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智能+」時代,人工智慧如何顛覆未來戰爭

「智能+」時代,人工智慧如何顛覆未來戰爭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近年來,在大數據、新型演算法和超級計算的推動下,人工智慧正在改變乃至顛覆所觸及的每一個行業,戰爭亦不例外。人工智慧將如何顛覆未來戰爭?請關注今天出版的《中國國防報》的報道:

製圖:孫晨姌

人工智慧:如何顛覆未來戰爭

陳航輝

當前,世界正處於智能革命的前夜,人類社會正從「互聯網+」時代邁入「智能+」時代。近年來,在大數據、新型演算法和超級計算的推動下,人工智慧正在改變乃至顛覆所觸及的每一個行業,戰爭亦不例外。從水下潛航器到無人機集群,從預測性維修軟體到智能決策助手,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與深度影響著戰爭的不同領域,推動著新一輪軍事變革,戰爭形態和面貌正悄然被改變。

廟算為先,戰爭設計日趨精細

《孫子兵法》曰:「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縱觀人類戰爭史,「多算勝,少算不勝」是亘古不變的定理。

未來戰爭對「廟算」的依賴度有增無減,人工智慧至少可以從兩方面增強戰爭預判的有效性:

一是更加精確地計算並預測戰爭結果。在先進演算法和超算能力的支撐下,人工智慧系統的計算和預測結果比人腦更加準確。二是藉助兵棋系統能更加有效地檢驗和優化作戰方案。例如,融入人工智慧的兵棋系統能夠和人開展人機對抗,有助於人們發現問題、查找弱項。特別是將深度學習等演算法引入兵棋系統後,智能系統的行為將變得深邃多變,有助於突破人類的既定思維,增強兵棋推演的對抗性和真實性,達到優化方案的目的。此外,還可利用智能兵棋系統開展機機對抗,提高推演的效率。

2015年2月,美國國防部出台了《兵棋推演與創新》備忘錄,提出要將機器學習引入兵棋推演。目前,蘭德公司、雷神公司已經開始這方面的嘗試。一旦將研發成熟的智能軟體應用於兵棋推演,不僅能提高優化方案和預測戰局的水平,還能更精確地預測戰爭涉及的兵力規模、彈藥消耗、持續時間和保障需求等,顯著提升對戰爭設計的能力。

速度制勝,作戰節奏空前加快

在信息時代,戰爭遵循「快吃慢」制勝法則,海灣戰爭以來的幾場戰爭中,美軍之所以能夠屢戰屢勝,其關鍵在於始終做到了「棋快一招」。

如今,人工智慧的反應速度已經完全「碾壓」人腦。2016年,在一次模擬空戰中,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研發的「阿爾法」智能軟體操控F-15戰機,擊敗了由人駕駛的F-22戰機,其原因就在於該智能軟體的反應速度是人類大腦反應速度的250倍!今年10月,美國密蘇里大學地理空間情報中心公布了一份研究成果顯示,該中心基於深度學習技術開發了一種演算法模型,能夠在42分鐘內搜索並識別出某國東南沿海地區近9萬平方千米內的導彈發射場,速度比人類分析師快85倍,準確率達到專家級影像分析師水平。

正因如此,近年來,美、俄等軍隊將目光投向了人工智慧,意圖利用人工智慧的速度優勢,縮短己方在戰場上的決策周期,牢牢掌握行動優勢。今年7月,俄羅斯武器製造商卡拉什尼科夫公司宣稱,已研製出基於人工神經網路的全自動戰鬥模塊,能做到發現即摧毀。另外,美軍則在研發自動化數據分析工具、自動目標識別軟體、機載智能決策助手、數字化空中作戰規劃員等智能工具,意圖在決策周期各個環節上減輕情報和作戰人員的負擔,提高決策效率。而在今年11月,美國國防部演算法戰項目負責人呼籲:今後美軍採購的任何武器系統都應融入人工智慧。

可以預見,今後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化武器系統投入戰場,戰場上的作戰反應時間將越來越短,交戰行動將空前激烈,並最終超出人類的理解和應對能力。

