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新秀雅 張利安的書學之路

清新秀雅 張利安的書學之路

記者 鄭成航

從溫州到鄭州,從經商到寫字,從篆隸到行草,張利安的書法之路經歷了很多轉折。在這些轉折中,他終於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林泉高致一則


輾轉北上 夢想未遠

幼時,信佛的祖母喜歡用毛筆抄經。張利安跟著祖母耳濡目染,不知不覺中就對筆墨和文字有了一分親近和敏感。年紀稍長之後,張利安就開始跟隨當地老師學習書法。

高中畢業以後,懷揣著書法夢想的張利安來到中國美術學院進修書法。當時的書法進修班師資雄厚,劉江、章祖安、祝遂之等名師,讓張利安獲得了系統而嚴格的書法基本功訓練。這期間,他對「臨」與「摹」二字有了深入理解。「臨」有實臨、意臨,其核心是得其氣韻。「摹」,即以透明紙覆於帖上鉤摹。張利安聽老師說,沙孟海先生則一直到老還在摹古帖,讓自己手下得古人之「形」,沙先生認為無「形」則「氣」不生,要不斷地做些「收斂」的功夫。因此,張利安一直將「臨」與「摹」視為不可須臾離開的學書法寶。

誰知,一年進修以後,張利安仍與美院書法系本科失之交臂。「那年我18歲,父母就把我帶到了開封,做生意去了」。此後的十多年裡,張利安基本告別了書法圈,幾乎沒有與書法界的同道來往。幸運的是,他並沒有與書法告別。這些年裡,他堅持臨摹、創作,在各類國家級的書展或具有高品位的書法競賽中連續入展、獲獎,在 「平凡之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精彩。

臨《閣帖》


醉心《閣帖》 心摹手追

如今,張利安多以清新雅緻的楷、行、草書示人,實際上,「我在2013年之前,幾乎都在寫篆隸」。張利安對篆隸的執著來源於中國美術學院的教學體系,十幾年的篆隸臨創,讓他的書法點畫堅實,線條豐厚。

「我之所以轉向主攻帖學一脈的楷、行、草書,是因為它是古代書法的主流正脈。」以「二王」行草為主流的帖學書風,在當代書法創作中並不鮮見,但也因為取法雷同、技法單一等問題而屢遭非議,其典型者被譏為「展覽體」。張利安認為,「展覽體」行草書最大的弊病,在於只關注字形,而丟失了其間的血脈貫通。「這樣的用筆就像『飛刀』,飛出去,回不來。而古人寫字則好比『舞劍』,講究行雲流水、氣韻連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張利安的行草主要取法《淳化閣帖》。與時人常寫的二王摹本、宋人尺牘、元人手札等墨跡傳本不同,《淳化閣帖》是一部彙集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各家書法的刻帖,被稱為「法帖之祖」。所謂刻帖,就是將名家書跡經雙鉤描摹後,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裝訂成帖。墨跡一經鉤摹、刻拓,不免失真,不易捉摸筆法細節,普通學書者避之唯恐不及,張利安卻甘之若飴。

「刻帖難免點畫失真,但這也是它的優點。這種模糊可以給人很大的想像空間,可供我自由發揮。比如我可以用懷素的線條去表現小王(王獻之)的某個帖。」帖學行草以「二王」為源頭,張利安以《淳化閣帖》中的二王作品為主線,不斷悟讀名家手跡,深化理解歷代書家的用筆方法及線條語言,分析他們對二王如何取捨。

王竹齋詩


悟讀經典 淡然自化

在幾年裡,從習慣寫篆隸轉向行草,難度頗大。張利安每天要臨經典法帖五個小時,即使在路上、車船上,也要取出法帖反覆欣賞、心臨。故他可駕輕就熟地掌握歷史上各大家的書法特徵,而這是進一步進入創作自由王國所應具備的堅實基礎。

張利安習書重感悟,在他看來,所謂「悟性」就是對線條、字形中美感的敏感。對於其他的帖學經典,他也廣泛涉獵,但多以觀摩感悟而非臨摹。比如米芾,「我取其用筆方法和對二王的理解,並不強調線條的特徵。以三分米七分王的方法去創作作品,用筆取米,字形非米。循此思路再去臨習《閣帖》,每階段都有不同的風格取向。深入到一定階段,會出現階段式的瓶頸。因此要懂得放棄,尋求新的切入點,再以深入探研,然後重新回來,思考得失,繼續向前。」

誰做明年聯

書法家常常會談到一個「進去」、「出來」的問題。「進去」即掌握古人技法精髓,「出來」則指走出古人籠罩,寫出自己的風格。書法家們也常常會在兩者間糾結徘徊,既希望深入古法,又不想失去自我。對此,張利安非常淡然:「能進去就不錯了,那是一個非常美妙的世界,何必一定執著於『出來』?」他認為,在書法創作中,起點也是終點,周而復始,在不斷地肯定與否定中,尋求新的肯定與否定。這樣一日自有一日之感知,一月自有一月之心悟,一年自有一年之提升與感通。不斷深化思辨悟性和提升手上工夫,自然會水到渠成。「書法風格不是任意能創出來的,更不必刻意追求自我風格,應是持之以恆,常思常新,融會貫通,自然而然地悟化出來自我風格的。」

如今,張利安常常往返於河南與浙江之間。從溫州到杭州,從杭州到鄭州,一晃二十五年,張利安的這條「平凡之路」,一定會走得越來越遠。

堆徑贈君聯

《書譜》節錄

人物名片

張利安,齋署止廬、笠盦。1974年出生於浙江溫州。師從陳振濂先生。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蘭亭七子」之一。

1974年出生於浙江溫州,現居河南鄭州。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協培訓中心、江西省書協培訓中心教師。作品曾獲 「天下大同·魏碑故里」全國書法展優秀獎(最高獎)、全國首屆「劉禹錫杯」書法作品展優秀獎(最高獎)、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佳作獎等。2009年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張利安書法作品選》。

編輯 孫樂怡

—— END ——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後台聯繫

杭州日報藝術典藏周刊出品

掃一掃,帶你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杭州日報藝術典藏 的精彩文章:

東漢吳房長張汜請雨摩崖:渾厚古樸的漢隸風骨
先行者的背影:沙孟海與沈曾植
西泠拍賣學術範式:從百年文脈到跨文化藝術平台

TAG:杭州日報藝術典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