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夢裡身回雲闕,覺來淚滿天涯——記敦煌莫高窟

夢裡身回雲闕,覺來淚滿天涯——記敦煌莫高窟

這是關於敦煌的一篇遊記。去莫高窟遊覽,是我多年以來的心愿,對它的記掛,一切源於余秋雨的《道士塔》。碾字成灰空餘恨,余秋雨對那位從湖北麻城逃荒而來的王道士,真真恨到了骨子裡。連帶著那年青蔥的我,也認為王圓籙應是十惡不赦之徒。關於敦煌,我很早就知道了陳寅恪那句「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也生了一定要來敦煌瞻仰的心思,這也促成了我如今的西域之行。

我坐的敦煌號,到達敦煌時是早上7點,天外一枚弦月,地下胡風颳得臉一陣陣生疼。

  • 一幅畫,一尊佛,一個窟

百年前的清朝國力衰頹,外戰不行,內亂四起,烽煙遍生,外國列強對弱清虎視眈眈,巴不得立即分而食之。心懷叵測的傳教士,恣意橫行的外國軍隊,吃裡扒外的腐朽官僚,窮奢極欲的皇族,朝不保夕的百姓,命如草芥的荒民,清末的中華大地上,上演著魑魅魍魎紛紛登場的末日圖景。統治者已然自身難保,哪會對西域多關注一絲。

從樂尊和尚在石壁上開鑿第一個洞窟以來,至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明朝莫高窟因絲綢之路的式微而停止了開鑿維護,漸漸被人遺忘。等清朝重新控制西域,移民敦煌之後,莫高窟被人發現,地方官員才對部分洞窟做了修復,重新上色,不得不說,清代人的上色真是粗暴簡單。關於莫高窟,千言萬語都說不盡這千秋歲月。這裡,我選了一幅畫,一尊像,一個窟。

反彈琵琶是莫高窟最出名的壁畫之一,如今的敦煌市中心立有反彈琵琶的塑像,它也成了敦煌市的標誌。它出自唐代開鑿的112窟,描繪的是伎樂天隨著仙樂翩翩起舞的妙姿。琵琶,一般認為是從西域傳入中原,被中國改造並發揚光大。來自西域民間的燕樂,也促成了後代詞的形成和興盛。

琵琶在唐宋極為興盛,它見證了大唐開疆拓土,開放包容的輝煌氣象,也是宋朝偏安一隅,重文輕武的歷史註腳。時至今日,琵琶在江浙一帶仍然流行,西域胡地卻只余「一曲腸堪斷」了。反彈琵琶壁畫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塊圖騰,它是盛唐更是幾千年來中原王朝與域外互相學習交融的縮影。

在莫高窟數百個洞窟中,第259窟進門右牆的最右邊有一尊北魏時期的微笑坐佛。束髮高髻,耳大垂肩,結跏趺坐,神色自然愉悅,見之令人心神安寧。這尊坐佛用手電筒從下方和上方照射,神秘笑容是大不相同的,因此也被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

浮沙落肩,坐佛在這風沙漫漫的石壁洞窟,聽著駝鈴悠悠,笑看千年歲月緩緩而過,用禪悅微笑溫暖了來來往往無數的游商過客,彷彿就是洞窟一隅的入定高僧,無論莫高窟是興盛,抑或被遺忘,睜眼那一霎,已是千年。你來,或者不來,我就在這裡。

61號窟是五代時期,歸義軍節度使曹議金的兒子曹元忠開鑿的新窟。文獻記載61號窟是文殊堂,不過佛龕處僅剩下一個枯架子,騎獅子的文殊菩薩塑像已被人破壞殆盡。作為釋迦牟尼的左侍,文殊菩薩乃大智慧的象徵,隋唐時代在西域信眾極多。而五台山作為文殊菩薩的說法道場,自南北朝之後更是為人所頂禮膜拜,相傳武則天夜夢文殊傳法,於是敕命重修五台山清涼寺,並制《五台山圖》。這幅圖傳入西域,有一段滄桑的歷史。

