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納百川 聚集天下英才

海納百川 聚集天下英才

圖片

□本報記者 孫興偉

海交會不僅是孕育創新機遇的平台,更是成就夢想的起點。一大批創業者通過海交會落戶中國,駛向成功的快車道。

夢想啟航的地方

在這些創業者中,美籍華裔科學家、國家 「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張必良就是廣州實施國際化人才戰略初期引進的精英人才。

「我對廣州最大的感受,就是吸引人才的政策實在,不務虛。」 張必良表示, 作為一家人才聚集型企業, 廣州市、廣州開發區在引進人才方面給予了很多幫助。

經過13年發展, 張必良創辦的銳博生物在國際上已經擁有一定影響力,2016年全年營收9000多萬, 接近億元大關。

200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克雷格·梅洛,就是通過張必良的引薦來到中國,並擔任公司的首席專家。

短短几年間,梅洛和張必良攜手搭建了麻省理工與中科院在生物醫學領域的科研橋樑,通過設立博士後站點,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建立了業內規範標準。

同時, 梅洛還在中國建成了國內寡核酸cGMP生產線 (即核酸藥物生產車間), 從德國聘請專家擔任生產線負責人;通過互動交流,讓更多的海外行業人士不斷關注並選擇與廣州的生物醫藥企業合作。

環境好, 則人才聚、 事業興

隨著我國引才引智服務的進一步優化和提升, 越來越多的海外精英通過海交會平台, 成為創新創業的領跑者。

在這個群體中,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裴端卿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得益於海交會的春風,裴端卿積極投身我國多能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領域, 成為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 (IPS)獲得成型器官的科學家。

2004年, 裴端卿與求才若渴的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一拍即合,轉身投入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基礎研究領域。

2007年11月, 香山科學會議第313次學會上, 裴端卿介紹了誘導多能幹細胞研究。會議最終催生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973計劃) 的3個IPS項目立項。

從此,幹細胞研究在中國走上了快速發展通道,實現對發達國家的全面追趕和局部趕超。

「通過海交會平台引入海歸人才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這不僅僅是在人才和用人單位之間架設一座橋樑,更重要的是引入了新思維方式。」裴端卿說。

與此同時,領軍人物帶來的人才集聚效應也在不斷顯現,曾在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從事科研工作的西班牙籍科學家米格爾正是其中一員。

來到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後,米格爾放棄了之前擅長的腎癌研究, 與裴端卿一起投身幹細胞領域,並取得了諸多轟動性突破。2010年, 他成為973計劃非華裔首席科學家。

這些年來, 裴端卿分別引進和培養了近20位從事幹細胞研究的研究員, 培養了25名博士。 由中國科學家主導的科研項目開始匯聚世界級精英人才。

年輕精英選擇回國創業

海交會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吸引的人才也越來越多。

廣州安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90後」 海歸韓超, 不僅給海交會帶來了 「新鮮氣息」, 還肩負起「承前啟後」的重要使命。

「選擇回國是一開始就計劃好的。」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韓超,一直想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市場成果。

從法國回國後,韓超認為,要把科研技術向市場成果轉化,中國無疑是全世界非常理想的一個市場。

韓超說: 「海交會幫自己打開了一扇窗,剛開始有回來的想法,思路還不是特別清晰。但是,我參加了海交會,感受到海交會熱火朝天的精氣神以及良好的創業氛圍,一下子就堅定了回國的信心。」

韓超告訴記者,廣州安方通過自主研發的液體活檢技術,分析進入到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 腫瘤 DNA及腫瘤細胞釋放出的外泌體, 以判斷癌症的發生、 發展。 目前, 廣州安方與全國各地多家醫院開展臨床合作,收到了積極效果。

今年,廣州安方獲得 「紅棉天使」3000萬元融資,這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通過海交會走向成功彼岸的韓超,對廣州充滿了熱愛之情。匯聚、包容,是他對這座城市的感受,在這座宜居城市,人文環境、美食文化都讓他無法割捨。

「要創業來廣州,要創新來廣州。」從英國薩里大學國際會展專業畢業的海歸創業者李絢珣說,海交會架起了一座橋樑,讓更多海外學子找到了回家的路。

①要創業,來廣州,要創新,來廣州。在 「2017海交會」廣州展台前,吸引了眾多參會者及來廣州創新創業的海外人才。

②參加 「百城同台」海外英才招聘會的人員絡繹不絕,人們爭先洽談各種合作機會。

③展會上,幾位參會者體驗立體易3D列印技術。本版照片由廣州市人社局宣傳處提供①②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校企融合 造就更多實用型技能人才
在就業維度下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TAG: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