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是奧運冠軍:前半生為信仰放棄比賽,後半生為信仰死在中國

他是奧運冠軍:前半生為信仰放棄比賽,後半生為信仰死在中國

全文簡單摘要

看過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的觀眾,可能都會對上面這段憨豆先生的視頻,印象深刻。

該視頻取材自電影《烈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改編自「蘇格蘭短跑飛人」李愛銳(Eric Liddell)的真人故事。

1981年,《烈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獲得第5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並獲4項奧斯卡大獎。

這是迄今為止,唯一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體育片。

影片男主角李愛銳曾代表英國隊,參加1924年第8屆巴黎奧運會。

但卻因信仰,拒絕在星期天比賽,放棄最有實力奪金的100米項目。

臨時決定參加400米比賽,並以47.6秒的成績,打破400米奧運會記錄、世界紀錄,奪得金牌。

李愛銳人生「上半場」的故事,或許有些人知道。但是,這位奧運冠軍人生的「下半場」,卻不廣為人知。

其實,這位英國的奧運冠軍,出生在中國天津,為中國奔跑了20年,並且犧牲在中國濰坊集中營。

本文將為你講述一個真實的、完整版的李愛銳,並在結尾部分為大家推薦兩部經典電影(附電影鏈接)。

出生及早年事迹

1902年1月16日,李愛銳出生在天津的一個蘇格蘭清教徒家庭中,父母給他取的英文名字是「Henry Eric Liddell」。

1912年4月,還在英國愛爾生書院讀小學的李愛銳和哥哥羅伯特,就顯現出過人的運動天賦。

在學校的運動大會上,李愛銳在13歲以下的低年級組贏得跳高、跳遠、100米冠軍。羅伯特在高年級組和年紀較大的選手比賽,得到跳遠第一名,200米第三名。

1918年4月,李愛銳哥哥羅伯特,即將要從愛爾生書院畢業,這一年的校運動會,完全變成了李愛銳和哥哥羅伯特的「家庭運動會」。

下面是他們的戰績:

越野賽跑:第一名,羅伯特;第二名,李愛銳

跳遠比賽:第一名,李愛銳;第二名:羅伯特

跳高比賽:第一名,羅伯特;第二名,李愛銳

跨欄比賽:第一名,羅伯特;第二名,李愛銳

100米: 第一名,李愛銳;第二名,羅伯特

200米: 第一名,李愛銳;第二名,羅伯特

李愛銳還在100米比賽中,以10.8秒的成績,平了校紀錄。

愛丁堡大學時光

1921年2月23日,李愛銳考入愛丁堡大學。

1922年5月27日,李愛銳在愛丁堡大學運動會上以10.2秒獲得100米冠軍,同時獲得200米、400米冠軍。

有些觀眾注意到,這個年輕人的跑步姿勢很特別:他雙臂擺動很大,膝蓋幾乎撞到胸膛。撞線時,他猛地抬頭——如果他睜開眼睛的話,能夠看到天空!

上帝給了他體育的天賦,使他跑得比別人更快,他在奔跑時,彷彿能感到上帝的喜悅。

在愛丁堡大學期間,李愛銳是大學田徑隊長。家他中的櫥櫃里,擺滿了各種比賽的戰利品,有玻璃製品、餐具、各種鐘錶……

他還為媽媽瑪麗、妹妹珍妮各贏得:一隻背後刻著她們名字的金錶。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1923年7月,「三國國際競賽」在蘇格蘭斯多克特倫(Stoke-on-Trent)舉辦, 400米比賽時,英格蘭賽跑選手季理斯(J. J. Gillis)在變線時想擠入內線,撞倒了李愛銳。李愛銳覺得自己沒希望了,呆在那裡。有位蘇格蘭裁判大聲叫他繼續跑。

此時,他落後其他對手足足18米。

令人難以相信的一幕發生了:李愛銳腳上穿的跑鞋,使得大雨浸透的跑道揚起泥土。他雙腿飛快地跑動,逐漸縮短自己與領先對手之間的差距。

李愛銳的教練麥科查指導過幾百個運動員,教他們如何在比賽時要拚命、要傾盡全力,但從來沒有看過任何人像李愛銳現在這種跑法。觀眾沸騰了!

