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上)納蘭容若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上)納蘭容若

浣溪沙

納蘭性德

殘雪凝輝冷畫屏,

落梅橫笛已三更,

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

知君何事淚縱橫,

斷腸聲里憶平生。

「人間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喜馬拉雅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你和我一起共同品讀千古最美情詩!

我們在這個情詩系列將近百集的時候,終於要開始講納蘭了。說實話,要講納蘭容若的情詩情詞,一方面在我內心深處極為渴望,另一方面又覺得好難好難。渴望自不待言,那是因為極喜歡、極鍾愛;好難好難呢,倒不是因為納蘭研究中還有很多撲朔迷離的地方,比如他的初戀、他的少年情事。真正的難處,首先你要用你的靈魂去貼近那顆鮮活的靈魂,這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你可以感悟到、你可以揣摩到、你可以明確知道他的靈魂就是那樣,但是你很難把它說出來、把它說給別人聽。

最美的意境往往可以用詩、用詞去表達,就像納蘭的《飲水詞》那樣,但是很難用解讀的方式、很難用告知的方式,更難用學理的方式去表述那種感觸、感悟,那種一個靈魂對另外一個靈魂的感覺。可是再難也必須兌現承諾,否則我們這個情詩系列就不夠完滿,那麼我們講納蘭該從哪裡講起呢?我想來想去,就從印象納蘭講起吧。要解讀印象納蘭、納蘭印象,最好莫過於那首《浣溪沙》。詞云:「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哎呀!納蘭詞真是不能讀、不忍讀、不堪卒讀啊!一讀便勾起無盡傷心事,讓人「斷腸聲里憶平生」。我們既然說這首詞、這首《浣溪沙》是解讀納蘭印象的關鍵,那麼我們就把這個關鍵留在最後說,我們先來看看所謂「納蘭印象」、所謂世人眼中的納蘭,人們心中的有關納蘭的印象到底是怎樣的?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還兼任南京的江寧織造博物館館長,這裡曾是曹雪芹十四歲之前生活過的地方,更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江南行使特派員權力的地方。

曹寅是納蘭的好朋友,其實可以說是他的小夥伴。當然他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共同的小夥伴,那個小夥伴的小名叫小玄子,全名叫愛新覺羅?玄燁,當然世人更熟悉的稱呼是康熙大帝。康熙生於順治十一年的三月十八,按公曆算是那一年的五月四號——五四青年節,當然那時候沒有五四青年節。而納蘭呢,生於順治十一年的十二月十二日,居然是雙十二生的。兩個人表兄弟,相差半歲多,而曹寅呢,則比他們倆小上三歲左右。納蘭與康熙是表兄弟,而曹寅和康熙更是情同手足。因為康熙是吃曹寅的母親孫氏的奶長大的,也就是說曹寅的母親孫氏是康熙的乳母,而且曹寅還是康熙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所以納蘭和曹寅,一個是康熙的親表弟,另一個則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而且兩個人還都做過康熙的侍衛。所以曹寅和納蘭之間,兩個人交從莫逆,感情也非常深厚。

在我的織造館裡有一個地方叫做楝亭,它是一個看上去很普通的亭子,但在當時、在康熙年間,這裡卻是整個江南的政治樞紐所在。曹寅作為江寧織造,其實是康熙派到江南的特派員。曹寅後來就自號「楝亭」(因在家門外,種植楝樹數株,建一小亭,名為「楝亭」,以為藏書賞畫之處。袁枚《每出必攜書》記載說「康熙間,曹楝亭為江寧織造,每出,擁八騶,必攜書一本,觀玩不輟。人問:「公何好學?」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見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目耳。」素與江寧太守陳鵬年不相中。及陳獲罪,乃密疏薦陳。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明我齋讀而羨之。」為什麼袁枚記載「楝亭」是曹雪芹父親呢?),因為他就喜歡在楝亭之上見客人、談事情,包括招待他最要好的朋友,他就曾經在楝亭招待過納蘭。可是天妒英才,天不假年,年輕的納蘭公子早早離世。

