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餃子,小團圓

大餃子,小團圓

GIF/1K

2017年12月22日,星期五。

這是大貓妙喵的第150篇文章。

今天是冬至。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23日之間,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相當於春節。後來實施夏曆。但冬至一直排在24個節氣的首位,稱之為「亞歲」。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民俗專家表示,冬至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3000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冬至這麼重要的日子,當然要認真對待。

如何做?

吃餃子

GIF/1K

————————————————————

在古代,一到冬至,遠方的遊子就會跋山涉水奔向家的方向,和家人圍坐在爐火邊,熱熱鬧鬧吃頓團圓飯,驅散整個冬天的寒氣。

所謂「儀式感」,大抵講的就是這回事。

北方人冬至吃餃子,攢火圍爐,從鍋中夾起熱氣騰騰的餃子,塞到嘴裡,暖意從舌尖沁到心底。

全家人一起圍坐在爐邊,敘話家常,會頓感身心安定下來,縱有種種煩悶,此刻都化作對生活的和解,對生命的釋然。

還有什麼哀愁,不能通過一盤餃子消除的呢?

在南方,吃湯圓是傳統,意味著「團團圓圓」。

GIF/1K

而在北方,吃餃子是當仁不讓的NO.1。

凡是大日子、大事兒,必須吃餃子慶祝。

GIF/1K

立冬吃餃子,冬至吃餃子,除夕吃餃子,春節吃餃子。

前一段時間網上還有一個選出本國人心目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的話題,「哪道菜最能代表你的國家?外國人眼中的本國菜VS本國人眼中的本國菜」,也蠻有意思的。

比如:外國人眼中的「日本菜」是壽司,但是日本人評出的國菜是「日式咖喱飯」和拉麵;外國人眼中的「法國菜」是焗蝸牛,法國人評出的國菜是「勃艮第紅酒燉牛肉」;外國人眼中的「美國菜」是漢堡包和熱狗,美國人評出的國菜是烤火雞「」;外國人眼中的「葡萄牙菜」是葡式蛋撻,葡萄牙人評出的國菜是「葡萄牙翡翠湯」……

當說到中國,外國人評出的國菜居然是糖醋排骨!而且,美國人吃糖醋排骨通常不帶骨頭~~我翻了個大大的白眼——那是因為你們沒吃過東坡肘子吧!

至於中國人心目中的國菜嘛,沒有定論,北京人說是烤鴨,湖北人說是熱乾麵,河南人說是燴面,廣西人說是螺螄粉,四川人說是火鍋,湖南人說是剁椒魚頭。

咳咳,如果說中華料理的代表,餃子如果自稱第二,那麼沒人敢稱第一。

GIF/1K

————————————————————

首先,要說這吃餃子的傳統,可是延續了上千年了。

諺語云:「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

張仲景是東漢末年人,生活時代約公元150多年至200多年。這掐指一算,吃餃子的傳統可不1800多年了么。

相傳醫聖張仲景他告老還鄉回到南陽時,正值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南陽鄉親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因此形成吃餃子這種習俗。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如今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里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為「餃耳」,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GIF/1K

對崇尚親情的中國人來說,在除夕夜裡,窗外雪落無聲,屋內燈光暖人,鍋里熱氣騰騰。把所有的思念與祝福,都包進那薄薄的餃子皮,紅紅的火苗滾開的水,越煮越覺得有滋味,伴隨著辭舊迎新的鞭炮,盛上餃子,也盛出了對來年美好的期望。

餃子,早已不僅僅是一種美食,還是中華美食的代表。它的每一個部分,無一不蘊涵著中華民族文化

日本、韓國吃餃子,多為煎餃,也都是從中國流傳過去的。

————————————————————

現在,老百姓生活條件大大提高了。餃子也不再是什麼稀罕物,不必非要等到過年才能享受。一頓餃子,只是家常便飯而已。

GIF/1K

在飯店,可以吃到幾十種不同餡兒的餃子。

最常見也最符合大眾口味的是豬肉大蔥、韭菜雞蛋、羊肉胡蘿蔔、三鮮餡,當然你能想像得到的所有蔬菜,基本上都可以拿來做餃子餡。

山東人鍾愛鮁魚餡餃子。

我愛吃雞蛋西紅柿餡餃子。

我一直覺得餃子是非常神奇的存在。因為,很多人可能對海鮮等過敏,也有人因為少數民族而不吃豬肉,還有的是反感某種食材味……但是,基本上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愛吃的那款餃子。

我想,餃子能夠流傳上千年,並不純粹因為什麼習慣和文化,確實也是因為餃子實在好吃

————————————————————

但是,在飯店,吃不出那種節日味兒

吃不出那種團圓味兒

更吃不出那種媽媽味兒

在我小的時候,家裡包餃子,可真是一件大事兒。

GIF/1K

採購上好的食材,是父親愛乾的事情。

他總能買到最新鮮、最適合剁餃子餡的肉。

還號稱自己調的餡兒水平是一等一的好。

剁餃子餡是麻煩事兒。

什麼?

