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駁外媒稱武統台灣失敗幾率高

駁外媒稱武統台灣失敗幾率高

原標題:駁外媒稱武統台灣失敗幾率高


近日,《華盛頓郵報》前北京分社社長潘文(John Pomfret)撰文「質疑」了大陸統一台灣的能力。文章中引用了兩位美國學者的觀點,加以佐證。內中許多說法,看似合情合理,其實卻只是自說自話,不足取信。


一、駁「武力打擊台灣,中國將損害自身經濟」


文中引用一位學者羅伊(Denny Roy)說法稱,「武力打擊台灣,中國將損害自身經濟及其在亞洲的地位。」中國正值高速發展的騰飛期,經濟振興,百年大計,此一說法看似理由充分,但事實勝於雄辯,只一例足可辯駁。


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前,美國也處在歷史上難得的戰略機遇期。此前,美國工業水平與英國、德國並駕齊驅,未分伯仲。經過羅斯福新政,美國利用二戰英、德兩國捲入戰爭的良機,大發戰爭財,迅猛發展,社會欣欣向榮。沒有人會懷疑,戰後美國會成世界第一經濟強國。日本偷襲而不佔領珍珠港的意圖十分明顯。其並無意也無力攻擊美國本土,只想像日俄戰爭那樣以戰求和,攫取遠東霸權。美國若為保持經濟發展勢頭,避免參戰導致勞動力、資金由工業生產部門流向軍工部門白白消耗,與日媾和實為上策。參戰的經濟結果是美國不僅自身付出了巨大的軍費開支,也對中、蘇、英等國進行大額經濟軍援,甚至在戰後施行了「馬歇爾計劃」等計劃,重金支持興歐亞重建。而上述這些,大部分實質上是無償的,所以美國經濟上是一賠到底。可是,日本一襲擊珍珠港,美國總統羅斯福立即發表恥辱日演講,對日宣戰。至今,也沒有美國人因此譴責羅斯福。


因為總統羅斯福比學者羅伊更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土地和人民是國家最大的經濟。在中國人眼中,台灣之於中國,正如珍珠港之於美國。日本偷襲珍珠港與台灣宣布獨立,性質雖有所不同,但都是國土的淪喪和人口的損失。對中國而言,台獨之外尚有許多叫囂獨立之處,逆流風襲,這樣日削月割,中國面臨亡國滅種之患,比之只求迫和的日軍偷襲,又更甚幾分。美國尚有羅斯福撒錢應戰,又為什麼要懷疑中國會要錢不要命呢?何況成王敗寇,勝利的戰爭又怎麼會降低國家地位?


二、駁「武統」將會「引發各國對中國會欺壓鄰國的擔憂。就算戰勝,也將失去區域的和平」


外媒文中還稱「武力打擊台灣」將「引發各國對中國會『欺壓鄰國』的擔憂。就算戰勝,也將失去區域的和平,如同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面臨的問題。」所謂的「失去區域和平」,自然是「區域戰亂」。捨去性質不提,僅簡單的從地緣政治而論,即可見此論之荒唐。


台灣最大的地理特點就是「離大陸太近,離外國太遠」。同阿富汗、伊拉克等四面列強環伺的複雜內陸國不同,台灣孤懸於東南沿海,四周都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外國干涉十分不便。除了日本之外,沒有任何大國在此地有現實的戰略利益。即使是美國,其利益點也僅在政治層面而已,畢竟離得太遠了。所以,台海爆發戰爭,歐洲列強無心參與。對於中國周遭鄰國而言,台灣也處在三不管的「金三角」地區。諸鄰國會產生「對中國會『欺壓鄰國』的擔憂」,主要為東北的日、韓和西南的越、印,其他各國或有心無力或有力無心。而東南的台海卻是這兩個集團的「脆弱結合部」,尤其是距離台灣遙遠的韓、越、印等國捲入其中,不啻捨近求遠、無利可圖,並不足以使之形成「反華包圍圈」,反而有利於打破這種「包圍圈」。至於日本,無論戰與不戰,兩國關係也就那樣。


真正會「失去區域的和平」,反倒是美軍干預所導致的東北亞朝鮮問題。美軍干預台海必然導致中美矛盾激化。中美矛盾激化,朝鮮無論是主動或是被動都將捲入其中,而且必是其中受益者。至少長期獨自抗衡美國制裁的朝鮮,將會有一個「有錢」的哥們一起跟美國對著干。一向以戰爭進行威脅的朝鮮若利用中美開戰之際,或是如外媒所言,美軍擊敗漢軍之後,主動或是被催動地發動朝鮮統一戰爭。沒有核武器的韓國必然要求美軍幫助。同樣有參戰義務的美國則將陷入兩線作戰,或是與漢軍陸戰的大規模戰事之中,勝負就不是美軍八九條潛艇就能解決的。中國陸軍強於海空軍,若在海空戰為主的東南戰場受挫於美軍,介入陸戰為主的朝鮮戰場意願也將相應增強。朝鮮戰爭中,中國調用原本用於解放台灣的兵力於朝鮮方向亦可勉為前車之鑒,也就說明對中國而言,這兩個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三、駁「倘若美國出兵援助,只要派出8艘潛艇,就能擊潰解放軍約40%的兩棲部隊兵力」


外媒文中另外一位專家貝克利(Beckley)稱「中國解放軍第一天能派出最多26000人,接著每日約派15000人,但前提是要能在橫跨台灣海峽、8小時的旅程中倖存。他說,台灣擁有先進的預警系統,沿岸有炮兵、水雷及反艦導彈。台灣也能快速部屬15萬兵力,且只有10%的海岸線適合登陸」「倘若美國出兵援助,只要派出8艘潛艇,就能擊潰解放軍約40%的兩棲部隊兵力。」就封鎖而言,他稱,過去200年間,沒有一個國家因為封鎖被迫放棄主權,若是用戰略轟炸,過往14次戰爭中,沒有一次對戰爭結果起決定性作用。



這位外國專家的數據從何而來,不敢斷其真偽。但以中國13億人口,上億兵源動員力,兩百萬常備軍和世界第一的工業製造業規模,「第一天能派出最多26000人」的說法未免犯了「輕敵」的兵家大忌。朝鮮戰爭之初,志願軍剛入朝,美軍總司令麥克拉瑟在向總統的報告中稱中國軍隊不過幾萬而已,等他最後發現自己面對的是上百萬中國軍人之後,他的失敗就已命中注定。這位專家既然記得「用戰略轟炸,過往14次戰爭中,沒有一次對戰爭結果起決定性作用。」,那他也不該忘記自二戰之後,中美交戰結果如何,以及美軍在遠東戰場的表現如何。

紙上談兵終是誤國誤民,只是誤人之國,誤人之民,兵禍之後,外媒這些專家不知又將何以謝天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閔太子 的精彩文章:

保衛南京!致敬南京城的守衛者們

TAG:閔太子 |