在最後一個彎道的時候,李愛銳追到第4名,只落後季理斯10米。李愛銳在剩下的40米,超過了所有選手,像一匹駿馬仰頭狂奔。他比季理斯領先2米衝刺撞線,然後倒在隊友的懷裡。

觀眾全都為之瘋狂!目睹比賽的人全都搖頭驚嘆,沒有一個賽跑選手能夠在400米比賽中,彌補那樣的落差,但是李愛銳做到了。

賽後,李愛銳在公開場合表達了自己的信仰,並說是上帝給了他力量。

我不能在主日比賽

1923年底,李愛銳收到了巴黎奧運會的比賽日程表。李愛銳一讀到100米比賽要在星期天舉行,馬上就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他告訴委員會,他不能參加100米的比賽,並非傲慢地說「我拒絕!」,也不是頑固地說「我不願意!」,而是誠心誠意地說「我不能!」

李愛銳認定:基督徒的星期天屬於上帝,應當守為敬拜和安息的日子。

當時,許多敬虔的蘇格蘭人,也都對星期天持守同樣不可妥協的信念,但他們沒有一個人有那樣特殊的天賦,可以在即將來臨的奧運會中贏得100米的比賽。

李愛銳並沒有向人誇示他的決定,但最終造成的宣傳效應,非他所能掌控。許多人稱讚他是位有信念的人,為了忠於他的原則,而願意犧牲幾乎唾手可得的100米金牌。

但是,也有許多暢言無忌的批評者認為,在奧運比賽里,個人的宗教信念,應該居於愛國心和國家榮譽之下的次要地位。

李愛銳對自己所做的決定,並沒有絲毫動搖,在他心裡那就是一件該做的事。

我的主日是一整天

委員會想說服李愛銳改變決定。

100米預賽的確是在奧運會開始後的第1個星期天(7月6日),但要到下午才會舉行,李愛銳有足夠的時間,去參加早上的崇拜,然後在那天下午比賽。

但李愛銳不是這麼看的!

當一位態度堅決的奧運會委員提醒他說,歐洲大陸的主日崇拜是在中午結束時,李愛銳卻說:「我的主日是一整天的!」

要放棄的不僅僅是100米

李愛銳除了要放棄100米比賽,還要放棄另外兩項英國極有希望贏得金牌的項目——100米接力賽、400米接力賽。雖然這兩個項目的預賽和複賽是在周間,但決賽卻是在7月13日(星期天)舉行。

有些人再次試著說服李愛銳,說他可以在早上參加主日崇拜,然後在下午為上帝的榮耀而奔跑,這樣做一點都無損於他的信念。但李愛銳仍舊不為所動。

英國奧委會組織向國際奧委會請求說:「那些反對在星期天賽跑,或不願意在星期天參加任何比賽的運動員,都應該將他們的比賽安排在其它日子。」

1924年1月22日,有消息傳來,國際奧委會拒絕了這樣的請求,說他們無法請包括主辦國在內的其它國家奧委會做出這樣的改變。

李愛銳心意已定,比賽項目的時間表也無法改變,他同意為參加200米、400米的比賽做練習。

但是,他在這兩個項目並不被看好,甚至連李愛銳的教練麥科查也不看好他。因為教練麥科查比誰都清楚,要贏得長距離的比賽,需要花更多努力去預備。

下面讓我們一邊聆聽這首經典的奧斯卡金曲,一邊回顧那激動人心,令人終身難忘的400米。(建議欣賞音樂20秒後,再開始看下面這段文字。)

來自信仰的偉大力量

1924年7月9日,李愛銳離開旅館,準備去巴黎奧運會400米比賽場地時,英國隊的一位教練,把一張對摺的紙條塞在他手裡。

李愛銳謝過他,並回應說:「我到運動場時,會打開看。」

在更衣室有段安靜的時間,李愛銳打開那張紙條,上面寫著:「舊約聖經說『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撒母耳記上 2章 27-30節),祝你永遠成功!」

有人認為李愛銳把個人信仰置於國家利益之上,是「不忠而自私」的行為,這些諷刺性的評論一直很傷害他。

現在知道有人贊同他的信念,對他是個極大的鼓舞,也提醒他,上帝所給予的尊榮,才真正至關重要!

