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鏈式農技推廣服務新模式怎麼搞?農業部告訴你

鏈式農技推廣服務新模式怎麼搞?農業部告訴你

"聆聽三農,感悟中國"

農業部日前表示,從2018年開始,將在部分省份探索「兩地一站一體」的鏈式農技推廣服務新模式,具體來講,就是:農業科研基地+區域示範基地+基層推廣站+新型經營主體,從而發揮農業科研院校的創新成果優勢,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鏈式推廣服務新模式,是個啥,又會怎麼建?有請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子雨,帶來今天的農經漫談。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對於農業來講,更是如此。我國各地都有農業推廣站,基層的農技推廣人員也是每天辛勤工作,為提高農業技術水平默默奉獻。但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農業科技的推廣也要與時俱進。現在一些地區探索的「農業科研基地+區域示範基地+基層推廣站+新型經營主體」的新型推廣模式給了我們新的啟發。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種新的模式當中,農業科研基地是農業技術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利用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智力資源,為咱們各位農民的農業實踐找到新的技術突破,在示範基地把科研成果轉化成具體的技術標準,再通過基層推廣站來和農民朋友們進行對接,最終在新型經營主體的實踐當中,檢驗新技術的作用和效果。

大家可以看到,通過這樣一種傳導和轉化,一項新成果就能夠比較順暢地到達農業實踐當中。而實際上這個新的體系還應該會有另外一種作用,那就是反饋。咱們在田間地頭進行的農業勞動當中,有啥需求,有啥點子,也應該能夠在這個運作過程中被梳理總結,然後反饋到科研人士那裡。這樣,農民和科學家實際上就建立起了有效的聯繫,產學研的互動也會因此得到進一步優化。

當然,新體系的建設並不只是朝夕之功。科研基地、示範基地,這些硬體設施,咱們都可以通過投資來迅速完善。但是,信息、人才、科研思路,這些要素就需要長期積累才能見效。就像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所說,「要以協同推廣為核心,釋放技術、人才、資本、信息等要素活力,與農技推廣機構、社會化服務組織等緊密銜接,整合資源,優勢互補。」

所以,接下來,人才應該是建設新體系的核心。如何讓專家教授把獨門技術帶到田間地頭,就是最直接的課題。當然,解決這些問題,咱們也有好辦法。一方面,可以給予更充足的財政支持,高薪聘請行家裡手,保證在各個環節層次都有專家「坐診」;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專家可以通過視頻交流、實時對講等方法,和農民朋友進行直接和高效的溝通。

當然,手段是多樣的,只要咱們有意願,有決心,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農業技術水平,必然會芝麻開花節節高。

記者:紀翔

統稿編輯:紀翔

責任編輯:楊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農中國 的精彩文章:

農產品市場進入新春模式,部分蔬菜價格或將「節點性」上漲
供需均衡,2017年生豬迎來最佳價格
三農廚房:白蘑菇、黑蘑菇、灰蘑菇,到底哪個才是好蘑菇?
過期食品去哪裡了?

TAG:三農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