安史之亂時西域駐兵被調入中原平叛,吐蕃趁防禦空虛逐步侵佔了河西走廊,廣德二年(764)涼州(今武威)發生叛亂,吐蕃趁亂攻陷涼州,大曆元年(766)相繼佔領甘州(今張掖)和肅州(今酒泉),大曆十一年(776)瓜州失陷。按照《新唐書》所載,在沙州(今敦煌)被吐蕃多年圍困,最後糧草空竭,孤立無援之際,為保城中百姓,建中二年(781)守將閻朝與蕃將尚綺心兒盟約在不遷徙住民的前提下,願意出城投降。這個時間在上世紀初16號窟敦煌文書被發現後,被修正到貞元二年(786)左右。閻朝在吐蕃大軍壓境之下,領孤城抗爭十餘年之久,可投降之後就因吐蕃人在鞋子里下毒而被毒死。吐蕃佔領河西走廊後,推行嚴酷的統治,強令漢人為奴放牧,去華服而著蕃衣,剃髮紋身。

閻朝統領沙州期間,吐蕃也處於新舊交變的時期。赤松德贊為鞏固統治,大力扶持佛教以抗衡舊貴族掌控的苯教。他企圖借用敦煌佛教勢力來促進本土佛教的發展,圍困沙州十年並未攻打。他在位期間,還親自主持了著名的佛教與苯教的辨經,苯教被擊敗後遭到了大規模禁止,佛教在吐蕃漸趨興盛。敦煌被吐蕃佔領,多年後成為與桑耶寺齊名的佛教聖地,當地僧侶翻譯了大量的佛教典籍。《五台山圖》傳入敦煌,也與吐蕃有關。

長慶元年(821),唐朝與吐蕃會盟,結束敵對關係,雙方關係緩和。四年(824),吐蕃遣使求取《五台山圖》。如今的莫高窟61號窟內現存有西域最大最完美的《五台山圖》。關於《五台山圖》,還有個有趣的小故事。1937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藉由法國人伯希和在敦煌實地拍攝的畫冊《敦煌石窟目錄》中收錄的第61號窟的五台山圖,發現了當時中國僅存完好的唐代木製建築之一——大佛光寺。

(梁思成夫婦在大佛光寺)

會昌二年(842),末代贊普朗達瑪因為全力禁佛,被激進的佛教徒刺殺,吐蕃陷入了內亂,王朝分崩離析。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沙州人張議潮趁機率民起義,組建歸義軍,趕走了盤踞多年的吐蕃人,同時派出多支隊伍送信給唐王朝,以策安全,隊伍中以僧侶居多,最終有一支到達長安已是兩年後了。張議潮在等待回信期間,馬不停蹄地先後收復了河湟十一州,在收到唐王朝的回信褒獎後,又派遣兄長攜版圖戶籍入朝,這象徵著河湟失地再次回歸唐版圖,一時朝野振奮。歸義軍歸朝成為陷入宦官黨爭泥淖的晚唐的最後一抹燦爛餘暉。

(張議潮出行壁畫局部)

自此,西域進入了歸義軍節度使的統治時期。吐蕃內亂之際,回鶻汗國也被滅國,其中的一支遷徙到甘州建立甘州回鶻王國,一支遷到高昌(吐魯番)建立高昌回鶻,西域于闐也擺脫吐蕃控制,開始與沙州歸義軍交往。唐王朝滅亡前,歸義軍實際控制範圍大幅縮至瓜沙二州,與唐王朝中不僅隔了甘州回鶻,還有涼州的原吐蕃軍奴嗢末建立的漢蕃政權。