自主對抗,作戰模式引發變革

20世紀以來,偵測技術的發展和信息化浪潮下感知技術的進步,推動了「感測器-射手-武器平台」這一人機協作式作戰鏈誕生。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能夠自動識別、鎖定和打擊目標的智能化武器系統逐漸出現,並能代替人類執行簡單的決策命令。如美軍的艦載「宙斯盾」系統、以軍的「鐵穹」系統、俄軍的「競技場」主動防護系統、法軍的「鯊魚」系統,等等。不過,這些系統的智能化水平目前還不高,自主交戰模式通常是最後選項。

未來,隨著感測技術、新型演算法、大數據技術等智能化技術群的進步,武器系統的自主行動能力將大幅提升,武器系統自主對抗的情況將越來越普遍。而在特定作戰領域,如網路空間和電磁頻譜領域,人類只能依託智能化武器系統進行自主對抗。與此同時,隨著高超音速武器和集群作戰的出現,戰爭將進入「秒殺」和「群架」時代,利用智能系統自主迎戰幾乎是唯一出路。

未來,隨著智能化武器系統的自主對抗成為新常態,作戰模式將逐漸從「人在迴路中」向「人在迴路上」轉變。新模式的主要特徵可概括為「指揮之中、控制之外」,即在多數情況下,人類戰士扮演監督員的角色,負責在開戰前輸入目標特徵和設定交戰規則,觀察戰場交戰情況等。需要指出的是,在新模式下人依然是最終決策者,人類戰士將根據需要自主進出作戰鏈,採取必要的干預措施。新模式的最大優勢是可以使人類戰士從紛繁複雜的決策中解放出來,聚焦於主要決策和關鍵任務。如何確保人類能夠隨時接管控制權,將是今後一段時期內,人機協同技術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

集群作戰,讓消耗戰重煥生機

在冷兵器和機械化戰爭時代,消耗戰是基本作戰方式,「多吃少」是戰場制勝的基本法則。

上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隱形技術、衛星定位系統、精確制導武器的登場,「多吃少」的戰爭法則被徹底打破。近年來,隨著感測技術、仿生技術、微型化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取得長足發展,集群式作戰構想再次受到各國軍隊的重視。所謂集群作戰,是指集中部署成百上千個智能化武器,從多個方向對目標實施攻擊。與傳統作戰方式相比,集群作戰具備四大優勢:

一是單個平台小型化,戰場生存能力大幅提升;二是去中心化,個體的損失不影響整體功能;三是成本低廉,數量龐大,作戰效費比成倍提高;四是可實施飽和攻擊,癱瘓敵防禦體系。不難看出,集群作戰能夠達成「數量即質量」的效果,因此,被認為是智能時代的消耗戰。

美軍將集群作戰視為戰爭遊戲規則的改變者,認為集群作戰尤其適合應對反介入/區域拒止威脅。當前,美國國防部同時瞄準水下、水面和空中,推進多個集群研發項目,力求具備多維空間集群作戰能力。此外,美軍各軍種正競相開發集群作戰概念,如海軍陸戰隊設想讓無人作戰集群充當登陸先鋒,執行戰場感知、排雷除障等任務,為陸戰隊員搶灘上陸創造條件。

從水下「狼群」到地面「蟻群」再到空中「蜂群」,集群作戰將在未來智能化戰場上大行其道。「人海戰術」將改頭換面重新登場,消耗戰的天平將向具備集群作戰能力的一方極度傾斜。未來可能出現這一場景:一邊是遮天蔽日、蜂擁而至的智能機器,另一邊是驚慌失措、形單影隻的人類戰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日本航母:從偷襲珍珠港到覆滅之路
部隊海訓旱鴨子一堆,連長想出了訓練妙招……
王傑班的十大紅色傳家寶,第一個就讓人淚目
成為「三棲特種兵」分為哪幾步?送你一套「必修課」!
火炮怒吼震撼人心,這就是炮兵!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