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訪:我打了疫苗為什麼還會患上流感?

專訪:我打了疫苗為什麼還會患上流感?

近日,流感病毒在全國範圍內肆虐,各大醫院人滿為患。據1月2日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北京市2017年第52周疫情周報》顯示,流感報告病例數居於首位。可以預計在今後一段時期內,流感病毒活動強度仍將處於較高水平。針對本次流感疫情,科學貓頭鷹採訪了王晨光博士。

王博士,您好。包括科學貓頭鷹在內的很多機構在去年入冬時都推出文章,提醒和鼓勵民眾去打流感疫苗。疫苗能有效預防流感,這是我們對疫苗的認識,那麼為什麼還出現最近的流感爆發?

王晨光:第一個原因是流感疫苗的普及率不夠,形不成「群體免疫」,對未打疫苗的民眾不能產生有效防護。第二個原因跟爆發的流感病毒類型有關,即便一個人打了疫苗,也只能對疫苗針對的病毒類型有預防能力。第三個原因為疫苗劑型選擇可能不對,沒達到預期效果。

您提到一個詞叫「群體免疫」,能進一步解釋一下嗎?

王晨光:群體免疫是相對個體免疫而言的。個體免疫容易理解,個人打了流感疫苗之後,對病毒感染產生抵抗。群體免疫稍微難理解一點,是指一個群體,如果打疫苗的人不到一定比例,對群體不能形成有效免疫防護。換句話說,只有當群體中有足夠數量的民眾打了疫苗,沒有打疫苗的那部分民眾才能得到防護。這點非常重要,畢竟有部分人不適合打疫苗,比如6個月以下的嬰兒和有嚴重過敏反應者。所以需要打疫苗的人,不限於流感疫苗,一定要積極進行免疫接種,這不僅僅是保護自己,還保護家人、朋友、同事和其他可能接觸到的人。

您提到的第二個原因是病毒類型問題,這個跟最近的流感爆發有關嗎?

王晨光:去年入冬前主要推薦和上市的是三聯注射型疫苗,包括兩種甲型(H1N1和H3N2株)和一種乙型(維多利亞株)。而據國家流感中心的報告,這個流感季主要是另外一種乙型流感病毒,山形株。這倒不是說今年疫苗就推薦和提供錯了,每年的疫苗是基於對可能爆發病毒類型的預測,在一個免疫普及較好的區域(比如北京相對於中國其他地區),更可能是三聯疫苗有效預防了其他三種病毒株的傳播。

本文你將了解

有專門針對流感病毒的治療藥物嗎?

如果覺得自己感冒了,該怎麼辦?

抗病毒藥物有哪些作用和副作用?

兒童、孕婦和哺乳的媽媽可以服用抗病毒藥物嗎?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貓頭鷹 的精彩文章:

方玄昌:做一個合格的病人
瑜伽早就被學術界視為自殘運動?真相是這樣嗎?
《轉基因:「真相」中的真相》簽名本上架
運動起來,遠離關節疼痛
李長青《健康不忽悠》文集上線

TAG:科學貓頭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