張議潮之孫張承奉自唐王朝獲得歸義節度使的敕封后,一心想恢復祖上榮光,交通東西。高昌回鶻與歸義軍之間關係一直比較緊張,張議潮、張惟深時期均與之發生戰爭。歸義軍此前因為與甘州回鶻共同聽封於唐王朝,關係相對緩和。後梁初,甘州回鶻仍然願與中原朝廷交好。張承奉因不滿朱溫割據自立,建立金山國(約910),自稱「白衣天子」。他自立當年,便發動了對樓蘭、伊吾的戰爭,伊吾正是高昌回鶻的老巢。張承奉對高昌回鶻的進攻應該說刺激到了甘州回鶻。

第二年,甘州回鶻便舉軍來犯,很難說其中沒有後梁的支持。一是後梁不滿沙州的自立,有施以懲戒的動機,二是回鶻與後梁合謀攻打沙州,削弱甚至滅亡金山國有利於回鶻霸佔河西走廊地區。金山國不敵甘州回鶻,張承奉被迫乞和,自降「白衣天子」為「敦煌王」,同時奉甘州回鶻為父國,王國界線不得出瓜沙州。張承奉之後緣何由張議潮的外孫女婿曹議金繼位,張承奉是否被廢,有無後人,史家並無確論,而曹議金繼任之後,即娶了回鶻天公主為妻,更奉回鶻可汗為父。曹議金廢除敦煌王的稱號,恢復歸義軍名號,並再度歸附中原王朝。莫高窟98號窟就是他的功德窟,供奉著回鶻天公主,以及女婿于闐國王李聖天等人畫像。

與張承奉未顧實力大興武功不同,曹議金比較注重拉攏中底層僧侶官僚,並與多方勢力交好,大興佛教,穩固政權。曹氏領歸義軍節度使,統領瓜沙二州,歷經五代十國,直至北宋初年(約1035),被党項人李元昊所滅。敦煌進入西夏統治時期。

61號窟的甬道是後來重繪的,按那天的莫高窟解說員的說法,是元代所重繪,甬道處原來是曹家男人的畫像,被後來者佔領後,抹去了曹家男人的痕迹,獨留內壁的曹家女子的畫像。我後來查證時,見到有人指出甬道壁畫或為西夏人所重繪。看來專家之間也有爭議,我更是難以實證。不過莫高窟確實有石窟被後人佔據後又改制重繪的情況,大多是回鶻人和西夏人所為。

(61號窟)

(曹家的女人們,戴玉石最多的這位乃于闐國公主,臉上為貼花妝)

敦煌自南北朝以來,很長時間裡都是中西貿易都會城市,《續漢書》稱它是「華戎交會一都會」。因扼守咽喉要道,向西即是玉門關和陽關,中外文化在這裡交流融匯,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敦煌西域文化。季羨林甚至稱敦煌與新疆地區是世界上四大古文明交融的唯一的地方。

(斯坦因拍攝的敦煌)

說敦煌,有個永遠繞不開的王道士。王圓籙,清末從湖北麻城逃荒至甘肅,當過兵,後來做了道士,輾轉至敦煌,發現三危山莫高窟已無人看管,破壞嚴重,為避免洞窟再遭損壞,四處勸募,省吃儉用,攢錢清理洞窟積沙。斯坦因曾說他從未花過一分募款,所得都用在修復莫高窟上。

余秋雨在《道士塔》中只寫到了王道士的愚昧無知,所用史料其實有失偏頗,他並未提到王道士在發現藏經洞前後的作為。王圓籙花了2年時間才清理完16號窟內的積沙,因緣巧合之下發現牆壁內的洞窟和經卷。他第一時間趕赴縣城告知敦煌縣令嚴澤,但這位官老爺把這經卷當成了廢紙。2年後的新縣令也只讓他就地保存,看好洞窟。王道士不甘心,他挑了部分經卷,騎毛驢走了八百里到肅州,找到安肅兵備道廷棟。廷棟看後認為此經卷上的書法不如自己,就此了事。此後甘肅學政葉昌熾也聽聞了藏經洞,一番查看之後,仍然也只讓王道士就地保存。據說王道士最後更是斗膽給慈禧老佛爺寫了一封密報信,依然石沉大海。在發現藏經洞之後的7年時間裡,他做了一個無名道士所能盡的最大努力,只是無人在意。直到來了外國人。外國人斯坦因帶著清廷開具的官方文證,從王道士這裡帶走了他口中念叨著的卷子,此次發現頓時震驚了世界。這些卷子涉及佛教道教文本,史書,地方志,文學作品,官私文書等等,除了漢文經卷,還有大量的藏文、于闐文,突厥文,粟特文,梵文等多種文獻。於是,敦煌學肇興。