當選手抽籤決定決賽跑道時,李愛銳很不幸,抽到了最外側的跑道。英國隊很失望,因為,外道選手賽跑時,無法精確估計其他對手的位置,非常不利。

李愛銳在比賽開始前,與所有對手逐一握手,他每場比賽都是如此,並非刻意而為,只是很自然的去做,表示他對對手的尊重。他因此深受運動員和觀眾的喜愛。

發令槍響了,李愛銳全速猛跑,像是在跑100米,而不是400米。李愛銳的隊友哈羅德不禁皺起眉頭,喃喃自語:「他不可能一直保持這種速度的。」

接近半程時,李愛銳領先3米,很顯然仍是以全速在跑。那些在看台上用手錶計時的人,看到李愛銳跑到200米時,只用了22.2秒,都難以置信地搖頭驚嘆:他不可能全程都保持這種速度的!

只剩下100米時,有位選手跌倒,放棄了比賽,觀眾嚇得透不過氣。但李愛銳只顧猛跑,彷彿一切都沒發生。

到了最後的彎道,李愛銳仍然領先,他還在增加自己領先的距離!還在增加!還在增加!

對手費奇在接近終點的直道上儘力追趕,他認定李愛銳一定會慢下來,他隨時會追上。沒想到李愛銳仰頭狂奔到底,贏了他5米。

最終,李愛銳以47.6秒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奧運會紀錄!

不需附帶證明的決定

李愛銳非常高興!並非因他覺得「拒絕在星期天賽跑,因而得到上帝祝福」,而僅僅是來自勝利的喜悅。

李愛銳認為:根據原則所做的決定,不需要附帶的證明。上帝是有恩典,但沒有義務要讓遵行祂旨意的人,在任何屬世的比賽贏得第一名。

《烈火戰車》中的講道

1924年7月13日(星期天)是田徑比賽項目的最後一天,守主日的李愛銳沒有參加4×100米、4×400米接力。

那天,李愛銳去了巴黎的蘇格蘭長老教會講道,講道經文是:聖經舊約以賽亞書第40章。

PS:電影《烈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有這一段,主畫面是李愛銳在台上講道,背景是一群不同國家的運動員在賽道上奔跑,有人跌倒,又不斷有人從跌倒中站起來,繼續奔跑。

以此寓意:

永在的神耶和華,創造地極的主,並不疲乏,也不睏倦;他的智慧無法測度。(以賽亞書 40:28 )

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睏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 (以賽亞書 40:29-30 )

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睏倦,行走卻不疲乏。 (以賽亞書 40:31 )

人生下半場:中國賽道

1925年,23歲的李愛銳,在他運動生涯的巔峰,天地在腳下任他奔跑的時候,卻放棄了其運動生涯,奔向了中國,來到中國天津宣教。

放下奧運冠軍的光環,捨棄大英帝國的舒適安逸,李愛銳在天津新學書院(今天津外國語大學馬場道校區),成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宣教士(教授科學和體育)。

當年,他並不欠中國人什麼,卻捨棄家人來到中國。要知道當年的中國在頻繁的戰爭中,是積貧積弱,非常落後的遠東。

這情形就好比:今天有個中國人要去非洲,幫助當地的黑人。有一種愛來自信仰,常人無法理解。

謙遜友善的李老師

初到天津的李愛銳,沒有受過教師的專業訓練,只能靠他的科學知識來教課,身著黑色長袍的他,有點惴惴不安。

他要用英文授課,但因為學生的英文程度參差不齊,他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們聽懂。

