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引導周遭的人來學佛,需要次第慢慢來,不需要冒進

引導周遭的人來學佛,需要次第慢慢來,不需要冒進

【是為五。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三界特尊,皆共敬養。】

1、發出清凈菩提心的供養是對佛陀最好最上的供養

那麼在所有的供養中,哪一個是最上最好最殊勝的呢?

就是發出清凈菩提心的供養是對佛陀最好最上的供養了。

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所有的眾生都是佛陀救度的對象,佛陀願意讓所有的眾生都離苦得樂。

於是如果我們發願去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那麼就相當於是在圓滿佛陀的願望,這就是對佛陀的供養了。

菩提心就是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願意促成一切眾生成就自己的願望,最後成就為無上的佛果。

2、佛菩薩與所有眾生同體大悲、無緣大慈

所以普願所有眾生都成佛這是一切的佛陀大菩薩們的共同心聲。

佛菩薩以大圓鏡智來觀照眾生,眾生的苦就是佛菩薩的苦,眾生的樂就是佛菩薩的樂,於是佛菩薩與所有眾生同體大悲、無緣大慈。

什麼叫無緣大慈?

就是不去觀察和他是否有緣,只要能遇到其實就是有緣,而且這種緣分很可能是非常深厚。

所以我們不必去糾結,我到底和他是什麼緣分?只要你能記得我們和一切眾生都是有緣的就可以了,於是不管是親近還是不親近的人其實都和我們是有緣的。

就像世尊在宣講《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中開篇的部分,就是世尊在路上看到一堆白骨,命令弟子去把這個骨頭分開,禮拜這個骨頭。

說這個骨頭是過去生母親的骨頭,引發的所有弟子對父母恩德深重難報的切身體會。

佛說的無緣,不是我們和眾生真的沒有緣分,而是我們本身是有緣的,但是我們可以做到不去管是什麼樣的緣分都去幫助他。

這樣理解就對了,所有的人與人接觸,所有的人事物地發生,沒有一個不是有其因緣的。如果沒有因緣就是拔無因之果,這是邪說的一種了。

3、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

所以無緣大慈是真慈悲,是不分別、不計較、不執著的慈悲,佛教中的慈悲真是這樣的。

如果有分別心,比如你是我的親人我對你好,他是我的仇人我對他要惡些,這就不是慈悲了。

於是佛教的慈悲不只是對人乃至對任何一類眾生對任何一種生命形態的眾生,都能升起廣大不分別的慈悲心。

這種心就是佛陀對所有眾生的心。同體大悲就是佛陀菩薩們把所有眾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去照顧去幫助,希望孩子都能得到快樂。

就像《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中提到的「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

這個媽媽惦念孩子是真地惦念,是恆常地牽掛,是不會隨時間、地點、環境地變化而變化的,這個愛是真實恆常的愛,和世間虛妄變幻的愛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4、藉由佛陀菩薩們的慈悲願力來幫助我們,這種幫助叫做加被,叫做加持。

所以說學佛真地是藉由佛陀菩薩們的慈悲願力來幫助我們,這種幫助叫做加被,叫做加持。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這種來自佛菩薩地加持,要如是做、如是行才可以的。

佛經中常常提到善男子、善女人想得到加持,首先我們要在人世間表一個善法。

雖然你要知道這個人世間的善法不是佛法,但是佛法不離世間法,不是佛法高傲在上,而是基礎與世間善法拾階而上,才能走進佛法中來。

5、所以我們引導周遭的人來學佛,亦是要以這樣的次第慢慢來,不需要冒進。 就像那日我在坐公交車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女同修看到有人為老人讓座,她就大發感慨地對整車的人說一了大通的佛法。我隨喜她的善心,但是這種行為讓更多人以為她是精神病了,反而忘記了她說話的主題。

讓人學佛亦是這樣的,早在幾年前靈界傳出的信息就已經告訴我們不要去勸不信佛的人學佛了,因為生死薄已經做好了。

但是我們不管別人怎麼樣,遇到機緣成熟的人一定要去幫助的,不管他能接受幾分,不管他能不能這一生就得到真實利益或者能不能發出堅固的往生願望來。

只要他機緣成熟,該說還是要說,只是勞煩土地城隍地府的眾多官員、工作人員要辛苦勞動修改生死薄了。

事情就是這樣的,願意相信就說兩句,如果不願意相信那麼只能祝福他佛緣早日成熟。

大家千萬記得不是每個人的佛緣都會在這一生,乃至遇到我們的時候得以成熟。

這種求是一種極大地妄想妄求。

引導周遭的人來學佛,需要次第慢慢來,不需要冒進

引導周遭的人來學佛,需要次第慢慢來,不需要冒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性本佛 的精彩文章:

極樂世界三不退轉:果位不退、心愿不退、行做不退
佛說十善業道經略談(三十八):為什麼皈依三寶就會不墮三惡道
《地藏經》宣講的因緣:天道福報太大、真正的大孝是出離輪迴
嘎瑪仁波切:如何摧毀已造作的惡業?

TAG:人性本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