似乎冥冥中自有天聽,我在莫高窟拍到一張照片,道士塔上空,自東向西,天空中出現一雙瘦手,顫顫巍巍的,似乎討要著什麼。

與敦煌當地人聊天,他們似乎並不恨王道士,大多認為不能苛求一個道士在那個時代做什麼。事實上,王圓籙在敦煌期間,補葺千佛洞,參與重建五層樓(今九層樓),營建太清宮,在當地頗有作為,民國時還被授予官職。當年,王圓籙住在藏經洞外,逢年過節的廟會活動期間,人多手雜,經卷並未失竊,甚至當年不少探寶者來尋,他化緣在外時僅憑一把鐵鎖就將這些人攔在門外,說明他的保存是比較適當的。王圓籙在將經文賣給外國人換得的銀兩用來修葺洞窟後,曾經上報給朝廷提及此事,清廷未予懲戒,也無嘉獎。然而敦煌文書在國際上名聲大噪後,清廷才下令將剩餘敦煌文書運往北京。令人扼腕的是,負責押運的甘肅布政使何彥升不僅縱容沿途官員偷竊,甚至在運抵京師之後,還夥同親友李盛鐸、劉廷琛等人再大肆盜竊,他們盜竊所得的敦煌文書後來都賣給了日本人。真是一派斯文啊!

沙俄的奧登堡團隊1914年來敦煌,在當地待了一年,最後劫走收集到的一萬多件敦煌寫本,這些文物來源不一,除了從莫高窟各洞窟偷掘外,也從民間搜集。可恨啊,奧登堡還用斧頭剝離了第263窟的部分壁畫,他們留下的在莫高窟的工作日記迄今仍未公開。1923年,美國人華爾納到莫高窟,偷偷用化學膠水大面積剝離壁畫,二十多幅壁畫在運輸途中損壞一半,他的野蠻行為對莫高窟造成了無法彌補的破壞。強盜沒有任何顧忌和廉恥,也缺少基本的敬重之心。

王圓籙也因未發現華爾納的盜竊行為,監管失責,被當地百姓譴責,不得不靠著裝瘋賣傻度日。1931年他去世之後,其弟子打算為他修塔刻碑,擔心遭百姓阻攔,於是廣泛徵求意見後,方才修建了如今的「道士塔」。

此塔歷經80多年,多次得到修繕,靜靜觀望著宕泉河對岸的莫高窟。

(道士塔對面不對外開放的北窟,以前僧人和工人開鑿,生活居住所用)

莫高窟參觀注意事項:

1.建議11月初參觀。恰逢淡季,由講解員帶領遊覽至多12個窟,旺季只能8個窟。天氣也不冷。

2.自帶手電筒一支。洞窟內不能拍照,只能拿手電筒觀看,為了控制洞窟內的二氧化碳水平,除了個別洞窟,是不能讓兩隊人在一個窟內參觀。

3.建議早上進入,每隊講解路線不同,時間充裕下可以聽完一隊講解,再跟隨其他隊伍。不要出去,從窟內走到入口處,當然也就沒有耳機了。若想呆上一天,遊覽不同洞窟,自帶乾糧還是有必要的。

4. 市區有綠色小巴車直達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3元即可。每位進入莫高窟的遊客,均要在這裡觀看約40分鐘的電影,內容涉及到莫高窟的歷史和洞窟修復成果,其中有不對外開放的洞窟壁畫內容。我覺得光這個電影就已經值票價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