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複雜人性里開出的惡之花

複雜人性里開出的惡之花

1、

1849年9月的一天,法國魯昂的克魯瓦塞別墅內,福樓拜邀請了幾個密友,正在為自己剛剛完成的耗時3年自認為神來之作的《聖安東尼的誘惑》初稿,進行一場「老友朗誦評鑒會」。福樓拜用4天的時間,讀完了書稿,然後問大家覺得怎麼樣。一個朋友說,這稿子簡直糟糕透了,你應該把它扔進火堆里,最好不要再提它。福樓拜在創作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第二天,那位朋友感覺自己昨天的話確實有點傷人自尊了。便又對福樓拜說,「你為什麼不寫寫德拉馬爾家的故事呢?」一語驚醒夢中人,福樓拜茅塞頓開,「對呀!為什麼不呢?」

德拉馬爾的故事是魯昂一年前報刊上傳得紛紛揚揚的新聞事件,他本人曾經是福樓拜父親所在醫院的實習生,成家後的德拉馬爾在魯昂的一個小鎮上開了家私人診所,他一生經歷了兩段婚姻,第一任妻子是個比他大很多的寡婦,沒多久就得病死了。第二任妻子是附近農場主的女兒,長得年輕又漂亮,卻是個蕩婦,很快就厭倦了和他的婚姻生活,開始在外面尋情問柳,先後勾引了兩個情人,日益增多的粉妝打扮和生活花銷,使沉迷情愛中的妻子變本加厲走上了高利貸,導致最後無路可走,妻子服毒自盡,一年後的德拉馬爾在抑鬱中離世。

伴隨著《聖安東尼的誘惑》創作的失敗,在結束一場中東旅行後。1951年回到巴黎的福樓拜,以德拉馬爾的故事為素材,全身心的、腳踏實地的投入到新一輪的創作當中,用五年的時間創作出了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的、現實主義經典名著《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周克希譯版 豆瓣評分

2、

《包法利夫人》的出版在當時引起了法國貴族上流社會的強烈騷動和不滿,他們對書中的情節不置可否,認為這是一部有傷風化、低級下流的書籍。福樓拜並因此吃了一場官司。最後,又打贏了這場官司。由此,出於好奇也好,欣賞也罷,《包法利夫人》意外走紅,成為了歐洲當時民間、文學界最受歡迎的讀物。這一紅,就是100多年。這麼給你說吧,只要是在歐美一提到包法利夫人,就相當於在中國閑談」潘金蓮「之名,永遠有講不完的話題。站在現代人的角度,別看《包法利夫人》故事簡單、俗不可耐,網路上隨處可見。但這部小說的文體在當時的法國、甚至世界文學史上都具有寫作」教科書「的的意義。

福樓拜以散文敘述的文體語言來寫這部小說,字裡行間浪漫而富有詩韻的美。小說分為三個部分,35個章節,每個部分都有大量的景色描寫,每一處的語言都獨具風格,像讀散文一樣充滿韻律,令人身臨其境、浮想聯翩。拋開語言的技巧和魅力來講,作者史無前例第一次放棄了以往作家全能上帝道德的說教敘事口吻,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而展開講述,使讀者有了新的體驗和代入感,令小說耳目一新,開了文學史上的先河,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包法利夫人》這部作品,之所以如此受眾和特別,與福樓拜的構思巧妙,對文學本身以及小說節奏的精準把控不無關係。小說里有幾個情節特別精彩,也是我特別喜歡的地方,農展會上州長在講台上的講話和羅多爾夫與愛瑪的調情交相輝映,調情伴隨著演講的迴音,諷刺味兒十足。農展會上的頒獎環節,做了五十年的佃農老婦人領獎的心情和語境,以及第三部分情人萊昂和愛瑪在馬車上幽會做愛,環遊巴黎大街的情節,是描寫性愛中,我認為最優美且具有藝術感的段落,剋制而又不失意境。

讀這部小說,你漸漸會發現福樓拜有一種能力:就是通過小說人物的心理活動和行動,來一點點讓讀者發現和了解人物本身,我覺得特別好。以至於我在讀《包法利夫人》整個過程里,就好像一隻透明的精靈一樣,跟在主人公的身後,去經歷、見證了一場悲劇誕生的前因後果。這種感覺在讀完後,一種悲涼感油然而生,無可奈何,卻又連連嘆息。所以,我就特別能夠體會到,福樓拜在寫到愛瑪服毒自盡死了的時候,他趴在一堆稿紙里嚎啕大哭時那種心境。各種因素的結合,導致愛瑪必須以死來解脫。

也讓我覺得,一本能夠傳世的經典小說或作品,一定是作者隨著情節的發展而無意識的往前走的,他是無法隨意修改其中的任何決定性情節的。倘若是提前設計好的故事,由於創作思維的局限,也就讓故事本身沒有什麼意義,而令人失望了。

3、

福樓拜用了近兩個章節的篇幅來講述愛瑪的服毒死亡到入棺埋葬,期間包括醫生的搶救、艾瑪臨死前的掙扎、小鎮上居民的熱鬧圍觀、鄰居給愛瑪穿壽衣埋葬等等,活生生構成了一個19世紀法國小鎮的生活影像,那麼遠又那麼近。

