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學與愛國」——嚴復思想今探研討會紀實

「科學與愛國」——嚴復思想今探研討會紀實

本文大概5000字,讀完共需5分鐘

本文刊於2017年12月30日微信公眾號「嚴復翰墨館嚴復」。

嚴謹治學,首倡變革

追求真理,愛國興邦

2017年12月28日下午,「科學與愛國——嚴復思想今探」研討會在故宮建福宮舉行。本次研討會由福建博物院與福州市嚴復翰墨館聯合主辦。1997年12月,福建省舉辦「嚴復與中國近代化學術研討會」,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曾為嚴復題詞「嚴謹治學,首倡變革,追求真理,愛國興邦」。2001年11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主編了《科學與愛國——嚴復思想新探》,並寫了900多字的序言。序言中寫到:「嚴復的這些譯著和評論,在當時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清王朝統治下的舊中國思想界,宛如巨石投入深潭死水,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時至今日,嚴復的科學與愛國思想仍不過時。」

今年適逢習總書記為嚴復題詞20周年。在故宮建福宮舉辦這樣的一場研討會可謂意義非凡。在福建博物院與福州市嚴復翰墨館的牽頭組織下,來自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嚴復思想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數位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雜誌社總編輯齊聚一堂,就嚴復科學與愛國思想對當今社會發展、學術研究的啟示展開探討。

本次會議的舉辦地點建福宮具有重要意義。今年11月8日晚,正是在這裡,習近平總書記為特朗普總統舉辦了隆重的晚宴。

乾隆皇帝曾將他最鍾愛的珍奇文物收藏於此,並經常在花園內寫詩賞畫,而如今,這裡被用作接待各國高級貴賓、舉辦文博學術交流活動的重要場所。

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會議現場座無虛席

嚴復翰墨館特整理出專家學者們的發言精華

以饗讀者

(排名不分先後)

福建博物院院長吳志躍擔任主持人

嚴復是福建走出的中國近代卓越的啟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譯家。他一生愛國憂民,以非凡的見識引進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夢想振興民族和國家。在民族危亡之際,嚴復以其非凡的見識和勇氣,通過興辦教育、編寫譯著等實踐探索,敲響救亡警鐘、傳播先進思想,為中國搭建起新的社會價值觀體系,開啟了近代中國改革與發展的新方向。

福建省文物局局長傅柒生開場致辭

嚴復是啟蒙思想家,也是中國現代化轉型之際第一個偉大的翻譯家。嚴復了解西方文明,又關心中國人的生活和國家命運,因而他的翻譯不是盲目的,更不是僅憑個人趣味而翻譯。他有選擇地向國人系統介紹西方現代思想和學說,給國人帶來新的知識、新的思想和新的價值觀念,以便實現他所提出的「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的目標,改變中國人的社會生活。而在本次嚴復書法特展中,這些不朽的思想也將在這毫素之間重放光芒。

嚴復翰墨館副館長陳初越

擔任學術主持人

嚴復曾主張將「忠孝節義」四端視為中華民族之特性,認為應以此為「立國精神」,廣布學校民間,讓人民傳誦講習。他臨終在寓所手書遺囑第一條是:「須知中國不滅,舊法可損益,必不可叛。」這位老校長的精神視野,其實是較後來新文化運動諸公更為通情達理與睿智深厚的。

「非新無以為進,非舊無以為守。」(嚴復語)隨著時代演進,我們會愈來愈發覺,這位北大老校長當初被嘲為落後與陳腐的地方,往往是源於他內心深切、忠厚的家國之愛與人類之愛。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科學與愛國——嚴復思想新探》編委

王憲明如是說

從19世紀初開始,兩廣總督阮元等編《疇人傳》,已開始注意技術問題,洋務運動期間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更是把堅船利炮當成求強求富的工具。但是,嚴復更進一步,從學理上闡明了科學是近代中國立國的基礎。從此以後,科學立國、科學興國成為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大的夢想之一。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歐陽哲生如是說

嚴復對中國近代思想的主要貢獻有三:一是1895春嚴復在天津《直報》發表《論世變之亟》《原強》《辟韓之》巜救亡決論》,率先發出維新變革的呼喊,提出一套救亡圖存的改革理論和方案。二是翻譯《天演論》《群己權界論》《社會通詮》《群學肄言》《原富》《法意》《穆勒名學》《名學淺說》八部西方名著,推出一個不同於傳統學術的西學世界。三是推動中國參加歐戰,對德宣戰,率先批評歐戰暴露的資本主義文明弊端。從中國的現代化事業發展來看,從中國走向世界的視角來看,如果只有康有為,而沒有嚴復,中國近代思想可能會沿著「推陳出新」的傳統路子繼續走下去;正因為有了嚴復,中國近代思想就會真正翻開新的一頁。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中外關係史研究所所長