從超市買現成的?

外行!

當然要全程自製才好吃。

GIF/2K

一家四口,輪番上陣。

細心的母親還會在案板下鋪上塑料布、報紙之類,省得到處飛濺。

嗯哼,母親是麵食高手,和面、做箕子不在話下。

南方人可能會一臉懵懂,箕子是什麼?

畢竟,在南方,餃子皮是直接從市場上買的。

包餃子時,將麵糰揉成長條狀,後用刀切或用手揪成一個個小麵糰,這些小麵糰就是箕子。擀皮時,將箕子壓扁後擀成圓形麵皮,就可以用來包餃子了。

GIF/1K

包餃子就更是絕活兒了,又快又漂亮,餡大皮薄。

GIF/1K

最經典的就是元寶型,胖滾滾的,支楞楞的,煞是好看。

GIF/2K

也可以有各種創新。

而我呢,只能從事技術含量最低的擀皮兒工作。

我媽給我的評價是:水平幾十年如一日。

至於包餃子嘛,我完全不在行。因為手慢,經常被母親嫌棄,自然也沒什麼熱情,只是以為不思進取地守著擀餃子皮的「老本行」,還沒什麼進步。

GIF/1K

如今,連閨女都會包餃子了,我還是最初級的水平,真是汗顏啊。我包餃子的動作,大概是這個樣子:

GIF/2K

不過,像我一樣的手殘黨大有人在。

不會擀餃子皮算什麼呢?我們有餃子皮神器

不會包餃子又有什麼問題?我們有包餃子神器

GIF/1K

哼唧,我果真還是更適合生活在新時代~~

GIF/1K

餃子包好後,就是上鍋煮並不什麼難事兒。

但是,總有一些0廚感的傢伙。因此還是多說幾句吧。

餃子這種麵食類食品,從冷水開始慢慢煮的話很快就容易變糊了,所以需要等水開了才能下鍋。

在煮的過程中呢,需要加冷水,還需要將大火調成小火。而不是像火鍋那些放任嗨煮。

因為生的麵食下鍋後會變黏,所以需要用笊籬或者勺子輕輕攪拌,避免它們彼此「抱團」,粘在一起。

等大火第一次把餃子煮得漂起來,並不能出鍋。因為食物內部無對流的情況下,熱量傳導是比較慢的,如果一直就大火煮下去,餃子外面的皮兒可能就已經爛了,更不用說包餃子技術不高的,擀的皮兒太薄,一煮就爛了,包餃子沒捏緊,一煮就直接鬆開了……可能最後收穫的是一鍋餛飩……與此同時,內部的餡兒卻還沒有煮熟,尤其是一些比較禁煮的肉餡。因此呢,需要加點涼水,控制溫度,同時把火調小。這也是廚藝中常說的「大火收汁,小火炆熟」的道理。

GIF/1K

熱騰騰的餃子上桌,氣氛就有了。

GIF/1K

奢侈一點的呢,同時煮幾種餡兒的餃子。

很多人喜歡配點醋,撒點蒜末、香菜沫調味。

如果是春節前後,臘八蒜也做好了,與餃子是絕配。

還有無辣不歡的重口味選手,不能輕饒了餃子。

GIF/1K

在中國的飲食傳統中,一直有「原湯化原食」的說法。老人們在吃完餃子後,都要喝點原湯。

其實也是有科學依據的。

有報道稱,溶解在湯里的水溶性維生素可占原食物的50%,因而喝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麵食在烹調過程中流失的維生素。

食物中的水溶性維生素,隨著加工、烹調很容易丟失。平時我們提倡淘米不用熱水,不過度搓洗,淘米次數也要控制在兩次以內,炒菜不宜加過多的水等原則,道理也是一樣的,就是要避免水溶性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的丟失。

餃子是面和肉、菜組成的,純乾貨,吃起來難免噎著,喝點湯,通體舒泰。

圓滿的一餐!幸福地冒泡~~

GIF/1K

還猶豫什麼呢,快點行動起來吧~~

GIF/2K

大貓拿著你們的賞錢吃餃子去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貓妙喵 的精彩文章:

TAG:大貓妙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