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好品種選育「指揮棒」

用好品種選育「指揮棒」

在第三屆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努力下,品種審定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首先,品種創新能力有了明顯增強,據統計,五年來國家審定主要農作物品種共1097個,機收籽粒玉米、高產優質大豆、抗赤霉病及節水小麥、優質抗病蟲水稻品種取得新突破,優質專用、綠色生態品種大幅度增加,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自主選育品種主導地位不斷鞏固,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綠色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品種優勢的基礎上,品種審定製度的改革得到了深化,審定作物種類大幅減少,引種程序進一步簡化,「放、管、服」的色彩更加突出。同時,綠色通道的開通極大地激發了企業育種創新積極性,品種審定標準的修改又讓品種審定對育種的導向作用得到更好發揮。更為重要的是,品種審定的全程監管得到了加強,審定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明顯提升。

由此帶來的最直接變化便是品種試驗效率的大幅提高,品種試驗渠道得到拓寬,解決了過去試驗容量嚴重不足、試驗數據不真實等問題。同時,針對綜合性狀優良的品種、特殊用途品種,區域試驗的第二年同步安排生產試驗,試驗周期比原來縮短1-2年。信息化也被應用到了品種審定中來,品種試驗數據信息採集與運行管理平台、品種試驗數據採集系統相繼搭建,品種試驗的數據化、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

當然,最為重要的成就還要屬企業育種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明顯提高。一方面,企業的科研投入不斷增加,企業新品種權申請數量佔總量的51%,比5年前翻了一番,連續3年超過科研單位。另一方面,企業結構也逐步優化,註冊資本億元以上的種業企業達到200多家,比5年前增加2倍多,企業「弱小散」狀況明顯改善。

可以說,第三屆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在取得卓越成績的同時,也為品種審定改革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第一點便是堅持改革創新。品種審定委員會不斷改革創新品種管理理念、制度和相關法規,並將品種審定與種業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緊密結合。第二點是堅持市場導向。品種審定對品種選育的「指揮棒」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連接育種與生產的紐帶和橋樑功能進一步放大,市場因素在品種審定中的話語權越來越重。第三點是堅持企業主體。企業在品種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樹立,引導企業整合資源,促進企業育種創新能力快速提升與商業化育種體系的建立。第四點是堅持監管高效,品種審定全過程監管與全社會監督得到強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網 的精彩文章:

網易多年精品情懷不再,流水線產品恐難被認可
科學家告訴你排隊那些事兒 排隊尾心裡最「不爽」
老死獄中?檢方追加起訴朴槿惠 第20項罪名誕生!
楊維楨:他的書法丑了700年,卻無人敢稱「丑書」

TAG:中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