在納蘭辭世十年之後,曹寅又和好朋友張純修(張純修(1647年~1706年),字子敏,號見陽,又號敬齋,直隸豐潤人。漢正白旗籍,曾任廬州知府。擅畫山水,家藏有名畫極為豐富,因之臨摹古畫能達到形神逼肖的地步。又工書法,學晉唐人體勢,並善刻印。)、施世綸(施世綸(1659年一1722年),字文賢,號潯江,福建晉江縣衙口鄉(現晉江市龍湖鎮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後被編入清朝八旗漢軍鑲黃旗。清靖海侯施琅之子,是清朝著名的清官。)在「楝亭」懷念、紀念納蘭。幾個人徹夜傷感,還繪有《楝亭夜話圖》,而曹寅當時就作了一首詩,也是題畫詩,就是《題楝亭夜話圖》。曹寅在其中寫道:「憶昔宿衛明光宮,楞伽山人貌姣好。馬曹狗監共嘲難,而今觸痛傷枯槁。」當然,這首詩里最有名的就是這樣幾句:「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斑絲廓落誰同在?岑寂名場爾許時。」尤其是那兩句「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後來成為世人懷念納蘭時最常吟詠的名句了。當然我看到有些書上寫作「納蘭心事幾人知」,曹寅的原句確實應該是「納蘭心事幾曾知」。

曹寅真不愧是納蘭公子的人生知己,一句「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真是可謂寫盡了納蘭印象、印象納蘭。「家家爭唱飲水詞」其實說的是在世人眼中納蘭有這樣那樣的形象、這樣那樣的印象,可是納蘭自己的心事、納蘭在他自己的心中到底是怎樣的形象、怎樣的印象呢?這卻不足為外人道、不足為世人所知。

既然我兼任江寧織造館的館長,又常閑坐在楝亭之上,那麼我們就按照納蘭的人生知己——曹寅的邏輯去看看世人以及納蘭心中對納蘭的印象。當然這裡還要說一句,顧貞觀(顧貞觀(1637-1714),清代文學家,詞人。原名華文,字遠平、華峰,亦作華封,號梁汾,生於明崇禎十年丁丑,卒於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江蘇無錫人。貞觀的曾祖顧憲成是晚明東林黨人的領袖,顧氏家族是無錫之邑的名門望族,有著極好的文化傳統,同時又具有高風亮節的門風。他與清初著名詞人納蘭性德齊名,舉凡清史、文學史、詞史無不將二人相提並論,被視為風格近似、主張相同的詞壇雙璧。),也就是納蘭另一個平生亦師亦友的最重要的知己,顧貞觀當然也是曹寅的好朋友,他也同樣在《楝亭夜話圖上》題寫過這句:「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

那麼,有關納蘭的印象與形象到底有多少種呢?我們來數數看。第一種,世人的眼中納蘭是豪門貴胄、世家公子。我們剛才說到,納蘭其實是康熙的表弟,大家就可以想見他的出身。但其實呢,納蘭的始祖是蒙古的土默特部,他們消滅了呼倫河流域的女真那拉部,於是就佔據了那拉部的地盤,然後就改姓那拉,那拉和納蘭其實是音譯的不同而已。後來這個部落又遷徙到葉赫河流域,所以又稱葉赫部。

華夏姓氏文化中有一個規律,一般都會把地名放在姓氏之前。這就像唐人喜歡把郡望放在姓氏之前一樣,比如說博陵崔氏、河東柳氏、河東裴氏,所以女真人也喜歡把地名放在姓氏之前,因為他們住在葉赫河流域,所以這個部落後來就被稱為葉赫那拉氏。當然我們要叫慈禧那個老太婆叫葉赫那拉氏,這樣叫起來完全合乎語感與情感訴求,但要叫納蘭也叫那拉容若,就索然寡味,就好彆扭啊。所以叫慈禧就叫那拉,叫容若就叫納蘭,這就完全可以看出世人的情感取向與訴求來。

後來女真族的建州女真一部興起,於是接下來葉赫女真與建州女真之間的恩怨情仇,簡直不能一語說盡的。公元1619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親率大軍討伐葉赫女真,最後絞殺了葉赫部首領金台石和布揚古,悉數吞併葉赫女真,從此煊赫一時的葉赫部就此滅亡。金台石的兒子尼雅哈「從龍入關」,成為降臣。後來尼雅哈有四個兒子,其中的第二個兒子,也有說是第三個兒子,他的名字叫納蘭明珠,在康熙朝一時崛起,成為權傾一時的宰輔重臣。而納蘭明珠的長子名字就叫納蘭性德,納蘭性德後來取字容若,所以我們後人常稱呼他,要麼叫納蘭容若,要麼叫納蘭性德。但其實呢,納蘭性德原名是叫納蘭成德,後來康熙帝立「保成」為太子,太子的名字裡頭有個「成」,納蘭成德為了避諱,就改為納蘭性德。但是後來保成也不過過了一年,保成又改名了,改名叫胤礽,所以納蘭又把名字恢復為納蘭成德。所以性德這個名字呢,其實只用了一年而已,但是大家已經叫習慣了,後來約定俗成,很多書里就不管不顧地叫他納蘭性德。

