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智能推薦時代,今日頭條編輯逆襲了

智能推薦時代,今日頭條編輯逆襲了

柯潔敗給AlphaGo的「仇」,今日頭條的編輯給他報了。

以智能演算法為旗幟的頭條,發了一則招聘廣告,擴招2000名內容審核編輯,並且,未來頭條的審核團隊會達到10000人。

頭條現在員工總數差不多1萬人,若干年後,編輯們的人數將佔據半壁江山。人腦的境遇在智能時代出現了有趣的逆轉。

傳統行業的從業者對人工智慧的野蠻生長感到擔憂,未來還有哪些職業是不會被機器人取代的?很多人認為,沒有什麼職業是絕對安全的,人類職業最後的底線是人工智慧開發者。

上個月,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和頭條的創始人張一鳴有一場關於教育行業的討論。

俞敏洪的危機感是,「沒有創意的老師」可能會被人工智慧替代。張一鳴的回答則是,技術可以解決重複性的問題,比如幫助學習,但無法替代教育。

未來的教育將會是極度個性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像俞敏洪說的「沒有創意的老師」無法更好地理解不同學生的個性,對症下藥。

相對於教書育人這樣的「智力密集型」工作來說,內容審核可能是個「勞動密集型」的工作,在頭條的招聘信息上寫到,這個工作每人每天要審核1000條內容,審核團隊是7×24小時工作制,是不是這樣的工作更容易被取代呢?

事實證明並不是這樣。內容審核是個特殊的行當,機器能夠過濾掉大部分的敏感詞,但是在前端的標準設定上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工介入。實際操作中,即便是機器能夠將99%的低俗內容擋在門外,那剩下的1%是最難的部分,也是最複雜精細的部分,只能依靠人工來完成審核。

如果碰到視頻類的內容,機器過濾的準確率會比圖文更低,以現有的技術來看,基本上還只能做到過濾明顯信息的地步,比如大面積的皮膚裸露。

問答社區知乎上有很多關於職業的問題,有一位用人工智慧鑒黃的答主說道,機器鑒黃的實現,得益於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近幾年的發展,但是需要人工輸入大量的訓練數據來讓機器「有據可循」。並且,在鑒黃實踐中,標準都是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來制定的。

在今日頭條的編輯們面前,那些認為低層次、重複性高的工作一定會首先被淘汰的觀點是完完全全的精英主義。相反,在超級人工智慧到來之前,無論是智力密集型、勞動密集型還是資金密集型工作,都會有自己生存的空間。

智能推薦演算法為頭條贏得過關注,也引發過質疑。人們一方面看到信息傳播效率的提高,一方面又擔心被機器牽著鼻子走,被關進「信息繭房」。

頭條的總編輯張輔評在近日一篇採訪中說道,有一些人把演算法當成了「魔法」,認為演算法能完全了解和掌控人性,這不對,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工智慧技術都做不到這一點。

頭條編輯的逆襲是人們理性審視人工智慧和人類關係的一個機會。人類所害怕的,離得太遠,所以,別捧得太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被前老闆罵失心瘋,軍師班農依舊稱特朗普是個好人
扎克伯格的2018年「小目標」:通過加密數字貨幣賦予用戶權力
英特爾承認晶元設計漏洞 安全風險不容小覷
人民日報評蘋果「降速門」:洋大牌的公主病該治治了
美聯儲官員對2018年加息節奏預期存分歧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