雖然,他出生在天津,並在中國待過5年,但是他只記得少數幾個漢子和句子。為了快速達到用中文聽說的能力,他每周要抽出2個晚上學習中文。

但是,李愛銳發現自己的時間總是不夠用,教會服侍、籌備體育比賽、去農村傳道、探望中國學生、教學事工……總有人找他幫忙做各種事情,他從不拒絕。

日子一天天過去,李愛銳在課堂內外的謙遜和友善,得到了師生們的好評。

當學生在100米短跑讓步賽中贏了自己,這位奧運冠軍就會向他們表示真誠的祝賀。有位年輕的中國老師對此感到很驚訝。

的確,李愛銳對待這些少年人,就像他們都是從同一條起跑線起跑一樣,而不去計較他讓了很大一段距離。

走進冠軍心裡的女孩

在李愛銳前25年的時光里,雖然有很多女孩子向他拋出了橄欖枝,但是始終沒有哪個女孩能走入他的內心。

人們一直很好奇:李愛銳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女孩?

1927年,這個問題終於有了答案。

有一個叫芙蘿(Florence,簡稱Flo)的女孩子引起了李愛銳的注意,她出生於一個加拿大宣教士家庭,家裡有6個弟弟妹妹。

每當她說話和發笑時,深棕色的長髮會微微飄動,而且她大部分時間都是有說有笑。她雖然身材高挑,但一點都不顯得笨手笨腳。

她富有愛心,對信仰認真。少年老成的她,和同學在一起的時候,卻愛玩愛鬧,總是很受歡迎,身邊有一大堆朋友。

李愛銳認識芙蘿的時候,她還不到18歲,李愛銳一直把這份好感,深深的埋藏在他的內心深處,他不敢表露出來,他一直靜靜的等待著。

用溫文爾雅贏得芳心

在一個主日早上,李愛銳為年幼的孩童講解聖經,解釋「sincere」這個詞上。

「有沒有人知道這個字是什麼意思?」李愛銳問到。

「這個字是指真正的、誠實的、不做假的、真實的東西。它是從『sine』(沒有)和『sere』(蠟)這兩個拉丁文來的。

許多年前,在羅馬帝國的時代,到處都是大理石。它是一種非常漂亮的石頭。人們把大的石塊採挖出來,然後由能工巧匠把這些大石頭雕刻成柱子、雕像、花瓶和許多美麗的物品。有的大理石質地不好,就會出現裂痕,會變成沒有價值的東西。

為了避免收入減少,有些詭詐的工匠,就會把蠟塞進裂痕裡面,把它弄平,然後把表面一直磨到看起來非常光亮,再把它當做沒有瑕疵的真品拿出去行騙。

過一陣子,那些蠟會收縮和裂開,倒霉的買主就會發現:買到的是一塊沒有價值的大理石。

買東西的人最後學聰明了,每當他們買大理石製作東西時,就要驗明是不是真貨。他們要的是純正的大理石,沒有用蠟來填塞,隱藏裂紋和瑕疵。

因此,真貨的意思就是『sine sere(沒有蠟)』。從而,產生了單詞『sincere』,也就是『表裡如一,真正的誠實。』

小朋友們,你們是什麼樣的人呢?

你們是一個真正誠實的人嗎?還是你有一些缺點和缺陷,你認為已經成功地隱藏起來,別人不知道呢?」

這只是個簡單的故事,但芙蘿深深地被李愛銳溫文爾雅的學識吸引,她無法忘記這個故事,更無法忘記講這個故事的人。

她被李愛銳的「真誠」深深地打動,她從來沒有聽誰說過李愛銳的壞話。

一個吻封住的承諾

1929年11月的一天,18歲的芙蘿,面對需要回加拿大接受護士訓練的事情,十分的沮喪。

李愛銳安慰她:「不如我們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吧。」

「我一直以來非常希望你會回這裡,和我結婚」,李愛銳突然說。

芙蘿大吃一驚:「你在說什麼?」

李愛銳又重複了一遍。

「我真不敢相信!」她說,「你是當真的嗎?」

「絕對當真!」李愛銳答道,「你呢?」

芙蘿結結巴巴地說自己很欽佩他,而且怕別人會說她年紀太小之類的話。然後,她突然停下來,直視著李愛銳的眼睛說:「但是,李愛銳,我非常愛你。你真的希望……」

「你願意嗎?」李愛銳問道。

「是的,是的,我當然願意!」她激動而又羞澀的說,「我高興的差點喘不過氣來!」

於是,他們輕輕地、保守地親吻了對方。這個吻封住了兩個人對彼此的承諾。他們一無所懼地相愛了,彼此都把對方看作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人!