王曉秋如是說

嚴復老校長對北大貢獻巨大。嚴復是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後的第一任校長。他上任後首先千方百計解決北大經費困難,保證學校開學和教師工資。面對教育部停辦北大之議,嚴復據理力爭,並提出改革之建。在嚴復和北大師生抗爭下終於取消停辦之議。儘管嚴復任職時間不長,但他為維護北大生存發展而作出的努力和貢獻,是永遠值得我們紀念和緬懷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所長

陸建德如是說

清末民初的文化反省和翻譯事業揭開了中國現代化的序幕,嚴復的功績再怎麼說也不算為過。不久前我出了一本小書《海潮大聲起木鐸》,嚴復是主要討論的人物之一。他在辛亥後反對直線型思維模式,對梁啟超在護國戰爭前後的言行尤多批評。他認為歷史的發展是漸進式的,非直線的;曲折的道路是多方面對話、協商的結果,參與者競爭中有合作,能從持不同意見者的角度思考問題,有所堅持,有所放棄。他在評王安石時指出,支持王變法的人未必都是君子,反對者不一定是小人。這種寬容待人的態度非常難得。在國勢衰微的年代,他主張強大的中央政府,對外部勢力的干涉尤其敏感,在辛亥年之後的十幾年裡發出不同凡響的聲音。可惜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他的思想被邊緣化了,現在值得我們重新評說。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王文如是說

嚴復先生是中國近代史上極其重要的教育家、思想家,先生的「救亡圖存、愛國憂民、開放包容、睜眼看世界」的思想非常值得智庫學者倡導和學習。另外,嚴復先生翻譯的《天演論》,系統的介紹了西方政治經濟,是我國思想文化制度的先驅者。他運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等進步觀點,服務於當時中國的社會需要,對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及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對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仍有一定的現實作用。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王揚宗如是說

嚴復譯書之前,江南製造局翻譯館和總稅務司署分別翻譯刊行了赫胥黎的《格致小引》和《格致總學啟蒙》,但由於翻譯的刪略或翻譯表達的詞不達意,赫胥黎其人其學都沒有引起國人的注意。嚴復深受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科學觀的影響,在翻譯《天演論》和撰著《救亡決論》等文章時將赫胥黎等人的科學觀介紹給國人,柏捷特(Walter Bagehot Walter)的《格致治平相關論》(Physics and Politics)給予嚴復深刻的影響。釐清嚴復科學觀的來源對於我們認識嚴復思想的特徵是很有必要的。

《人民中國》雜誌社總編輯

王眾一如是說

嚴復是一位傳統文化的揚棄者、現代文化的啟蒙者、走向世界的先驅者。百年滄桑,且看河東河西;一陽來複,夢想照進現實。今天重新發現這位中國現代文化源代碼式的人物對歷史,對未來的深刻洞察,對於我們溫故創新,把握天下大勢裨益極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雷頤如是說

中國近代思想史最重要的一個變化是國家觀念的變化。就是從從前的皇權神授這種所謂身份型的國家觀轉到了以契約論為基礎的國家觀念。

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嚴復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因為我們知道,契約論國家觀最重要的基礎是強調個人權利,把個人權利觀念引入到中國的政治觀念或者國家話語中,這是嚴復最大的貢獻。

同時嚴復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他對傳統文化進行了激烈深刻的批判,但同時又非常熱愛傳統文化。這兩者在他身上並存。而我們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批判拋棄傳統中的某些東西,一方面又不能拋棄我們的傳統,這是近代以來所有的後發國家在現代化過程中都會面臨著一種課題。這是嚴復給我們的深刻啟發。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葉培貴如是說

由嚴復先生的書法出發來觀照書法史,可以看到兩個現象。

現象一:從宋到清,有過兩次「邊緣—中心」的轉變,一次是宋代,文人士大夫把普通書寫者的畫工邊緣化,使文人書法成為中心;一次是明清尤其是清,職業書畫家逐漸佔據書畫舞台,傳統文人書畫有被邊緣化的趨勢,原來以士大夫為中心的局面被改變了。

現象二:清末以來,不少思想先驅,除康有為等少數人之外,像嚴復等人,有一個突出特點——思想新、書畫舊。

這兩個現象,引起一個思考:宋人以書畫為餘事,強調向內,求內涵(學養、人品)在筆墨中的寄託,這是「古之學者為己」式的追求;而明清以來的職業化的書畫家的追求,則可以用鄭板橋的話——世人好奇——來概括,職業特點要求他向外,在筆墨上、視覺上找到打動世人的方法,這或許可以說是「今之學者為人」。嚴復先生的書法,無疑屬於前者。這兩種,哪一種是更根本的中國書法的精神?或者說,我們需不需要對一定程度上有所忽略了的前一種重新給予關注?當下強調弘揚民族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我覺得,需要深入研究古代書畫的這些現象,以使我們能夠講出真正符合中國精神的中國故事,而不至於偏頗。這是嚴復先生書法帶給我的思考。

