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鮮為人知的人,蔣介石的母親——王采玉故里——葛竹村

一個鮮為人知的人,蔣介石的母親——王采玉故里——葛竹村

圖文/ 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就像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中的比利時小人鼎鼎大名的大偵探赫爾克里·波洛林在林內特的女僕路易絲·布爾熱被人殺死在她的房間中回憶起在那之前她說過的那個著名的假設性推論式語句:「如果我站在甲板上,如果我當時回頭看了,我可能看到兇手。」

去嵊縣葛竹村可以說完全就是這麼個路子。

假如蒯偉中年輕時沒有在浙江奉化地區像以前知識青年插隊一般待過一段漫長的歲月,假如他和梁兄當時不是百無聊賴充沛精力無處揮霍旺盛體力無處消耗吃飽了撐的騎著自行車不遠幾十公里跑到過這個貓兒不拉屎的葛竹村,假如不是此次春節假日一起同行的陳危冰老師非得心急慌忙趕回去應對年初七領導無事生非莫名其妙走過場的慰問拜訪······那其實梁兄和蒯偉中也不會平白無故心血來潮突然覺得要去回訪一下難忘的青蔥歲月——幾十年前他們曾經幾十里山路彎彎不遠迢迢不辭辛苦艱難跋涉,現在一腳油門的事兒。

難忘的青蔥基本不是什麼偉大崇高的事迹而一般都是荒唐惘然的事兒。

所以,梁兄和蒯偉中他們是沖著那兒的美麗小芳們及其猶如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歡喜的小芳的媽媽們熱情好客,雞鴨魚肉菜蔬筍鮮的招待而去,不僅吃喝玩樂還賞心悅目;而決絕不是因了葛竹村是蔣介石的外婆家——蔣母親王采玉的出生地而去的,再說那個政治年代的恐怖氣氛不容他們這麼去想,再說他們那時懵懵懂懂生機勃勃情竇初開也根本不會往這方面想。

王太夫人不是顯赫世家,也不是灰姑娘水晶鞋的故事,而是標準的母憑子貴典型。這一段現在說起來挺正常不算個什麼事,可是在當時,不是說擺不上桌面,而是因為不是正房嫡出,多多少少有點羞於啟齒。此事說來話長頗費周折還比較拗口,老太太也是命運多舛,讓我們要簡不繁長話短說還得脈絡清楚。

王氏的祖先於明朝洪武年間由奉化連山遷居到葛竹村,王采玉的祖父王毓慶生有三子二女,長子王有則曾以販賣土產為業,在皖南浙西一帶招集流亡人口開墾戰亂棄留的荒地致富,晚年回到家鄉葛竹村。他的原配姚氏,生有三子一女,姚氏死後,王有則續娶了姚家之女,亦即小姨子,又生一女二子,該女即王采玉。

王采玉幼承父教,聰明伶俐,精於女紅,深得慈愛;其父因不事生產,加以大弟嗜賭成性,小弟精神不正常,坐吃山空,家道漸漸中落,家中生計已經讓王采玉縫縫補補賺得的零錢貼補。

初為人妻時王采玉原嫁奉化縣曹家田的竺某為妻,生了個兒子卻不幸夭折,幾年後竺某病故。子夭夫亡,背負「克夫克子」的惡名,王采玉回到娘家寡居。屋漏偏逢連夜雨,不久父親王有則又去世,於是不得不凄然帶發出家修行。

其時她的堂兄王賢東已是溪口蔣肇聰的玉泰鹽鋪的老夥計,深受信任,掌管店務兼司賬務,見東家蔣肇聰自孫氏去世後,總是唉聲嘆氣,鬱鬱寡歡;又想到堂妹王采玉單身一人艱辛凄苦,便前去說合有意為雙方撮合再結良緣。光緒十二年六月,23歲的帶發尼姑王采玉還俗再醮,做了45歲的溪口玉泰鹽鋪蔣肇聰的繼室, 老夫少妻,無比恩愛。

