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盛名到罵名,演算法的2017和走在十字路口的科技公司

從盛名到罵名,演算法的2017和走在十字路口的科技公司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來源 /極客公園(ID:geekpark)

文 /宋德勝

歡迎下載騰訊新聞客戶端,關注科技頁卡,查看更多科技熱點新聞

公元九世紀的波斯數學家穆罕默德·本·穆薩·赫瓦茲米不該被遺忘。

去世幾個世紀之後,赫瓦茲米的作品傳入歐洲,給當地帶來了小數和代數的概念,也為今天的計算機技術打下了基礎。赫瓦茲米的拉丁語名字後來也成為了英語中演算法(algorithm)的名稱。

但這個名字,在 2017 年卻開始背負起了更多爭議。

從盛名到罵名

將特朗普送上權力頂峰的美國總統大選是 2017 年繞不開的網路熱議話題,在這一話題下,Facebook 上廣泛傳播的政治廣告成為了主角之一。10 月,Facebook 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親自道歉,承認 2016 年的總統大選期間,有數千個煽動社會分化和政治問題的廣告在 Facebook 上投放,而這些廣告的主人是一家來自俄羅斯的網路機構。

這些廣告之所以能夠獲取如此大量且準確的曝光,是因為背後操作的俄羅斯公司對 Facebook 的信息流演算法有著非常深入的研究。在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前不久舉辦的聽證會上,調查小組最高民主黨官員 Adam Schiff 就向 Facebook 的律師拋出了這樣的指責:「俄羅斯社交媒體成功影響競選的一個原因就在於,他們了解你們的演算法,這些演算法強調的內容,要麼讓人恐懼,要麼讓人憤怒。」

演算法放大了人們的恐懼,並幫助外來力量干涉一個國家的民主,這樣的故事讓人感到毛骨悚然。在過去的這一年裡,人們對待演算法的態度已經悄悄發生了變化。幾年前,托高速成長的科技公司們的福,演算法在那時還代表著前沿技術和高端的計算機智能水平,幾乎等同於政治正確,Google 用演算法將搜索結果排序,Facebook 用演算法為用戶呈現他們喜歡看到的內容,這些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積極的改變。

可是在過去的一年裡,科技公司濫用演算法的另一面開始越來越多的被關注,演算法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比起前兩年的積極反饋,2017 年公眾對演算法的態度發生了 180 度的大轉彎。

被拉下神壇的演算法

Google 旗下視頻網站 YouTube 使用的演算法就在前不久獲得了不小的批評聲,YouTube 有一款針對兒童的頻道,所有內容的抓取都由演算法自動完成,但這一演算法甚至還「誘導」孩子們看一些不良的視頻。

「一切都在推動我們走向演算法引導的定製化產品,這讓我非常擔心,」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首席戰略師 David Axelrod 曾如此表達過對政治和媒體未來的擔憂。

但除了擔心之外,也有人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馬里蘭大學的教授 Frank Pasquale 就對 Facebook 將演算法「拉下神壇」表達了讚許,「總統大選背後的一系列事件讓人們開始真正理解演算法系統的力量。」Pasquale 認為,比起以往,今天的演算法失去了當年的威信,它更容易被質疑、被討論。Pasquale 認為這種改變的分水嶺是歐盟最高法院在 2014 年做出的一個決定,即從 Google 等互聯網大公司的手中奪回公民的「被遺忘權」。「這是早期關於演算法系統的競爭和公共義務的爭論。」

有關演算法的爭議同樣發生在地球另一端。

元旦假期之前,今日頭條被網信辦約談的消息成了2017年最後的熱門新聞。24 小時的關停整改之後,今日頭條宣布關閉社會頻道,同時封禁、禁言 1101 個低質內容的自媒體賬號,此外,1 月 4 日還有消息稱,為了加強內容審核,今日頭條正在大規模招聘內容審核編輯崗位,總的招聘規模在 2000 人左右,黨員優先。

截至2017年 8 月,今日頭條的月活躍用戶已經超過 2.4 億,這個快速成長起來的信息巨獸已經成為許多國內用戶在手機端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但隨著今日頭條的規模漸大,用戶的使用時間越來越長(截至去年 1 月的數據,今日頭條月活躍用戶平均每天使用今日頭條超過 70 分鐘),這款基於人工智慧演算法的信息流產品也逐漸暴露出了另一面。

對今日頭條演算法的爭議從來就不少,但客觀來說,今日頭條依託於今日頭條App,火山小視頻,抖音,悟空問答等一系列高用戶黏性的產品矩陣已經悄悄佔據了數億用戶大量的消費時長,演算法讓撲面而來的碎片化的信息更有邏輯的被組織,解決了絕大多數用戶對於信息的溫飽需求,越來越多的用戶事實上也在用腳投票成為頭條的用戶。

從商業的角度,佔據足夠多用戶足夠長的時間無疑是一個產品成功的標誌,這是無數產品人夢寐以求的結果。但是作為一個國民級應用,這顯然不應該是衡量產品的唯一標準。人們的信息消費正在升級,在被滿足的同時,用戶希望看到更多有價值有營養的優質內容,面對這些升級了的需求,顯然不是靠捕捉用戶興趣,不斷討好用戶這些既有的演算法邏輯就能夠滿足的。

