃水果的時間可以選在餐後20分鐘左右,這樣有助於消化。

合理加餐在主食攝入量已經充足的情況下,如果還感到飢餓,可適當增加粗纖維食物的攝入,如蕎麥麵、玉米面、綠豆等。目前,國內市場上已有一些專供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保健食品,如蕎麥挂面、綠豆餅乾等,可作為飢餓感嚴重時的加餐。還可以選擇低熱量、大體積、含碳水化合物的蔬菜,如黃瓜、西紅柿、包菜、冬瓜、菜花、萵筍等。

細嚼慢咽科學研究發現,吃飯速度慢更容易產生飽腹感。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降低吃飯速度對身體也是有益的。日常的涼拌蔬菜、粗糧主食由於不好咀嚼,需要的用餐時間較長。此外,如果能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吃飯,心情更加放鬆,食物品種更加多樣,吃飯的時間自然而然地就能長一點。當然,細嚼慢咽並不意味著越慢越好,因為消化食物的消化酶有其分泌的高峰,一般都是在十幾分鐘內。在分泌高峰期間,消化酶的濃度會達到最佳的食物消化點,這樣才有利於營養元素的分解和吸收。

潘旭/ 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農工民主黨 的精彩文章:

睡前 4 個動作解乏
冬季吃辣椒有學問

TAG:中國農工民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