一年多後,王采玉在玉泰鹽鋪的後屋樓上分娩,蔣介石出生。後來又生了長女瑞蓮、次女瑞菊、次子瑞青。其時,由於王采玉勤儉持家,家境也較寬裕,故還不時資助娘家老母和兩個弟弟。

但好景不長,不過八九年功夫,不幸的遭遇又接踵而來,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先是81歲的公公因病去世;第二年的夏天,溪口發生時疫,丈夫蔣肇聰染病,拋下店務和妻子兒女嗚呼哀哉;治家理店、撫兒育女的重擔全部落到才剛32歲的她的肩上。此後,與夫亡分家,4年內,她的小女瑞菊、幼子瑞青也相繼夭折。

面對接連不斷的家庭變故,她只有把精神寄托在兒子和菩薩身上,祈求菩薩保佑兒子沒病沒災,育兒成器的決心始終不渝。1901年,19歲的毛福梅嫁給了14歲的蔣介石。此時反清革命運動已然風起雲湧,很多有志之士出國留學。蔣介石也剪去了髮辮,按照留日學軍事須由本國學校選拔保送的規定,先入保定陸軍速成學校受訓,然後,東渡日本入振武學校,不久加入同盟會,參與革命活動。9年之後,1910年毛氏分娩,生下兒子蔣經國。由於得孫子較晚,心情喜悅異常,王采玉對蔣經國十分疼愛。

造化弄人,王采玉一生坎坷,千辛萬苦,積勞成疾,1922年6月14日病卒,終年58歲。這時,她的兒子蔣介石還在孫中山身邊,即將飛黃騰達,還未「光宗耀祖」。但是畢竟母因子貴,她去世後的榮耀遠非一個普普通通受苦受難歷盡艱辛培養一個有出息的孩子的母親所能承受之輕。出殯之時,孫中山親自為蔣母墓題寫了墓碑,並親撰祭文,特派陳果夫為代表參祭代讀,蔣母的墓誌由胡漢民所作,墓銘由汪精衛所寫,由書法家沈尹默書,國民黨大佬幾乎傾囊而動。後來我們臨走的時候,梁兄特地送我們一冊《溪上墨韻》,民國吳稚暉、于右任、譚延闓、沈尹默、朱執信五位書法大家題寫的碑帖,字是寫得真好。

據《葛竹王氏宗譜》記載,王氏始祖王敬玘,唐朝天佑年間即公元904--907年任明州刺吏,致仕後隱居奉化連山鄉萬竹,其五世孫王爽遷居葛竹,被奉為葛竹始遷祖,至今已綿延30餘代。關於始祖定居,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因為這裡山上多產箭竹,竹箬寬而長,適宜做成帽子,用來避雨遮陽,所以王爽和村人常從萬竹來這裡采箬,每次他到這裡就把家裡帶來的中飯包掛在樹枝上,過了兩個時辰,待到吃中飯時,那飯居然還散發著熱氣。因此,王爽覺得這裡風水好,人氣旺,乾脆遷居到這吧。

貌似有聲有色,有根有據,沒有什麼不對。但是如果王氏始祖王敬玘是唐朝天佑年間致仕後隱居奉化連山鄉萬竹的,那王爽的五世孫就不可思議,中間隔了350多年,起碼也是15世孫才說得過去。而從遷居王爽葛竹,至今已綿延30餘代推算,王氏的祖先於明朝洪武年間由奉化連山遷居到葛竹村是合理的,中間相隔650多年么。

葛竹村在奉化溪口鎮的西面,再過去就是嵊州了,北面緊鄰餘姚,儼然桃源仙境似的好地方: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溪流澄澈,遍植桃、梅。據說四周原有仙洞石枰、古寺虯松、龜峰積雪等十處村景,舊時文人吟詠詩詞留有很多:「日出渾疑銀瀉地,煙消幾訝玉成容。斗開梅蕊光添白,明掛松釵翠點濃。」村後高椅山上有20餘株合抱粗的松樹叢立,聳入蒼穹。山間還有崎嶇小徑通往嵊州,現在也得以修復,古道名字為百步介古道,從葛竹村開始,路經長亭灣-桐樹灣水庫-山峰龍潭-跌水岩-潘家坑再回到村中,全長10公里,蠻長的一圈。