眾人見證下的婚禮

1930年-1933年,芙蘿回加拿大接受護士培訓,李愛銳回英國述職,接受神學訓練。這4年時間,他們是彼此分開的。

1932年6月22日(星期三)晚上,在蘇格蘭公理會學員的禮堂,李愛銳被案例為牧師。

1934年3月27日(星期二),李愛銳和芙蘿正式結婚。婚禮的消息登在了《京津泰晤士報》(Peking andTientsin Times)的頭版。

「今天下午,許多中外賓客在天津基督教合眾會堂聚集,參加知名奧運會冠軍李愛銳牧師與芙蘿小姐(德高望重又備受尊敬的天津市民麥肯齊夫婦的女兒)的婚禮。」

新學書院為這個婚禮放半天假,李愛銳希望中國的教職員都來參加他的婚禮。這個要求引起一些人的不滿,因為合眾會堂向來只有外國人參加聚會,從來沒有中國人進去過,但李愛銳和芙蘿堅持要這麼做。

忍痛送別妻女回加拿大

1941年,在侵華日軍的一次次驅逐下,許多在華外籍人士紛紛回國,好多西方在華宣教站被迫關閉。

1941年5月,已是兩個孩子父親的李愛銳,忍痛送別妻女3人乘坐「新田丸號」遠洋客輪返回加拿大(因為英國當時也在戰爭中)。

李愛銳抓緊時間用力抱了抱兩個還很幼小的女兒,再輕柔地抱著已有6個身孕的妻子,親吻她之後,含淚關上船艙的門。

在日軍蹂躪中華大地,國人性命無法保障的危急時刻,李愛銳也想跟妻子和兩個嗷嗷待哺的女兒一起離開。

但是,在危急時刻,他不願意丟下他的學生、教友、病人、同事……他選擇了留下。

歌曲名:笑著離去

(電影《終極勝利》(The Last Race)主題曲)

