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末抗清英雄袁崇煥,最後卻被崇禎凌遲處死,曾守護的百姓爭食其肉

明末抗清英雄袁崇煥,最後卻被崇禎凌遲處死,曾守護的百姓爭食其肉

袁崇煥字元素,號自如,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廣州府東莞縣石碣鎮水南鄉(今廣東省東莞市)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是明末抗金名將,率軍取得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重創後金。於崇禎三年(1630年)被崇禎帝以凌遲處死。

袁崇煥曾因魏忠賢排擠,而辭官隱退,此時崇禎帝剛剛剷除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並決心解決遼東問題。明朝與後金爆發薩爾滸之戰(後金戰勝明朝的關鍵一戰,從此明從進攻轉而到防守)那一年,袁崇煥考中進士,幾年後袁崇煥受命奔赴遼東。天啟六年(公元1626)袁崇煥孤軍駐守寧遠,用紅夷大炮擊敗後金,努爾哈赤重傷而退,不久病死於瀋陽。而袁崇煥則一戰成名,獲得了一個絕好的良機,在崇禎帝看來,重新啟用袁崇煥,無疑是平定遼東的重要一步。

因而袁崇煥被崇禎帝升任兵部尚書,將解決遼東外患的重任,全權委託給他。在崇禎元年對袁崇煥的一次召見時,袁崇煥慷慨激昂地對崇禎帝說:「五年而遼東外患可平」,這確是袁崇煥的大話,因為經過薩爾滸之戰後明朝對於後金只能勉強防守,而就是這種大話對於不懂軍事的崇禎帝來說,不啻於一針雞血,崇禎十分開心,於是賜予袁崇煥尚方寶劍一把。但當大臣問袁崇煥何以五年平定遼東,袁崇煥說:「聊慰上意耳」,原來袁崇煥只是在逗崇禎開心,這在當年可是欺君大罪啊,這也為後來袁崇煥的死埋下了伏筆。袁崇煥確實是個了不起的軍事家但絕不是個了不起的政治家,這個時候遼東已經坐大,而明只能勉強退守山海關,袁崇煥無非就是要表現自己。

袁崇煥到任以後很快發現,遼東局勢錯綜複雜,五年平遼遠非易事。崇禎二年(公元1629)六月,袁崇煥先斬後奏,以十二條當斬之罪擒殺毛文龍,由於此時明朝黨爭很厲害,毛文龍身後是一個嚴密的關係網與防禦網,袁崇煥殺了毛文龍使得很多人反對他,這樣便埋下了袁崇煥同一個很大的政治勢力之間的矛盾。而且由於毛文龍前線部下眾多,毛文龍被殺導致這些人的心態發生變化,使得側後方對後金的牽制喪失,而袁崇煥的這種做法大大超支了崇禎帝對他的信任。袁崇煥發誓說:「我若不能恢復遼東,願齒尚方以謝爾」。

崇禎二年(公元1629)十月,後金軍隊大舉南下,直接導致後金軍隊兵臨北京城下,史稱己巳之變。皇太極的十萬大軍避開重兵防守的寧遠、錦州一線,繞道兵臨遵化城下,據北京城不過二三百里,京城戒嚴。按理說,袁崇煥應該率部在順義、薊州、三河一線阻擊後金軍隊,不應退守通州、昌平,但是袁崇煥以京城安危為念,率軍直驅京城抵抗後金的戰線,一下子被推到了北京城下。部下都勸他,外鎮之軍,未奉旨而貿然進到京師城下,萬萬不可,袁崇煥卻說:「君父有急,何逞他恤」。抵達北京廣渠門外,次日,袁崇煥軍隊開入京師的消息傳開,朝野輿論嘩然,說袁崇煥這樣做是故意召敵,十一月二十日,袁崇煥軍與後金軍隊在廣渠門決戰,袁崇煥身先士卒,明軍大勝,皇太極退兵。第二天被皇太極特意放回的被俘的太監,給崇禎皇帝帶回了個令他極為震驚的消息,太監說:「前天晚上,他親耳聽到皇太極的手下在低聲耳語,說今日撤兵是皇太極與袁崇煥的密約」,這其實是皇太極精心布下的反間計。十二月初一,崇禎帝召見袁崇煥,當廷宣布將袁崇煥逮捕下獄,後金兵退去不久,崇禎帝將袁崇煥凌遲處死,因百姓不明就裡以為袁崇煥通敵賣國,肉被百姓爭相搶食, 死狀慘不忍睹。明朝可謂自毀長城,直到南明袁崇煥才被平反。

梁啟超:「若夫以一身之言動、進退、生死,關係國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於古未始有之。有之,則袁督師其人也。

金庸:「袁崇煥真像是一個古希臘的悲劇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氣,和敵人作戰的勇氣,道德上的勇氣。他衝天的幹勁,執拗的蠻勁,剛烈的狠勁,在當時猥瑣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顯得突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宮宮董董讀史 的精彩文章:

他是一個連朱元璋見了都眼紅的男人,欲殺之而後快
八歲喪父,舅父為其構亭種蓮花,蓮花的代言人

TAG:宮宮董董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