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習是一項苦差,不信你問現在的學生

學習是一項苦差,不信你問現在的學生

國人認為,求學是痛苦的,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童不僅要背四書五經,還要挨戒尺板子,僅僅是因為考慮到他們的承受力,才沒有動用老虎凳。學習本身很痛苦,必須以更大的痛苦為推動力,和調教牲口沒有本質的區別。當然,夫子曾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但他老人家是聖人,和我們不一樣。再說,也沒人敢打他的板子。從書上看,孟子曾從思辨中得到一些快樂。但春秋以後到近代,再沒有中國人敢說學習是快樂的了。

近來各地方屢屢發生學生墜樓事件,為人父母者,在我們上緊發條的同時,可曾給過孩子放鬆的時間和機會。

人都有求知慾望與好奇心,而一些成功的教學大家,往往擅於發現,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因而廣受歡迎。

大多數情況下不是孩子不肯學習,而是被動學習,是填鴨式教學,孩子沒有充足的睡眠,記憶力下降。

事實上學校的課程也就是基礎,到了社會必須重新在實踐中找到提升的機會,而往往這時候很多孩子才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前途,提前規划了他的將來,所以不能得到孩子的認同,這樣的學習就像一場包裝,外表華麗。

另一種現象是接受國外教育,認為西方的月亮較圓,這一點可以從對藝術的評判上看出來。在文學藝術及其他人文的領域之內,國人的確是在使用一種雙重標準,那就是對外國人的作品,用藝術或科學的標準來審評;而對中國人的作品,則用道德的標準來審評。這種想法的背後,是把外國人當成另外一個物種,這樣對他們的成就就能客觀地評價;對本國人則當做同種,只有主觀的評價,因此我們的文化事業最主要的內容不是它的成就,而是它的界限;此種界限為大家所認同,誰敢越界就要被群起而攻之。當年孟子如此來評價楊朱和墨子:「無君無父,是禽獸也。」

我們有5000年璀璨的文明,對於本國文化我們應該有充足的自信。一些哲學思想和文化已經深植於我們的生活當中,無論民俗還是諺語,都有幾分生存的道理。

所以對待學習這件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培養興趣更重要。都變成一樣的學習機器人,社會還有趣味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林社 的精彩文章:

TAG:藝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