《中國書法》雜誌社編輯部主任

朱中原如是說

嚴復書法是在晚清民國中國文人士人傳統處於末端時期的一個重要體現。嚴復對待書法的心理看起來是非常矛盾的,他既沒有把書法太當回事,但另一方面,他又非常把書法當回事。他的書法臨摹與創作,就是他士人情懷的表達。研究嚴復書法,是對當代中國書法職業化生態的一種觀照和反思。

《收藏家》雜誌編輯部主任

唐吟方如是說

歲末,故宮延禧宮的嚴復翰墨展,是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展覽。展覽提供的墨跡,有益於我們觀察游心於翰墨的嚴復另一面,精於臨池,「二王」、「書譜」、「蘭亭」、東坡、魯直等等,都在他取法的範疇。我們注意嚴復給子女的一封信里,談到對「西昆」體的態度,主張:「用老杜之,轉益多師,何必專取一家,懸之後禁耶?」嚴復的這個立場在書法裡頭也有清晰地反映。墨跡為勾勒的「翰墨人生」的嚴復,與思想家一樣,值得我們禮敬。他給子女、侄子輩書信中提到的「煩囑代愚買日本信紙十卷,但要質潔理細。」與「圖章,已緘金?伯,肯能為刻三方。俟得回信,即當即付石與之。」可見其書寫外的興緻與講究,俱證高致。信中提金鞏伯,即是民國時期「京派」的領袖人物金城,也就是王世襄的舅舅。

「九年有正」總編輯

馮威

沒想到嚴復的字寫得如此之好。特別是他的草書,融孫過庭的書譜和王羲之的十七帖於一體,大小如意,與當時的專業書家相比並不遜色。可見他的傳統文化修養之深。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助理

陳康令如是說

嚴復老校長的銅像坐落在我們復旦大學圖書館中,經常有師生瞻仰。儘管嚴復先生一生引進西學,批判舊制度,但他仍非常重視優秀的中華傳統價值理念,這對我們建構中國話語有很大啟發。我在《禮和天下:傳統東亞秩序的長穩定》一書中,便嘗試將東方天下禮與西方國際法進行比較分析,努力探索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

青年學人

谷卿如是說

嚴復的書法我以前注意過,但看的不多,印象不深,這次展覽集中拜觀,深為佩服,臨帖墨跡尤其精彩,足證嚴書由書譜、北海、平原以及褚、蘇中獲益最多。在帖學式微的時代,嚴復仍然堅守精英主義和古典美學,並未順勢接受碑學,一個為我們打開新視野新世界的新式人物,筆墨卻如此「陳舊」如此傳統,真可謂「舊學邃密、新知深沉」之典型。嚴復曾在我的母校之前身安徽高等學堂任監督,可惜當時地方之間、地方內部各個派系之間的分歧極大,一些勢力策動學潮,讓嚴復被迫離開安慶,去職赴滬,他制定的各項有關教育改革的措施也沒能得到落實和執行,這不能不說是安徽近代教育史的一個遺憾。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張家壯如是說

嚴復的書法實踐是與其書學思想之推尊晉唐並行不悖的,正是一貫地以顏書為骨架,結體外拓,以王羲之、孫過庭為血脈,筆調流利;一貫地神澄氣定,從容俊雅,始終都是一種極斯文的書寫。在當時風雲詭譎、變幻莫測的歷史情境下,嚴復書法的這種風韻態度,就好比濁世中的翩翩佳公子,使人想見其人的磊磊風骨,而對之神往不已。

福建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鄭舒翔

我們今天紀念嚴復先生,就是希望每一位中國人要有文化自覺,要有主動擔當,多些家國情懷,做個大寫的人,做個正直的人。

福州市嚴復翰墨館館長

鄭志宇如是說

十餘年前,偶然的機會,我收藏到了第一幅嚴復書法,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深深地愛上了嚴復翰墨,以及背後所滲透出的嚴復思想與精神。從那以後,我從世界各地收來了嚴復近300幅真跡。萬分榮幸地,這次有機會帶著嚴復墨寶真跡來到故宮這座文化殿堂,與世人們分享。

引進西學第一人、創立近代譯學理論第一人、倡導全民素質教育第一人、翻譯講授西方邏輯學第一人、倡導著作權和版權保護第一人……在這位啟蒙思想家身上,有太多閃光點值得我們後人去學習、去傳承。

嚴復翰墨館開館4餘年來,我帶領我的團隊,傾注了全部心血,將保護、傳承、發揚嚴復文化遺產作為自己的事業,並得到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大眾的廣泛支持,開展了一系列傳統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學術研討、學術講座、文化展覽、文化交流、文化旅遊、文創開發等活動。

長按右邊二維碼

歡迎關注人大重陽官微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3個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大重陽 的精彩文章:

劉志勤:2018,緊緊抓住中國經濟發展的「命門」
十二頁枱曆讀懂人大重陽2017年
華黎明:2017年中東的「戰」與「變」
張婷婷 陳曉晨:「冰上絲綢之路」為何「火」了起來?
丁剛:研究中國崛起,要重視「中國製造」背後的精神價值

TAG:人大重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