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努力而無所獲,皆因不知取捨

努力而無所獲,皆因不知取捨

1

有位舊友,自小喜好丹青,雖然不是科班出身,卻也因為機緣巧合,請教過好幾位名師。

閑暇時間,他會畫幾幅畫,有時是臨摹,有時是創作。畫完了也不留戀,攢起一批,就直接掛到朋友圈裡售賣。

掛出去的畫總是很快就被打包買走,每幅能買到數千元。

賣主大多是有些名氣的畫家,或者美術院校的教授,買了畫回去,加上自己的款識印章,轉頭便能以幾十萬的價格出手,供不應求。

舊友不靠賣畫維生,也不甚介意,只把這些事情當做八卦談資,一笑便過。

2

前段時間,在某素食公眾號上讀到一則八卦。

謝霆鋒的美食節目《12道鋒味》邀請了一位素食廚師Daphne Cheng參賽,在16強晉級賽中,這位廚師面對了一個考題:要麼烹飪葷食,要麼放棄比賽。

節目組認為,一個廚師應該具備更全面的能力,不能只烹飪素食,而比賽的規則,無法因為一位參賽者而破例。

Daphne選擇退賽,贏得了素食者們一邊倒的支持,成為無條件堅持原則的典範。

3

這類事情的運作,可以被籠統地斥之為「潛規則」。

潛規則也是規則,而且,還往往不容易打破。

你的價值,包括能力、才華、努力程度和成果、作品,未必和你的「市場價格」一致。

你所做的事情,也許很有意義,但依然無法取得相應的認可與回報。

雞湯一次又一次地告訴我們:做有價值的事情,心懷感恩,金錢和成功會自然而然地流向你。

如果這一招沒用,那肯定是因為做得不夠啊,有各種限制性信念啊。

雞湯永遠能自圓其說,現實卻不那麼講道理。

真誠的努力與豐厚的回報之間,其實本不存在必然聯繫。除非,你能在熟諳規則的前提下,刻意地去運作。

4

努力得不到回報,才華換不來認可,都太正常了。

在這個現實面前死磕,糾結抱怨為什麼「不公平」,只能消耗精力,讓情緒更加低落沮喪。

更有意義的問題其實是:我到底想要什麼?

或者說,通過我想要的事物,我希望獲得的是怎樣的體驗?

比如我那位舊友,頗有才華和見解,如果願意的話,完全有資本在專業領域發展。

但就目前而言,他有穩定的高薪工作,只是想用才華賺點零花錢,並無成名成家、開宗立派的打算,也不想受那些折騰。

那麼,一幅畫數千元的報酬,以及穩定增長的「客戶」群,已能令他心滿意足。

他所求的是平靜舒適,豐盛慵懶;那些買了畫署上自己姓名的人,要的則是人前的風光無限。

兩廂情願,各取所需,未嘗不是另一種公平。

如果既想清凈自得,又對聲名或財富耿耿於懷,那才是貪呢。

素食廚師Daphne的堅持,固然顯得頗有骨氣,但作為一名享譽世界的廚師,對於美食節目的路數,不太可能天真到一無所知。

本就是瓜田李下的事情,完全可以選擇一開始就不參與。涉足是非之後,任憑如何自辯,都很難解釋清楚。

說得再直接一點,這場鬧劇更像一樁中途崩盤的交易。大家各有各的失望,各有各的委屈。

《紅樓夢》里有一首著名的《好了歌》,講的就是「想佔盡好處」的心態和處境: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放不下功名和金銀,又羨慕神仙的逍遙,最終兩頭落空,百忙一場。

若是兩者求其一,專註而為,那麼無論求的是名利還是自由,至少都能多享受享受。

5

有獨立的價值判斷,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真的很重要。

人生短暫,而且處處是坑。

稍不留意,就會踏入由社會價值觀、他人期待、身份標籤等複雜的因素所編織的迷陣之中。

媒體不斷講述著各路「人生贏家」的故事,引人羨慕嫉妒,就像商家以營銷來撩動人的消費欲求。

不知不覺,就忘記了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反而在攀比對照的過程中,讓失敗感和匱乏感日積月累。

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不過也不需要有。

因為每個人所求所想,終歸都是不同的。

6

撥開迷霧,看到了內心真正的渴求,然後呢?

然後啊,要足夠誠實

想要錢,那就大大方方地去賺,多方開拓渠道,主業也好,兼職也好,理財投資也好,都深入鑽研幾遍。

總之,別做出一副「我一天工作18小時,全年無休,公司還是不給漲薪水」的委屈姿態,怨天尤人。

想要聲名和地位,就靜下來心來,盤點現有的資源,想想如何才能達到最優組合,哪裡還需要去提升,審時度勢,把才華展現出來。(當然啦,最好是在真有才華的前提下。)

那種「我已經拼盡全力,卻無人賞識」的不平衡感,有百害而無一利。

想要自由或清高,不情願恪守既定的規則,就不要糾結自己混得不如那些熟諳、恪守規則的人,寂寞自守,得不到那麼多的賞識和提拔。

不存在絕對的真、假、好、壞,各取所需而已,沒必要太入戲。

7

社會公認的成功標準,不過寥寥3項:金錢、地位、名氣。

每個人所想要的理想生活狀態,卻是千姿百態。

付出了許多努力,卻仍然達不到公認的成功狀態,未必一定是因為什麼「限制性信念」,更有可能的是,那種狀態對你而言,也許並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

初中的班主任給過我一個很高的評價:榮辱不驚。

十多歲的小女孩,其實連這四個字的意涵都不明朗。

那時候,心裡只是有著懵懂而矛盾的兩股動力。

一邊渴望認同,害怕被責備;一邊又放不下真心渴求的種種,沉浸其中,便生髮出了勇氣,似乎又不再那麼擔憂別人的評價。

許多年以後,才漸漸理順了這微妙的矛盾心態:是的,我非常想要被看到,被認可,但總不能為了得到幾句讚賞,就去壓抑和委屈自己吧。

魚與熊掌都很好,然而畢竟還是能排出優先次序。因此,當面對選擇時,雖然不免有小小的遺憾,卻也不至於糾結太久。

我哪裡有榮辱不驚的膽色和魄力呢,只不過是心裡存著想要堅持的東西,於是願意在其他方面做必要的取捨和退讓,以便活得輕鬆一點,專註一點。

8

如果清晰地知道「這件事情是我真心想做的」,那麼,外界的回應和反饋,也都不重要了。

如同順流行舟,看了一路的光風霽月,踏實而滿足。

最怕的是明明三心二意,卻想兩全其美。

既然時間與精力有限,不如多花一些,在比較值得的地方。

By Miss柳。

廈門大學碩士。

占星師,塔羅師,

心理諮詢師。

撰稿人。

手動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iss柳的小宇宙 的精彩文章:

TAG:Miss柳的小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