歌后:葉麗儀

多身不由己 紛亂世界裡

掙一絲空隙 用力的呼吸

熬過了夢境 又一個晨曦

在黑暗中 告訴自己此刻正黎明

踏雜的蹴音 消失塵煙里

撐著一口氣 要生命繼續

血淚不足惜 願可歌可泣

顛沛流離 慶幸一路同行曾有你

養育我的 綠色大地

你可知道

我用最切慕的心 呼喊你的名字

然後悄悄 笑著離去

被軟禁在英租界

1941年12月11日,所有新學書院學生都被遣送回家,所有教室被封閉。

1942年1月15日,日本人下令所有在天津的英國和美國僑民,都要搬進英租界。人們帶著東西,排著長龍經過柵門,到同事和朋友家裡住。

李愛銳在嚴寒中,到處幫人打包、搬運家當,重新安頓。

日本軍部不斷傳來新的規定和條例。

對李愛銳而言,最大的改變就是,他原來的工作被迫停止。他的活動範圍被限制在英租界裡頭,而且除了商店老闆和僕人之外,不許和中國人接觸。

他無法再教書、講道、行醫。李愛銳為無法做基督信仰呼召他做的工作而感到掙扎。

軟禁中的基督徒品格

所有僑民擠在一起住了2個月,很自然會產生一些摩擦和誤會。但是,李愛銳卻以他典型的低調方式,活出了一個真基督徒的品格。

李愛銳自願每天清晨5點鐘,為大家買麵包。

有一天,強勁的沙塵暴使得家裡到處都蒙上一層沙粒。第二天早上6點鐘,當其他人下樓準備開始打掃時,發現李愛銳已經打掃乾淨了。

李愛銳早上4點半就拿著掃把和撣子,靜悄悄地開始打掃,唯恐吵醒了別人。

濰坊集中營的歲月

1943年3月30日晚上19:00,李愛銳和300位僑民(大多數為在華宣教士),被聚集在天津舊的英國軍營。

日本衛兵仔細檢查每個人按規定可以攜帶的兩隻箱子。21:00,日本衛兵叫這些帶著行李的外僑走了將近兩里路,到達火車站。

沿路上,日本攝影師不斷地羞辱他們,拍下他們離開原是他們經濟和政治「城堡」的景象。許多路旁旁觀的中國人,同情地、默默地看著他們的朋友以及從前的同事離開。

他們連人帶行李擠進三等火車廂,坐在靠背筆直的木頭椅上,被送往480公里之外的山東濰坊集中營。

濰坊集中營原是1883年美國長老會建的樂道院(Courtyard of The Happy Way)。戰爭之前,這裡是華北最好的醫院之一。後來,被日軍霸佔,淪為亞洲最大的集中營。

