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鄉市輝縣 白雲古剎興衰千年

新鄉市輝縣 白雲古剎興衰千年

普照大禪師石塔坐落於白雲寺,後為一石雕喇嘛塔,五層,高4.9米,是開山住侍佛光普照大師的遷化靈塔。整個石塔刻工精細,造型優美,為元代石雕藝術稀品,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銀杏樹位於白雲寺門前,俗稱白果樹,又名公孫樹,並列五株,寺院中佛殿後一株,共六株。千百年來,雖幾經戰火劫難仍巍然屹立。為白雲寺一大景觀。它是研究太行山植被的活化石,同寺院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雲寺歷史上曾多有興衰,並在不同年代有著『白茅寺、夢覺寺、大覺寺、白鹿寺』等不同寺名。其始建於唐高宗年間,稱白茅寺,五代時期規模拓展,後周時名僧師徹上人在寺住持。金代改稱大覺寺,元代重修後恢復白茅寺。明洪武年間始稱白雲寺,弘治、正德年間達到鼎盛,常住僧有百餘人,但至崇禎年間,又改名白鹿寺。清康熙年間又多有重建修葺,奠定白鹿山區八大寺院中心地位。古寺鐘聲遠傳十里之遙,堪稱一方佛教聖地。至近代,八路軍皮定均部曾在此組建前線指揮所,白雲寺還成了抗戰革命紀念地。

如今的白雲寺經過文保修葺,整體保留明清時期格局。寺院坐北朝南依山勢而建,建築群一進四院,錯落有致,整體中軸對稱,看上去古樸典雅,頗具特色。主建築有山門、中殿、大雄寶殿,鐘鼓樓、配殿、陪樓、地藏殿分布兩邊。

進寺第一座建築便是山門,建於石砌高台之上,面闊三間紅牆青瓦硬山頂,脊瓦雕有浮雕游龍。明間前後辟門,前門上懸『白雲寺』匾額。門前砌青石台階,左右石獅一對,暗間方格木窗。山門兩側建有東西側門,門內左右建鐘鼓二樓,現僅有鐘樓尚存。中殿位於山門以北,建於磚砌台基之上,面闊三間磚木結構硬山頂,頂覆青瓦脊浮雕游龍。前置重枋木柱廊,檐檁木枋有彩繪圖案,柱頭枋下精美異形木雕斗拱,但大多已損壞難辨圖案,十分可惜。三間前側均為木製門帶窗,正中檐下懸『普渡慈航』木匾。殿內正中端坐彌勒佛像,東西兩壁十八羅漢,顛覆傳統造型,形象誇張而生動。大雄寶殿位於寺院中軸最北,同樣建於磚石鋪就台基之上。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青瓦懸山頂,琉璃脊瓦浮雕蓮花、游龍圖案。前置方形石柱廊,檐下斗拱、檐檁、柱坊布滿彩繪圖案,柱頭裝飾木雕蓮花圖案,並有『佛光普照』四個大字,字下淺雕五角星,應是近代所為。明暗間均為木製格扇門,檐下正中懸『大雄寶殿』匾額。殿內五架梁結構,樑上亦有彩繪圖案,兩壁彩繪壁畫,頗具藝術價值。

大雄寶殿月台兩側,建有東西兩層陪樓各五間,明間三間前置木通廊,兩側為磚結構暗間,一側木樓梯上下。大雄寶殿東西兩側,圍牆與山牆相連,正中磚砌月亮掖門,上覆青瓦外側磚牆半硬山頂,內側樑柱架構,月亮門上東嵌『肅靜園地』西嵌『清靜園地』磚雕門額。進得門來為獨立小院,建面闊三間二層配殿,硬山青瓦頂。中間兩根原木通柱支撐,二層檐檁及柱頭斗拱有彩繪圖案。由西配殿西門轉出,寺院西北又有一獨立小院,不同時期的兩殿緊鄰而建,西側略高面闊三間,東側則面闊兩間,據說是地藏殿、奶奶廟所在,殿內一尊雕於清康熙年間的4.8米漢白玉地藏菩薩像,俗稱『玉石奶奶』,由於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向為寺院鎮寺之寶。

除寺院建築群可圈可點以外,這裡還一通五百羅漢碑,刻於北宋大中祥符元年,保存在山門東側山下的碑亭中。碑身置於石雕贔屓之上,通高3.62米。碑首雕刻精美,陰陽兩面均浮雕二龍戲珠圖案,陽面正中篆刻『五百羅漢之碑』,陰面正中雕佛龕及佛坐像一尊。碑身亦陰陽兩面刻有碑文,陽面首題『大宋衛州共城縣白鹿山白茅寺五百羅漢碑』,碑文記述了寺院的沿革及五百羅漢堂的創建、羅漢像的鑄造經過等內容,陰面則刻有捐資功德主名錄。這座千年古碑是白雲寺現存21通古碑中最為珍貴的一通,早在1963年就被公布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如今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雲寺的重要組成部分。(波濤觀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波濤觀瀾 的精彩文章:

新鄉市延津 黃沙封存地下城
延津警方破獲裝修工生貪念,順手牽羊被抓獲
澄澈懷朴 抱素立新——王藝峰的寫意工筆畫
5G技術商用將來,萬物互聯誰當先?

TAG:波濤觀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