這樣回頭看,其實葉赫部首領金台石是納蘭的曾祖父,但海西女真的葉赫部首領金台石最後既被努爾哈赤所殺,而金台石的妹妹孟古哲哲卻最終成了努爾哈赤的第三大妃,是他的王妃。而孟古哲哲則生下了一個兒子,她的這個兒子就是後來的清太宗皇太極。皇太極生順治帝,順治帝生康熙帝,所以這樣論起來納蘭與康熙確實是未出五伏、還在五服(服、伏在這裡通用。)之內的表親關係。

所以這樣的出身、這樣的家世,在世人眼中看來,納蘭公子的人生自然應該是不同凡響啊!這應該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吧?就像《紅樓夢》里的怡紅公子,是含著一塊寶玉出生的吧!所以這樣的出身這樣的對比,再加上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更是納蘭的人生知己,所以在紅學研究中,賈寶玉的原型是 「納蘭說」居然盛行一時。尤其是到了乾隆朝,據說和珅把《紅樓夢》的抄本拿給乾隆皇帝看,乾隆皇帝看完之後,就篤定而確定地感慨說,說:「此蓋為明珠家事作也」,這就是說乾隆皇帝也認為賈寶玉的原型就應該是納蘭容若。當然不管紅學中的爭論如何,「窺一斑可知全豹」,從這個事例也可以看出世人對納蘭公子的認識,正所謂豪門貴胄,世家公子,這是世人眼中的納蘭印象。

那麼當時人們眼中認為的納蘭公子又是什麼形象呢?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叫做「側帽風流」。納蘭的第一部詞集就叫《側帽集》,他亦師亦友的人生知己顧貞觀還給他畫了一幅肖像,用的就是「側帽風流」的典故。所謂「側帽風前花滿路」(出自晏幾道《清平樂·春雲綠處》,「春雲綠處。又見歸鴻去。側帽風前花滿路。冶葉倡條情緒。紅樓桂酒新開。曾攜翠袖同來。醉弄影娥池水,短簫吹落殘梅。」)、「側帽風流獨孤郎」,說的是《北史》中記載的一種形象和一段軼事。北朝的時候,有一大美男子,名曰「獨孤信」。他駐守秦州的時候,有一次外出打獵,日暮時分方才回城,眼見著城門要關閉,獨孤信不由得有些著急,遂策馬狂奔,因為風阻太大,所以不經意間帽子就被風吹得歪斜了。獨孤信進城之後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但回到府中,第二天一出門發現滿城最奇怪的現象就是所有的男人,只要戴帽子的,帽子都微微側斜,竟然形成了一時的時尚的時髦現象。這說的就是獨孤信太帥了,他的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都能創造一種時尚潮流,這就叫「側帽風流」啊!(「信在秦州,嘗因獵日暮,馳馬入城,其帽微側,詰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側帽焉。其為鄰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所以人類最早的側帽時尚,不是由美國的嬉皮士創造的,是由我們中國的大帥哥獨孤信創造的。所以時人以「側帽風流」來形容納蘭,就可見他長得帥成什麼樣。可是不論是世人眼中的世家公子,還是時人眼中的「側帽風流」,這都屬於簡單的大眾印象,太過表面,其實也太過膚淺,要了解一個人,了解有關他的印象,其實要看他身邊的人,他的友人、他的家人、他的親人對他的印象。當然最最重要的是要看他內心深處對自我的印象,靈魂深處那個印象的納蘭又會是怎樣的呢?我們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詞文欣賞 的精彩文章:

《贈衛八處士》杜甫
「王熙鳳毒設相思局」
《紅樓夢》第十一回
「荷葉生時春恨生」李商隱

TAG:古詩詞文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