是演算法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

當然,針對 Facebook 和 Google 等公司的指責不該只針對演算法和技術上的問題,而應該更針對發明演算法的人和公司。這也是為什麼參加聽證會時,代表 Facebook 出席的是其首席法律顧問,而不是某個伺服器。「我們不能把機器學習系統看做純粹的技術問題,」微軟的研究員 Hanna Wallach 說道,「他們本質上變成了社會技術領域的東西。」

但現在,Facebook 和其他公司所承受的壓力有時會讓演算法成為人類和企業失敗的替罪羊,有些說法甚至指出演算法是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這種將責任全權歸咎到技術上的說法非常不負責任,同時也減少了我們實質上修復演算法腳本問題的機會。

國內視頻網站快手的創始人宿華就曾在極客公園的 Rebuild 2017 大會上談起了「演算法的價值觀」的問題。「演算法本身是沒有價值觀的,但是演算法是人去定義、搭建的。做演算法的工程師、團隊是有價值觀的。機器不會無中生有產生一個演算法,演算法是背後有一群很優秀的人,去分析用戶的問題、訴求,最後想出一套辦法把它變成程序、代碼,然後在計算機上運行。這樣整個過程下來,實際上演算法裡面蘊含的是團隊的價值觀。」

宿華同時說到了快手在內容審查上有著多道人工審核的流程,除了簡單的審核以外,快手甚至還有「內容評級」和「專家委員會」的機制。

「妖魔化」演算法是偷懶的做法,它會讓我們容易對演算法何以無處不在的原因視而不見。演算法是唯一能讓我們理解計算機時代海量數據的方法,它提供了一種優雅而有效的方式來讓事情變得更加美好,甚至,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智能的演算法與「手動」的平衡

不僅僅是演算法,在過去這一年中,攜程因為「捆綁銷售」而被網友詬病,360 因為水滴直播引起了巨大爭議,這些事件無論是規模還是性質都遠遠超出了產品本身,甚至引發全民熱議,成為了社會各界都關注的嚴肅問題。

隱私權是科技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議題,360 宣布關停水滴直播的同一天,Facebook 也因為產品設計隱私問題而引發了爭議。當天,Facebook 宣布上線新功能,在用戶同意開啟後,Facebook 會自動幫用戶圈出上傳照片里的人臉,並給照片中的每個被圈出的人發出提醒信息。

新功能上線沒多久就在網路上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和恐慌,Facebook 出於保護用戶隱私推出的提醒功能,無意間卻也戳中了用戶的隱私敏感點,當天,Facebook 慌張地發出公告,宣稱這一功能必須由用戶主動打開才能應用。

2017 年,很多科技公司的日子都算不上順風順水。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批評科技大公司們,演算法問題也好,產品侵犯公民權利也好,甚至壟斷、不公平競爭等等,針對這些的批評聲背後,其實反映了科技公司在近幾年逐漸成為社會主流力量的趨勢。

無論是國內還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市值最高的公司們大多是互聯網和科技領域的公司,科技公司的力量正在無限崛起,科技、互聯網產品正在無限地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原本只限於茶米油鹽的生活,正在成為搜索引擎、電商平台和社交媒體的舞台,在科技力量崛起的過程中,人們的抵抗情緒日益高漲,這其實也是科技公司們不可迴避的一個挑戰。

每天,越來越多的人們花費越來越長的時間在 Facebook 和今日頭條這樣的產品上,這些產品其實已經獲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而在這之後,逐漸成為國民應用、互聯網上水電煤的 Facebook 們需要開始思考一個更加嚴肅的問題:在擁有了如此大量的用戶群、佔據了這麼長的用戶時間之後,他們如何能讓用戶花在其上面的每一秒更有價值?

依託演算法的優勢,新興的科技產品能夠從傳統產品中快速奪走用戶的使用時間,但當這些基於演算法的產品成為成長壯大為主流產品時,單純使用原本用來「攻城拔地」的演算法可能已經不再適合新的情況。演算法當然是未來,但屬於未來的完美演算法還遠遠沒有到來,在那之前,如果科技巨頭們不「手動」彌補演算法的缺陷,普通用戶很可能對演算法失去信任,這不僅會打擊到產品本身,對原本屬於演算法的未來也將產生不可小覷的負面影響。

所以,在過去的 2017 年裡,人們已經充分見識到了演算法的威力,更認識到了演算法的一些弊端,未來在 2018年,我們會見到更多像 Facebook、YouTube、快手和今日頭條一樣聘用人工內容審查員的做法和解決方案,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樣一點都不智能,但在實現真正的智能之前,這是必不可少的一段曲折與摸索。

部分內容編譯自:Wired(http://t.cn/RHRSz2h)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Spotify首席內容官功成身退?在公司上市前夕宣布離職
第三方民調:降速門讓蘋果負面口碑創歷史記錄
日產推出「腦車介面」 通過掃描人腦讓駕駛更安全
畢馬威調查:全球汽車高管不看好純電動汽車未來
比特幣價格最低跌至14000美元 日內跌約9%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