集中營的住宿狀況十分擁擠,令人難以忍受,所提供的食物也只能讓人勉強充饑。

集中營里只要能做事的人,包括婦女和青少年,都被分派工作,一天至少工作3小時。

在集中營里的見證

在這個黑暗、充滿苦難的濰坊集中營里,被關進來的許多孩子,很快就留意到,有位禿頭的男人,穿著齊膝短褲,在分配運動器材,他就是奧運冠軍李愛銳。

不論集中營里的年輕人是否來自基督教團體,李愛銳對他們都表達出真正的關心。他對於學生的需要有求必應。

除了一般的教學工作,他還指導幾個學生化學。由於沒有可用的教材,李愛銳憑記憶製作了1本100頁的化學課本。

集中營里沒有化學實驗室,他就畫實驗圖解,並告訴每個學生通過不同的化學組合過程,會有什麼結果。

李愛銳很喜歡和孩子們打籃球,還有一種類似棒球的英國遊戲。

他在青少年當中極受歡迎,以至於室友要在門上掛牌子,以說明李愛銳「在家」或「不在家」。

奔向永恆的安息

1944年11月的一個晚上,李愛銳的室友第一次留意到李愛銳的變化。

有位室友在用花生油煎麵包時,李愛銳的反應不對。

「你在煎什麼?」李愛銳躺在床上,聲音虛弱的問。

「平時吃的東西」,室友隨口回答。

「味道好難聞!」李愛銳有氣無力地閉著眼睛說。

這種缺少幽默感的評論,酸澀的聲調一點都不像李愛銳。

幾天後,李愛銳為他那天的話向室友道歉。

「我最近頭痛的厲害,」李愛銳說:「一痛起來,我就只想在黑暗和安靜的地方躺下。」

李愛銳走開時,室友注意到他的腳步失去彈力,當他步履艱難地走在小道上時,看起來既緩慢又笨拙。

日子一天天過去,室友注意到李愛銳其它的改變。他講話變得比較慢,以前那些風趣的妙語逐漸減少。

而且,顯得更渴望見到芙蘿和孩子,經常望著他們的照片悲嘆說,孩子已經3歲了,他卻從來沒有見過。

1945年2月11日(星期天),李愛銳有一次輕微的中風,這使得他走路有些吃力,一隻眼的視力有所下降。

但幾天之後,他能夠起身在集中營的醫院裡走動,並告訴每個人他覺得好多了。

在醫生的許可下,一批又一批的朋友來看他。

即使在冬天,每個星期天下午,集中營里的救世軍樂團也會在醫院外面演奏聖詩。

1945年2月18日,他們收到李愛銳的請求,請他們演奏《我靈鎮靜》。

Be still my soul the Lord is on thy side

我靈鎮靜,上主在你身旁

Bear patiently the cross of grief or pain

憂傷十架,務要忍耐擔當

Leave to thy God to order and provide

信靠天父,由祂安排主張

In every change He faithful will remain

萬變之中,惟主信實久長

Be still my soul thy best thy heavenly Friend

我靈鎮靜,天友最是善良

Through thorny ways leads to a joyful end

經過荊棘,引到歡樂之疆

Be still my soul thy God doth undertake

我靈鎮靜,一切有主擔當

To guide the future as He has the past

未來引導,必與過去一樣

Thy hope thy confidence let nothing shake

任何遭遇,莫讓信、望動搖

All now mysterious shall be bright at last

眼前隱秘,終必成為明朗

Be still my soul the waves and winds still know

我靈鎮靜,風浪仍在聽命

His voice who ruled them while He dwelt below

有如當年,主使風浪平靜

Be still my soul though dearest friends depart

我靈鎮靜,時間過去何速

And all is darkened in the vale of tears

即將與主,永遠同在一處

Then shalt thou better know His love His heart

失望驚恐,那時遠遠離我

Whoes to soothe thy sorrows and thy fears

愛何無窮,忘記一切憂傷

Be still my soul thy Jesus can repay

我靈鎮靜,當主擦我眼淚

From His own fullness all He takes away

平安滿溢,當在天家相逢

3天之後,2月21日,經由朋友協助打字,李愛銳口述一封簡訊給妻子:

「承擔太多責任,輕微的神經衰弱,在醫院休息一個月之後覺得好很多。醫生建議我換工作,放棄教書和體育……很感謝大家的慰問。特別的愛給你和孩子。」

晚上9點20分,昏迷的他再也沒有醒過來。43歲的李愛銳,息了地上的勞苦,回到了天父身旁,那一晚他走的很安詳。

推薦2部經典的電影

最後,推薦2部關於李愛銳的電影。

第一部是《烈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講述李愛銳人生的上半場。

電影鏈接(優酷):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Q0NDg4ODk1Mg==.html?spm=a2h0k.8191407.0.0&from=s1.8-1-1.1

第二部是《終極勝利》(The Last Race),講述李愛銳人生的下半場。

電影鏈接(愛奇藝):

《烈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獲得1981年,第5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並獲4項奧斯卡大獎。它是迄今為止,唯一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體育片。

但是,其實筆者更喜歡《終極勝利》。

「該片在中國、加拿大、美國、英國等地實地拍攝。籌備歷時10年,期間導演一直在搜集資料和構思創作,為了最大程度地還原電影的真實性,多次前往加拿大、英國等地尋訪生還者並搜集相關資料,還長期在濰縣集中營觀看紀錄片,體驗生活。

《終極勝利》劇組用了9個月時間,進行前期籌備,搜集大量資料包括書籍、照片、紀錄片視頻等。

劇組還訪問了李愛銳的女兒家人和教會,集中營團體及當時見證者的家人等,考察故事發生的所有歷史地點,包括天津和濰坊。」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 終極勝利)

尾聲:值得敬佩的不是金牌

李愛銳的人生分為上、下半場。

上半場,歷史的探照燈投向了他,他因信仰放棄比賽,拿到奧運金牌,耀眼、光芒四射,在奧運的舞台上跳出了美麗的探戈。

下半場,他放下奧運冠軍的光環,在宣教的舞台上,做一名黑暗中的舞者,平凡的死在集中營里。以至於很多人對他後半生的事迹,知之甚少,也沒興趣了解。

但是,筆者想說:李愛銳真正值得我們敬佩、學習的,不是他在體育上的成就,而是他對信仰的執著,不為金牌,為了信仰在中國奔跑的、平凡的20年。

這种放下奧運冠軍光環,在普通人中傳播信仰,默默服侍眾人的心,十分值得今天的冠軍們學習。

相比李愛銳,那些成名之後,到處圈錢、走秀、吸毒、出軌……的X運冠軍們應該感到羞愧。

請問這些冠軍,除了給某些喜歡盲目自嗨者一碗毒雞湯外,有給到底層的黎明百姓什麼實實在在的益處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子的故事時間 的精彩文章:

不向命運低頭——貝多芬
不想讓孩子吃街邊的零食,你可以學學這道小吃!
最好玩的聖誕手工都在這裡啦,趕緊收藏吧!
世界動物小說大師經典名作,一部比故事書更有趣的科普讀物!《森林報》有聲全集送給你!

TAG:麥子的故事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