對愛瑪死亡的著重描寫,我們可以間接看出作者對主人公又愛又無奈的矛盾心理。也就不難理解後來有人問福樓拜怎麼看待包法利夫人這個角色時,他為何脫口而出」包法利夫人,就是我!「這樣的狂語。要想了解福樓拜這句話的語境,和對小說主人公態度的矛盾心理,我們就應該了解他們所處的時代和環境。

愛瑪和福樓拜是處在同一個時代,經歷了法國七月革命、以及第二帝國的誕生,也是資本主義在歐洲確立的時期,法國境內一邊是保守主義的日趨衰退,一邊是自由主義浪潮的日益上揚。資產階級和工農業在法國有了很大的進步,新生的社會風貌以及資產階級的分化讓貧富之間的生活差距越來越大,人們對生活的追求越來越迷茫。福樓拜就是這一時代資產階級的典型代表,然而,從小厭世的他,又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和身份極其厭惡。

而包法利夫人是身為工農階層典型的代表。她是農場主的女兒,在資產階級與浪漫、自由主義的風化下,幾年的貴族讀書學習,使她渴望富足的生活,走入上流社會的圈子,卻又沒有能力讓自己擺脫命運的不公。這種矛盾不僅令福樓拜本人無奈,更催生了愛瑪本人短暫一生不斷追求的命運。

《包法利夫人》插圖 愛瑪與萊昂在旅館

4、

就小說《包法利夫人》而言,愛瑪是一個悲劇人物。她是一個聰明漂亮、心思敏感、虛榮心強、渴望浪漫、又對愛情和未來生活充滿無盡幻想的女子。如果放到現代,她不過就是一個有點姿色的鄰家普通女孩而已,也許會在某個城市遇到一個普通的男孩子,經歷一場不痛不癢的純真愛情也說不定。但放在法國那樣一個矛盾的大時代環境里,註定造就了一個不一樣的她。

少女時期的愛瑪在貴族學校讀過幾年書,看了一些浪漫主義的愛情文藝小說,養成了一個桀驁不馴的習慣,對插花也好,還是彈鋼琴也罷,都只是三分鐘熱度,她不是一個好母親,從來沒有好好正眼撫養過自己的女兒。她一直活在自己的幻想里,渴望遇到自己的」子爵「,過上上流社會的生活,經歷一場刻骨銘心的風花雪月。然而,和平庸無能的醫生包法利偶然戲劇性的結合,讓她的夢提前破碎了。對生活不服輸的她,不安於現狀、精於算計的她,漸漸走上了婚外情、玩火自焚的道路。

很多人把這部小說奉為女孩婚前必讀的經典,期望她們把愛瑪這種人生經歷當作一個警醒,不要誤入歧途。但是,細想下來,為什麼愛瑪會走上這樣一條不歸路呢?到底是誰害了她?顯然,並不是她自己盲目的故意使然。我相信愛瑪是後知後覺的。拋開所處的環境,她接觸的每個人,魯奧老爹、包法利先生、萊昂、羅多爾夫、奧梅、勒侯店長等等,都是間接導致她一步步走向懸崖的兇手,他們很默契的伸出了一隻看不見的手,無形的推著愛瑪往前走。當愛瑪遭遇困頓的時候,他們又同時袖手旁觀的保持沉默。以至於最後的愛瑪,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她能想到的辦法,只有服毒結束自己生命。愛瑪是資產階級新生下的犧牲品。

其實,讀完這本小說,最讓我唏噓和感嘆的人物還是夏爾·包法利先生。小說的開場就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了他從童年到青年的家庭生活環境和窘態。在愛瑪心裡,他羸弱、無能,說到底,是一個十足的可憐蟲。一個女人是從來不會愛一個自己看不起的男人的。對於一生無欲無求,相當滿足的包法利先生,書中是這樣描述:"宇宙之大,對包法利而言,大不過愛瑪那襯裙的絲裙邊。"把女人在心裡看的如此重要,對男人而言,這是很悲哀、也是很危險的事情。所以,我們就可以清楚的明白,在愛瑪死後,包法利最終鬱鬱寡歡而死。絲裙邊大小的世界都沒了,他也只能死。

5、

在21世紀的現代社會,有太多像包法利這樣的人,他們生性無趣,獃滯木納。對衣著品味生活毫無打理,沒有一點進取心,抱著一種生無可戀的狀態奔波在城市之間,囫圇於一段感情,從來不知如何相處和經營。在情緒的刺激下,對未來不抱有任何幻想。這是比愛瑪的結局更悲劇的人物,你漸漸會發現,他們對這個世界毫無用處,這種人沒有主見,沒有抱怨,沒有夢想,更沒有未來,一生都被籠罩在別人的存在感之下,蹉跎於世,成為社會的寄生蟲。

這也就是愛瑪與包法利結合的結果。一個在不斷的追逐索求,一個極度安於現狀的不思進取。強烈的對比和不平等,讓他們的婚姻註定是一場悲劇。

愛瑪在臨死前有過一段掙扎,眼睛中極度恐怖和害怕,冥冥之中似乎聽到了瘋子在吟唱,或許她是有點後悔了,但這世間終歸沒有後悔葯。

包法利夫人是這芸芸眾生里偶然開出的一朵惡之花,但她的死卻是一種必然。她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複雜的多面性,也讓我們明白在這個日益複雜的世界裡,我們面對窮凶極惡的慾望和追求時,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

本文為

《包法利夫人》長篇書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寫思維 的精彩文章:

TAG:讀寫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