不僅世外桃源,還古色古香。村裡風貌依舊,村裡一批清代及民國建築的保存還相當完好。

村口北側,是建於清咸豐元年即1851年的王氏宗祠溯源堂,面對青山綠水,景色秀美。堂分前廳、後堂,四廂六廊,中有天井,戲亭。其前廳廊屋卷棚飾頂,後堂金剛柱粗44公分,結構為穿斗與抬梁相結合,戲台4.6米見方,稻桶頂,上有彩繪,描有八仙及大象等動物圖案,角柱有戲曲人物鏤空浮雕。

建於1934年的武嶺學校葛竹分校在王氏宗祠東首,有近2000平米。校內一座二層教育樓,重檐歇山小青瓦頂,分七開間,其正間為講台,次間實為樓梯間,其他為教室,廊柱上雕刻有獅子、牡丹等圖案。

蔣介石的外婆家——王采玉住的上三房,坐落在村南,是一座典型的多家共住的三合院。天井全用鵝卵石鋪就,其照壁施有山水人物彩繪。這院落是重檐硬山頂,五馬頭山牆,清中葉的典型建築,其廊柱柱頭浮雕蝙蝠、花卉等,柱礎為如意瓜棱狀,反映出院子主人祈求福蔭、生活如意的良好意願。

從上三房上坡數十米,有一幢彈眼落睛房子,也是全村最顯眼的,這就是建於1936年明德堂。其東北臨村,西南緣山,遠看如鶴立雞群,鄉人通稱洋房子。外觀還是以傳統形式為主,青磚粉牆,黛瓦結頂,但明顯受外來文化影響,屬於近代改良性建築。其山牆已不是常見的馬頭牆或人字牆,而是將觀音兜演化為半圓形有肩式,這種形式雖然在民國建築中較為常見,但在整個奉化地區保存完好又如此規整的,也就僅此一處。

院宅坐西南朝東北,依山勢而築,拾級而上為牌樓式大門,進入大門過月洞門,即為正門,正門為垂花門式,灰白光滑石門檻框。三合院式二層樓房,佔地1000多平米,呈品字形分布。正屋三間,重檐硬山頂,通面闊16米,通進深13米多;左右為廂房,二間一弄,傳統形式,通面闊12米,通進深有9米;前後為天井。廂房與正屋間有迴廊相連,雙軒卷棚,龍骨飾頂,氣派非凡。其內部結構緊密,木結構的柱、梁、牛腿、雀替等處都是精雕細琢的以三國故事等為題材的工藝木雕,刀法細練,形象逼真;門扇的裙板部位均以淺浮雕雕有歷史人物故事,以詩配畫,內容豐富,花紋圖飾,流暢精美;榫卯貼飾也別有風采,都是富貴吉祥的圖幅:鳳采牡丹、麒麟送子、玉堂富貴、松鼠葡萄等等。

宅主王震南是蔣介石的表弟,曾任國民政府參謀本部軍法處處長。據鄉人介紹,這傢伙也不是個好好佼的人,貪贓枉法,蔣介石惱羞成怒差不多想斃了他,但是他爸是蔣介石的舅舅,出面求情。人情世故,天上老鷹大,地上娘舅大,何況蔣介石自己也曾在此留宿,所以也就姑且吧。

蔣氏親戚除了王震南,葛竹村還有王世和、王惜寸等亦都曾任國民政府達官,所以現在村裡有許多台屬。

南翔智地:曾經的老廠房,一個華麗轉身,遇上了歷史的春天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寫乎 的精彩文章:

人生靜美 紅塵清歡

TAG: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